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姜维群。
天津美术网讯 华世奎被尊为津门第一书家。这位给宣统皇帝溥仪书写《退位诏书》的书法家,也堪称是清末“馆阁体”的第一人。
何谓“馆阁体”?用通俗的话讲,就是皇宫官场规范通行的楷书写法,是最高权力机关认可的汉字书写标准体。
中国的汉字很怪,总是在一个强大的王朝建立后,就会让汉字“规范”一次。譬如秦统一中国,首先统一文字,不这样,中国幅员辽阔,一个地区一个腔调,作为记录语音符号的文字很容易“走形”,差距越来越大。李斯作为秦国的丞相,首先奏请把汉字统一到小篆上来,小篆作为国家文字的正体被确认。这是汉字第一次国家级别的“标准化”。
汉字是随时代发展的文字,大篆到小篆,从繁复变为简单,是一次重要的改进。但是篆字的笔画大多由圆笔画构成,书写慢,于是从秦国文字俗体中(即民间)出现了变圆为方,变横为立的“隶书”,就是我们讲的“汉隶”。隶书在汉代的官府被承认,它的书写速度提高,比篆字更易辨识而成为那个时代的官方书体。
确立汉字楷书面目的则是唐代,因为执政时间长,各种国家规范做得就多,像唐代把中医中药做了国家级的规范,公元659年颁布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建立“太医署”,确立了“国医”的地位。文字也是如此,在汉魏晋隋基础上,产生了楷书,也就是正书、真书。
我们一般称“唐楷”,并非唐朝才出现楷书,而是唐朝将楷书作为国家的标准字,此时出现了一批大书法家,“欧、柳、颜”是国家认可的三种楷体字,自然淘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碑”书体,从此开启了长达千年的“馆阁体”时代。
馆阁体是唐楷为先,宋代继承称为“院体”,至明代“台阁体”,基本形成了官方认可的楷书书写体系。中国宋代崇文院、秘阁和龙图阁是最高学术机构,合称馆阁,明清沿袭宋制,将同一职能的翰林院称为“馆阁”。于是在这个制系下书写的规范字体,被人称作“馆阁体”。
馆阁体书写标准是,用字要规范,古体字、别体字在奏章、试卷中不得使用;在书写技巧上力求点画光洁清楚、字形方正、排列整齐,正所谓“黑大圆亮”。
馆阁体至清代把汉字书写的规范、整齐、均匀,包括美观写到了极致。清代时期学人举子,无不遵照此等书法规范来临帖习字,奏折、诰敕、试卷必须使用,大型图书的抄录及宫殿衙署的陈列装饰都是馆阁体。尤其在唯一通向官场的各级考场,小楷书写的好坏决定取舍。如黄濬的《花随人圣庵摭忆》记载,龚自珍、李莼客的楷书都不好,因字劣险些名落孙山。所以书中慨然说:“盖有清三百年,名士以不能作楷书湮没终身者,不可胜道也。”
馆阁体是汉字的正体,正书,是被严格规范后的国家标准,其字体的方正、端肃、严谨是任何字体不可取代的,在皇宫官府、在高阙大匾上必须是这样的字体,方能与庄肃静穆的正大之气吻合。华世奎的“天津劝业场”与山海关上的“天下第一关”,是存世匾额的旷世佳作,也是解读馆阁体最好的“物化”遗存。
华世奎是天津清末以降四大书家之首,其以唐楷颜体筑基,沿袭了颜体的雄、壮、厚,发展了颜体的正、大、润,创新了馆阁体的正而不拘、庄而不滞、光而不俗,从而确立了他百年不败的书法地位。(姜维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