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清河第四小学外观
张老师通过实物投影仪示范
课堂上孩子们认真练习书法
张老师走下讲台查看孩子们书写情况
一个是挥毫泼墨的专业书法家,一个是四尺讲台上的小学老师,应该没有多少人会把这两者画上等号。但是对于张金龙来讲,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海淀区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这些称呼都抵不过一声“老师”让他心里感觉舒坦。他说:“我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孩子,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喜欢他们纯真的天性。从他们身上,我总能发现闪光的东西、值得学习的东西。作为一名老师,我真的很自豪。”
从1992年只身从东北来到在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第四小学任书法教师以来,张金龙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而且让记者没有料到的是,2003年之前,他一直是没有编制的。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对这份职业的执着和热爱,二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工作,甚至比学校里的正式老师干的还要多、还要认真。最忙的时候,他一周要上24课时,赶上休息日学校有书法活动,他肯定到场免费忙活,乐此不疲。可是书协的很多活动、展览,只要是和自己的课有冲突,他肯定不去参加。在他心中,不能因为参加自己的活动而耽误孩子们的学习。
在没有和张金龙接触前,记者很好奇是什么样的信念和理想让这么一位专业的“书法家”甘当“孩子王”?但是,亲眼看到、亲身接触之后,记者的疑问就一一得到了答案。
在清河四小校长陈培东的引领下,记者聆听了一节张金龙老师的书法课。这是一节他给一年级孩子上的软笔书法课。记者跟陈校长从后门进入教室时,上课铃声刚刚响过。为了不影响大家上课,我们悄悄地坐在了最后一排。一眼望去,这是间70多平米的宽敞明亮的房间,如果没有前面的讲台、黑板和坐在下面的40多个六七岁的孩子,可能记者会认为走进了一间小小的书画社——12张书法专用的木质长桌,分成两列拼接在一起,整齐地摆放在屋子中央,桌子上均匀地分布着几个盛有墨汁的小碗和毛笔,平铺在桌上的米白色毛毡已经溅满了星星点点的墨汁,每列长桌的两侧都紧凑地摆放着几十个木质书写专用方凳,屋里窗台上装点着各种绿色植物,靠墙的几个书柜里满是与书法相关的书籍和奖杯。除此之外,教室还配备有空气净化器、实物投影仪等现代化设施。陈校长介绍说,像这样的书法专用教室,学校现在共有三间,专门提供给平时的书法课和周末的书法提高班免费使用。从陈校长口中,记者还了解到,现在不论是书法课还是周末提高班,只要是上课所涉及到的费用,包括书法教材和课上所用到的笔、墨等材料都是免费的;这样一年下来,学校用在书法教学和相关活动上的费用就要大概十万元。“因为我们是书法特色学校,这些费用教委每年都会给予专项拨款的。”陈校长说道。
课堂上,面对这群刚刚接触书法的六七岁的孩子,张金龙的授课自始至终没有一丁点儿呆板的说教味道。他认为,要让这么小的孩子喜欢学书法并不简单,绝对不能采取说教式或强迫式的方法,课上要多讲故事而不是讲大道理,要让孩子们从心里觉得有意思、乐意去学才行。所以,他除了采取教授、示范、实践、分析、再实践等多个环节循序渐进地传授笔画书写要领外,中间还会穿插很多互动环节,并且语言也以引导为主,借助孩子们的想法和判断把正确的书写要领强调、灌输给大家。课上孩子们回答问题是不用举手、不用站起来的,只要在座位上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就行了;你一言我一语,气氛轻松、活泼,给人一种国外开放式课堂的感觉。所以,整堂课的内容充实、饱满而又不枯燥、沉闷。
在孩子们提笔描红时,张老师也不会闲着。他会走下讲台转上一圈,除了观察大家书写的情况外,还会及时纠正错误的写字姿势。记者仔细地观察了一下,这些孩子别看年龄不大,但很多人一提起笔来,竟然还真有些气定神宁的架势。要不是听陈校长介绍,记者很难相信这些孩子才刚刚接触书法三四节课而已。陈校长说,学校从孩子们学习写字之初,就会要求大家保持头正、肩平、臂开、腰挺、足安的正确书写姿势,目的是让书法成为孩子们强身健体的艺术体操。
课程最后,张老师走下讲台,说要选择几张同学的字帖和大家一起分享。孩子们都站起来争相递交自己的“作品”,把张老师团团围住,看得出孩子们很希望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并得到老师的点评。在张老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把收上来的字帖一幅幅进行展示时,他自己并不是忙着下评论,而是问孩子们觉得怎么样?别看这群孩子的年纪小,但审美水平不可低估,写得好与不好,他们看得可准了。
当展示到一个字写得有些歪歪扭扭的作品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好。”张老师问:“谁能说说哪里不好呢?”“歪了!”“出线了!”“不饱满!”大家七嘴八舌地喊开了。虽然用词稚嫩,但是孩子们说的问题可都在点上。不过,让记者有点担心的是,这个时候被大家评论到的孩子心里一定十分羞愧和难受。没想到,教学经验丰富的张老师只用几句话就轻松化解了当时的尴尬。他笑着说道:“大家可能觉得这字帖写得不好,但我却想在这里先表扬一下刘军(化名),因为他刚才写字的时候,我就站在他的身后,他写得特别认真。可能因为太过认真了,他心里难免会紧张,所以握笔的手有些不稳了,这样写出来的横、竖肯定就不平、不直。后来,他可能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想描得好看一点,就又反复去描,结果就成这样了。大家看老师写字的时候,反复描了吗?”“没有——”孩子们又齐声回答。“对,写书法,每个笔画都一定要静下心来一气呵成。”就像这样,遇到写得好的,张老师会称赞、表扬;遇到写得不好的,他也绝没有批评之词,反而是给予更多的鼓励,并且和大家一起分析没有写好的原因。
在张金龙看来,让孩子们学习书法的意义很多。他教授书法并不是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而是更希望孩子们在学习书法的基础上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能够快乐成长,正如清河四小的校训——以书育德、以书启智、以书健体、以书养性。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能真正融入到书法之中,必定会对他的性格和人生态度都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个对于孩子来讲更加重要。
下课后,记者问坐在身边的几个孩子:“你们喜欢上书法课吗?”“喜欢,喜欢。”“为什么喜欢?”“张老师教得好。”“张老师对我们好……”孩子们纯真的话语印证了我的感受。难怪陈校长之前在介绍到张老师时,就连连称赞他是一位有爱心的老师、负责任的老师、专业能力强的老师,并且骄傲地说学校能遇到这样的老师,真的很幸运。陈校长还说,清河四小在书法特色小学这条路上摸索前行了37年,这一路走来,他们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把“书法教育进课堂”不仅仅停留在一句口号上而是真真正正地做下去,走出一条特色之路,没有优秀的老师是万万不行的。借用陈校长的一句原话:“如果没有合格的书法老师去教,还不如不开设这门课;让不合格的老师去教孩子,反而是对书法这门文化的不尊重。”所以,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问题上,清河四小一直以来都是特别的重视。至今,张金龙一提到学校为自己奔走、解决编制问题,仍是充满了感激:“因为我自身的一些原因和当时政策问题,我自己都没敢想还能有正式身份。多亏了校领导不遗余力地奔走和帮忙。我真心地感激学校对我的关心。”
其实,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以心换心——因为张老师的努力敬业和不计得失,学校才会不遗余力地为他奔走解决编制;而又正因为学校对自己的重视和关心,张老师也更加努力地工作。
“其实,像张老师这样的书法专业人士,在社会上能有很多赚钱的道儿,但是他都一一谢绝了”,陈校长带有敬佩地说。可是,在张金龙看来,专心做好一名老师就是自己最大的心愿。
“像您这样专业的书法家做了20多年小学老师,而且之前还一直没有编制。您就没有动摇过吗?”记者问他。“说没有动摇过是假的,谁不想生活得更富足一些呢?但是我觉得,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还是要活得有价值,暮年之时有一些能和子孙后代讲的、值得骄傲的经历。如果单单为了赚钱,我肯定就不做老师了。”“那您觉得做一名小学书法老师就是值得让您骄傲的人生经历吗?”张老师看着我,笃定地说:“我觉得是。”
经过这次走访,记者感触很深。清河四小在书法特色小学这条路上走到今天并获得了许多的荣誉和成绩——海淀区第一所书法艺术特色学校、海淀区第一批获得“北京市金帆书画院(海淀分院)美育试验学校”称号的小学、北京市坚持发展书法特色项目时间最长的学校、参加各类书法比赛获奖数全区第一的小学……这绝对不是偶然的,而是正因为有像张金龙这样的老师、像陈培东这样的校长,当然还有政府对书法教育的重视和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最后,记者想借用张金龙老师的一个愿望作为结束——希望有更多的学校、更多的老师能真正理解“书法教育进课堂”这项活动的意义,用心经营、发展下去,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