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古吴轩出版社1997年编辑出版的《林散之书法集》,面市后立即风靡书法圈,并先后获“国家‘九五’重点图书”、“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等重大荣誉。这本精品是怎样炼成的?2月28日,东南大学硕导、国家一级美术师、原古吴轩出版社副总编辑陆衡做客苏州古旧书店,披露了其中的曲折故事。
被誉为“林散之研究第一人”的陆衡,1993年就提出要出版林散之(1898-1989年)的书法集,但当时林老的书法尚未得到公认,陆衡这一极具前瞻性的建议,一开始不被看好。后来在一些书画名家、出版界权威人士、古吴轩出版社负责人的支持下,这本书法集才于1996年立了项。
刚解决立项难,又遭遇了“得宝难”。虽然陆衡做了许多功课,知道哪里有“宝”,但藏宝者凭什么给你拍照?比如林老家属那里,许多机构想去拍,都被婉言回绝。好在陆衡之前经过长期积累,已经取得了林老家属的信任,林老二女儿林荇若甚至表示,对陆衡毫无保留。
努力争取,也是破解“得宝难”的一大秘诀。陆衡透露,安徽马鞍山上世纪80年代初就建起了林散之纪念馆,林老感动之余,把压箱底的作品都捐给了这个纪念馆。所以要想一睹林老早期、中期作品真容,就离不开这个纪念馆。没想到,对于陆衡这个外人,纪念馆上级领导给出了“今后再说”的答复。当时已经累倒的陆衡吃了点药片,硬撑着赶到马鞍山,找到分管文化的市领导,花一天时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打动了这位领导,最终答应给他拍49%的作品。尽管对方依然“控股”,但开这个口子已经让陆衡欣喜若狂。
最后是制作难。陆衡介绍,为保证照片效果,必须在不透风、不透光的大房间,打4个以上500瓦的灯泡,请专业摄影师拍。对于拿到眼前的作品,他必须瞬间决定要不要拍,拍下的还要记录名称、年代、量好尺寸,而且要一一对应,“弄错一点就前功尽弃了”。还要当即判断哪些要拍局部,因为他知道,这次不拍,今后就很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当时正是大热天,拍摄现场热得像蒸笼,又不能打空调、开电扇,为此,陆衡和摄影师全身都湿透了。
编辑和设计的时候,陆衡他们也是拼了命干,有时加班加点要到凌晨。由于林老的书法基本是狂草、大草,内容又大多是自作诗,许多字到底是什么很难看清。陆衡知道,如果投机取巧,就写个“林散之书法”,那肯定不会错,但为便于读者读懂林老的书法艺术,他还是下苦功进行了辨认,给出了释文。
陆衡和同事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评审时,对该书法集给出了这样的结论:未发现明显错误。如今,该书法集的第一版书籍早已断货,网上单价已被炒到3000元以上;最近古吴轩出版社重印的《林散之书法集》也受到市场热捧,读者夏道诚一下买了八套……听到这样的消息,陆衡十分感慨。他说,这部书法集之所以受好评,一方面是因为林老的名望,另一方面也与读者至上的采编理念有关:“我们辛苦一点,读者看起来就爽了!”(施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