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中心主办的“张善军书法作品展”将于2015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期间在北京中国书法展览馆展出。
张善军。
张善军,天津人。1971年生,自号慕纶,斋号玉轩。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中心书法创作员,八岁开始习书,志学之年由信手临习趋于自觉。先后得津门书坛名宿宁书纶、赵伯光等诸前辈耳提面命,书艺得以长足之进。及长,因温饱故而奔波,遍历坎坷,终以坚忍之秉赋得见曙光。衣食既足,遂醉心收藏。最难得者三十余年间无论境遇如何而未消赤子本色,每每案头窗课时至达旦,书卷气息得以沛然生焉,会心者视其书亦可类其人也。
张善军是一个取法传统而不固步自封、充满活力的青年才俊。他既是一位注重传统的年轻书家,他的作品墨迹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微妙心性,也是一位把心灵浸渍在文化艺术长河里的虔诚书家,他的周身能感受到充满文若春华的清新气息。
张善军专注于研究名家法帖,从钟、王到欧、褚,从孙过庭到米芾,从赵子昂到董其昌,莫不心摩手追。晋韵、唐法、宋意,他数载浸润其间,终以意韵为追求之主导,典雅之气油然出之。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不到“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势,所观者乃见其平淡天真之意趣,这正是他以简淡之气,力求与二王“简静和平”的境界相融,复以“怡和”、“散淡”之韵致来冲和唐人法度之绳墨,无论结字章法使其书风愈加清朗洒脱,简远怡人。
在书法创作中,心性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指导作者在空白宣纸上自由挥洒,笔墨间写出的是心迹,喜怒哀乐的情致驱使作者进行着理想状态的起承转折和提按顿挫,使作者心灵轨迹在现实书写中能充分展现。在心心相印的微妙境界里,张善军书法创作的最佳状态得到了彻底呈现。如来与迦叶尊者心意相通,在进行了拈花微笑的心灵对话之后,如来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今传给迦叶。”佛祖强调的正是心性之通达,乃大智慧之表现。张善军把思考的时空定位在魏晋,以求儒雅隽永的书风。虽然博涉诸体,却始终以楷、行为主要努力方向。其楷书笔法精到,于锋芒隐显间现点画之灵动,颇具二王俊逸之姿,体式则显欧、褚奇崛之态,神采纵逸,笔致清雅。其行书匠心独运,行间疏密错落、奇正互补、虚实相生。读者观之可心游字里、神往行间。张善军让自己的精神回归传统,最大限度地去剖析解读魏晋士人的生命状态,彻底解放自己的心性笔性,在书法创作上进行着与古为徒的真诚演绎。在此种意义上,张善军的书法又向魏晋士人“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高超境界迈进了许多,按照司空图的说法便是“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董其昌以禅入书,讲究“禅定”,张善军则以文入书,并恰到好处地把握“文思”,而成灵秀。书法的创作情怀历来追求“解衣磅礡”、“舒衣散怀”的情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这与文学追求的“文远”“忘我”的境界是一致的。
张善军书法的进步得益于他孜孜不倦的追求,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书法理论研究的影响。黄山谷云:“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善军对前贤经典及不同流派碑帖执着的研究很是让人感动。他对问题的理解有充分论证的基础,并且能够独抒己怀。这样的理论研究使得他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把自己的书法创作朝着纵深层面推进了一步,同时对历史现场的体会也变得日益深刻,从而在更为切身和敏感的角度调动起他的创作思绪。张善军一直坚持对书法本体的研究,但他并未因此而忘记以文思调动自己的艺术感官,完成自己对于艺术的直观嗅觉,然后经过不断地锤炼,最终实现自己艺术境界质的升华。
张善军还很年轻,但在书法学习和研究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难能可贵的一步,他起点高、底子好、路子正,加之勤奋好学,其书法艺术之未来必是一片光明。杨守敬云:“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张善军书法在“文远”的境界下,流露出一种澹泊清逸之情怀,充溢着文思书韵。张善军年逾不惑,若能潜心入定,不为时流所牵,多读书、读好书,多思考、多研究,不盲目、不跟风,在人文积淀和内在修为上而达羽翼丰、龙泉利之境,奏黄钟、歌大吕于未来书坛,亦未可知也。
张善军作品。
张善军作品。
张善军作品。
张善军作品。
张善军作品。
张善军作品。
张善军作品。
张善军作品。
张善军作品。
张善军作品。
张善军作品。
张善军作品。
张善军作品。
张善军作品。
张善军作品。
张善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