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以书法为起点,经由当代文字题材作品的转型,进入当代绘画领域,邱振中为中国艺坛“书写”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近日“邱振中:起点与生成”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百余幅作品呈现了他近30年来在绘画、文字作品、书法三个维度的创作。邱振中用自己的艺术实践揭示了中国传统与当代艺术之间转化的广泛可能性。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他指出,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便坚信从书法中能生长出自己的当代艺术,“真正做到的进入传统是要为这个传统加点什么,这才是真正的贡献。”这也是时隔26年邱振中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二次个展,将展至3月19日。
人物特写
艺术起点是书法,但年少时梦想成为诗人
尽管书法是邱振中艺术的起点,但年少时成为诗人、作家则是其梦想。这个大学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的工科生,当1977年北大招收化学、古典文学研究生时,想都没想就要考古典文学。不过从未受过文科训练的他,根本不知道大学文科的要求,结果可想而知,“但拿到卷子后,我便知道文科是怎么一回事”。
他于是开始古典文学的自我训练,一切准备就绪,但第二年报考时意外看到浙江美术学院招书法研究生,“我当时一笑,书法还招研究生。后来细细想来,这个研究生还真适合于我,导师陆维钊先生集诗人、书法家为一身,求之不得,考试的科目是文言文写作、白话文写作、书法、篆刻等,”颇有胜算。如此自信,不仅仅是邱振中非常了解自己的文学水平,也包括书法。邱振中最早的书法训练源于高一时的一个决定。他决心做一件事来训练自己的毅力,几番选择,他决定每天临写十六个楷书。高中三年,除了考试与生病,一天不落。
邱振中自己设计了一种临写的方法:先仔细观察范本中要临写的那个字,直到记住所有细节,然后对着纸上空白的格子,在里面想象这个字的模样,直到清楚地浮现出这个字的所有细节,然后开始书写。
这种苛刻的训练,不经意间培养出邱振中对一个字的每一笔画、线条和笔画之间的每一空间的高度敏感,也培养了邱振中对于线条和空间出色的驾驭能力。而在浙美研究生时期,西方现代主义运动不仅影响了一批架上绘画者,也包括书法作者。其中,邱振中虽学习传统的书法艺术,但同时热心关注各种新的思潮,进行各种实验。中国美院教授、著名艺术理论家范景中指出,邱振中“不仅从视觉而且从内容上,都力求作品的现代形式和现代精神,他是中国现代书法最早的一位开拓者。”
如今集当代艺术家、书法家、诗人、艺术理论家于一身的邱振中给人以多面手的印象,但是他多种风格的作品彼此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如果就技术层面而言,他的作品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书写性。其间的原因很清楚,书法把中国艺术中的书写性发挥到极致,而邱振中作为一位出色的书法家,笔触的丰实、流动、变化,自然成为他作品的重要特征。
倒叙展示
绘画→文字作品→书法
从书法起点,到文字作品再到绘画,邱振中生成了独特的当代艺术面貌。不过此次展览现场却采取了倒叙的方式进行讲述。从中国美术馆一楼圆厅进入呈现的是其绘画部分,汇聚了《渡》、《状态-Ⅶ》以及近期的《山海经·前传》系列等共73幅作品,精准的空间构成、富有新意的图形,邱振中呈现了笔墨的当代意义。此后则是文字作品,在以汉字为基础的创作中,邱振中从文字题材、章法、含义、观念、主题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进行探索,创作出一批堪称经典的杰作,包括《日记》、《待考文字系列·No.9》等。而作为邱振中艺术起点的书法部分则作为“结尾”出现。
邱振中说到,这次展览的目的,是展示从书法出发而通向当代艺术的道路,以及在这条道路上,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当代艺术、当代文化中具有何种意义。从上世纪70年代起,邱振中就坚信从书法中能够生长出一种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有人沉浸在传统书法中,悠然自得,但我是不会满足的。其实我对深入传统的概念,远比一般人苛刻得多。”仅仅进入是不够的,邱振中始终认为一定要为这个传统增加一点什么,“这当然很难,但不是不可能,这便是生成的含义。当然,生长出什么,事先是不知道的。”
通过一场展览,邱振中将这些生长出来的当代艺术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突围,在著名艺术理论家、浙江大学教授沈语冰看来,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在欧美主导的游戏中构建新规则的可能性”,“这可能是一条带出中国艺术家的原初经验,并将这种经验上升为艺术表达的道路”。
作品故事
《状态-Ⅶ》(局部)
这组作品是邱振中对一束干枯的百合的速写。画的是一些很小的局部,因此看不出它们所凭据的物象,但作品又确实是来自一束百合。具象和抽象在这里达到一种罕见的融合状态。
画完这组画后,邱振中说自己获得了很大的信心,“因为我知道凭着自己对线条和空间的驾驭能力,可以去画出世界上任何我想画的东西”。
在邱振中看来,这样的解放有着深刻的文化含义,“因为这种空间生成的方式,与对线的驾驭在哪里汇合,完全可能产生出一种崭新的艺术”。
《渡》
在日本的时候,邱振中画了一批画,用墨都很淡,觉得没画完,就收了起来。过了三四年,他打开这件作品时,觉得它已经非常完整,不须更改,就盖了个章,作品完成。这次展览,这件作品陈列在圆厅最显眼的位置。
邱振中告诉记者,很多人喜欢这幅作品,自己有时也会想,究竟是怎么做到的。邱振中说,这与他学习书法的方法有关,他一个空间一个空间地去观察,再感受两个空间的关系以及所有空间的关系。“这样训练过来,有一天突然发现,这与现代绘画中的观察方式完全一致”。 (记者 李健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