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著名书画家华非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华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海河印社顾问,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陶瓷艺术家、收藏家。
简介:华非,字野予,1933年7月生,天津市人。他的叔外祖华世奎、外祖华世龄是书法名家,祖父李荷笙是绘画名家。青年时代,他先后拜宁斧成、邓散木、吴玉如为师,眼界大开,品位大升。青年和中年时代,他与郭沫若、茅盾、张伯驹、陈邦怀、赵朴初、吴作人这样的文化大师和大家交往。著有《中国古代瓦当》。主编《泥模艺术》、《邓散木印谱》、《宁斧成印谱》、《宁斧成篆隶百家姓》等。曾在天津、青岛、香港举办个人书画展览。他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物收藏家、鉴赏家和研究家,他收藏十分广泛,包括书画、印章、陶瓷、古琴、古籍、碑帖、文房用具、虫具、泥模、瓦当等,几乎涉及中国传统收藏的所有领域,他的藏品为海内外瞩目,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等国的媒体多有报道。
著名书画家华非做客天津美术网
华非在四川大足
[天津美术网]:华老师您好,您是著名书法家华世奎先生的后人,家中书画名家众多,他们对您的成长都有哪些影响?
[华非]:如果从搞艺术的角度来讲,血统基因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而且包括中国或者世界上都一些艺术传承,你比如说现在京剧界谭派已经第六代了,传人有谭鑫培、谭富英、谭元寿等,都是一种传承延续,其实画画的也有,不像戏剧口传心授,和戏剧有区别,但是也有一定的因素。至于我本人,我是随母姓的,我的外祖是华世龄,华世奎是我外祖的哥哥,今年是华老一百五十周年诞辰,也搞了一些活动,全国美展结束了以后给他搞了一个专题展览,这对于弘扬天津地区文化,积累历史素材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严格讲,从华世奎个人角度来说,应该算是一个政治家,被书名所掩。从远处来说,当时康熙就实行我们解放初期的赎买政策,进关以后,整个华北地区比较好统治,过了江的南方知识分子就不好管理了,封官许愿的事也是常有。我们祖籍是无锡,无锡华氏是一个大家族,头几年去无锡去旅游,有两个大景点,惠山天下第一泉,有个华氏祠堂,其实那就是华氏家族的一个家族史。康熙年间,天津统称华世奎七爷,一讲华七爷都知道。华世奎的父亲叫华承彦(屏周),从小就严格要求他,从三岁就开始写字,当时的写字就是馆阁体,读书作官论,没有一笔好字,文章写的再好也没用,他现在那个殿试的折子还存在天津艺术博物馆,为什么说他是一个政治家呢?他一进宫以后,但是当时是封建社会,做京官就很不容易了,按现在来说就是中央直属,而且到了宫里直接能和皇帝接触,从才学上和其他各个方面都很优秀。一开始任职军机处,就等于现在国防部,军机处在清初是没有的,从雍正开始才开始设立军机处。由军机处就到了内阁,内阁相当于解放初期的内务院,现在没有这个机构了。当时华世奎的职位是内阁阁丞,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处理国家内部的一些事,起草一些重要文件。所以他的一生也很不容易,伺候皇帝,弄不好就斩首,措辞要讲究。据老人讲,皇帝没上朝以前,他得先到,那时候没有暖气,宫里的条件再好也没有现在这样的暖气,多冷也得跪着。大臣奏本他要做笔录,最后重大的事件,带有中央决定性的文件下达都需要他来形成文字,当时写字很可怜,跪着写,穿着马蹄袖,纸卷毛笔,单腿跪授,寥寥草草肯定不行,就算不是工整的小楷,也得规规矩矩的,写完后呈给皇上看,皇上看完后提上照办或者是知道了,从史料上看康熙批就是三个字“知道了”,下面再去行事,所以这个差事很不好当的。所以后来说华世奎醉写劝业场是不正确的,满嘴的酒气住在故宫里是不可能的,那样对皇帝是大不敬的罪过,要杀头的,所以醉写劝业场应该说是民间传说。后来政治分歧,慈禧把光绪软禁了,宣统又是个傀儡皇帝,处理这些家庭关系和朝政之间的关系是很不容易的。据说大清国投降意味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那个降书从起草到在天安门交替都是我外祖办的,是有据可查的。他是保皇派,他是1947年故去的,74岁,晚年也有抽大烟的嗜好了。至于写字,当时国民党的政策对一些遗老还有点抚恤,当时给他的薪金是现大洋1400块,当时最好的洋面是1块8毛钱一袋,能买上千袋,但是他不要这些钱,所谓一臣不侍二主,所以他的辫子到最后还留着,非常忠于君主。现在的静园在当时是溥仪居住的,日本操纵复辟以后,还照常上朝,封建社会那一套,三拜九叩,他在清宫也是有一定贡献的人,对他特别信任,宣统是总统,然后国务院总理由他来担当,他当场就谢绝了,因为东家变了,也没必要当掌柜的了,所以就让位给郑孝胥了,他到了晚年就开始卖字,因为毕竟是个大家族,每天吃饭就有160人,是个很大的挑费,卖字的时候假字多,代笔还有门房的人,也就说我们这个家族,连看门都能写一笔好字,不但写好字,还可以卖钱,当然盖章还得是华世奎。
孙其峰为华非题词
华非书法作品
华非书法作品
华非书法作品
至于这个劝业场的事,现在来说有进一步的意义,劝业的意思是抵制外货,像现在女同志穿的袜子,旧社会叫玻璃丝袜子,那时候的技术中国人不会做,所以劝业场真正的本意就是提倡中国人用自己做的货,是很富有爱国主义色彩的,主持这个事是一个叫高渤海的人,渤海大楼的主人,当时让华世奎写这个牌匾的时候是500现大洋,旧社会写字是要求你多大就得写多大,也叫榜书,所以劝业场这个几个字,是原大小,不是放大的,也可见华世奎的笔墨功夫,现在劝业场也是天津的一个名片。关于这个牌匾还有个小典故,有个姓王的人,后来到友谊商店当书记去了,他做了个好事儿。“文化大革命”一乱,他看时局不对就把牌匾给摘下来了,字朝下放在桌子上上面铺一块布就完全看不出来了,“文化大革命”过去之后现在又平安问世。
[天津美术网]:民间还盛传华世奎两写劝业场,天津两个字是后面补上的,是有这么个故事吗?
[华非]:应该不会,是个传说。一个是不美观,另一个原因是劝业场当时可以说是北方比较大的商场了,再有就是上海的上海大世界了。
华非扇面作品
华非绘画作品
华非扇面作品
华非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