-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黄惇书法作品
天津美术网讯 9月10日,教师节,江苏省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黄惇“清理与超越”之后,净须素服,在众多学生师友的簇拥注视之下,为自己量身定做了名为“静观风来”的平生第一个书法篆刻展览。朱关田、何应辉、言恭达、刘正成、孙晓云、徐本一、华人德、丛文俊、李刚田、刘恒、宋华平、李强、顾亚龙、林剑丹、鲍贤伦、赵雁君、储云、祝竹、曹宝麟、刘一闻、胡传海、许雄志、李啸、王伟林等既为观看展览作品而来,也为和黄惇 握手笑谈而来,至于黄惇的忠实粉丝则肯定冲着他第一次个展的喜事而来。黄惇 虽然不会喜形于色,但当天他的兴奋程度问问一直“管教”关照他很好的夫人——于老师便知道了。
风是无形又有形者,不是静待而是静观风来,说明黄惇不是受风者而是追风者,静静的追风者。风来堂堂主的黄惇这样解释他的风来之意:
风骚者,诗也;风神者,情性也;风华者,才貌也;风骨者,笔力也,皆书中所寓深意,故当静观。忆昔时家中每有好风,长辈辄云:风先生来矣。风先生姓吉讳亮工,祖父之师,祖母之养父,晚清扬州大名士,诗文书画,皆卓尔不群,人谓八怪之后唯此一人。予自号风斋,颜斗室曰风来堂,今复以“风来”冠予书印展,皆志不忘也。
黄惇好风,却不风流下流,所以特别得到学生们爱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强调广大教师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用四有标准定义好老师:(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知识;(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联系对比,黄惇符合四有好老师标准,同时,他还是一位严格要求学生积极上进,师德、师威、师情兼备的好老师。上海韩天衡先生最近讲,名师加严师集于一身,老师才能培养出高徒。黄惇面善,何以学生会觉得他“严、凶”,因为他从来保持讲真话的风格,真的东西往往很残酷、很沉重、很严肃,真话听起来会不入耳、会很凶,但时间长了就能知道听真话的好处,知道讲真话的老师其实是挺不容易的,要加倍感恩才是。
我20多岁就与黄惇先生熟识。正值“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我还在部队当兵,部队大院的大门口就正对着黄惇先生家的阳台。30多年来,我一直引他为知己老友,引他为骄傲。
黄惇先生是“文革”后南艺招收的第一批书法研究生,是开拓中国书法研究新篇章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各大书法展事与学术活动的评委,在当今书法界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界的翘楚。去年,黄惇先生获得了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
回眸这30年,大家都忙,同在一个城市,在不同的单位工作,让我感动的是,每当见面谈到有关书法、学术的话题,他都会两眼放光,滔滔不绝。他笔下的书法,清雅中不失锐利,流畅间犹存温润。一笔一画,尽展书卷气;一张一弛,彰显古风情。他的为人刚正不阿,直率坦诚,喜怒哀乐言行与表,常常让人感觉到他单纯独特的“个性”,而这种“个性”,正是今天罕见却珍贵的文人本色。数十年来,他一直保持着这样的风骨与锋芒,是非常难得的,令人由衷地敬重。有时设想,如果黄惇先生换上长袍,一定很有古风。
从弱冠之年开始,黄惇就执教鞭,从小学、文化馆教到大学。从教50年,他栽桃种李,勤于灌溉修剪,如今已大获丰收。不仅门生遍及天下,有些学生成果卓然,在学术界、艺术界频频得大奖。学生成功的背后,是黄惇的用心与汗水,是他书法艺术的魅力,是他的言传与身教。他的勤于修勉的文人品质,他的真诚与执着,他的尖锐中透出的艺术家与学者的独立精神,感染了他的学生,也感染了身边许多人,包括我自己。
——孙晓云
围绕展览举行的座谈会上,大家对黄惇的为人、为艺、为学作了生动描述与评价,河南书协副主席李强总结为“黄惇精神”。上引孙晓云的展览前言正是这种黄惇精神具体入微的写照,属于当代书坛的奢侈品。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书法篆刻家对当代书法篆刻界的年轻一代影响太大了,其中能在为人、为艺、为学方面全面作出表率的并不是太多,“上行下效”,黄惇懂得他的某些“迂腐”会被误读嘲骂,而他要坚持的东西也是希望学生们好好去回味和传承的。如果这个世界人人学得老奸巨滑、浑水摸鱼,便变得连宠物的真实都没有而让人感觉世道的阴森恐怖了。不仅仅需要知识和技能,年轻人应该多一些阳光,千万不要学八面玲珑之术,自以为聪明,最终却害了自己。
先生对于学术的执着、较真甚至执拗总是给他人以深刻形象,不管是同道之间探讨的据理力争,还是对学生指导时的循循善诱,皆体现了一个学者对于学术的敬畏和认真。在书法篆刻研究上,先生凭着其深厚的学术积累、敏锐的洞见和思辨能力,钩沉索隐,每有发明:“笔法核心论”站在书法史的角度,对于书法艺术的本体做了十分深刻的阐发;“前碑派”的提出则可谓对于书法史研究中有关碑学发生和发展的进一步合理和完善;在篆刻研究方面,集数年研究心血的《中国古代印论史》具有拓荒性的意义,而近期出版的《中国印论类编》则可谓历代印学理论之集大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研究成果不仅自身具有不同凡响的学术价值,同时对于当代书法篆刻艺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和深刻意义。 ——李彤
出乎一般预计的,黄惇书法篆刻展览从展厅布置、字体形式、篆刻题跋、作品装裱、书籍设计、请柬制作等均醒人耳目,给人启迪。一个古典口胃的书法篆刻家、理论家、教育家得此境界,是时代使然抑或是天生造就?读者有以教之。 首席记者 蔡树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