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著名书法家王全聚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王全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天津市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天津印社艺术顾问,天津市河东区政协书画院顾问。
简介:王全聚,1941年生,祖籍河北省蠡县。生于长春,定居天津。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擅长文学、书法及文艺理论。多年来,组织省市级以上的理论研讨会40余次,并在近半数研讨会上担任主持人。撰写发表了一批有关文学、书画的评论文章,如长篇评论《慷慨生命构筑的文学世界——柳溪小说蠡评》,发表于《天津文学》1999年5月号;《白庚延山水画解读》发表于《天津日报》2000年3月15日,先后由《北方美术》、《中原书画报》等转载,都受到业内人士好评。书法作品多次在报刊发表或参加展览,并多次获奖,曾出任天津市书法展评委。曾发表大量文学作品,近年来创作的旧体诗词分别被《华夏吟友》、《中华绝句精选》、《中华诗家手迹选》等书籍选录。王全聚是美国世界艺术家协会专家评委、中国著名书法家、文艺评论家。他的书法兼擅各体,而其榜书与草书最为出名。他的榜书无论是一两米的巨型字,还是径尺大字,都使转自如,风神饱满,深得颜真卿豪迈深雄的气概,曾应邀在天津春节晚会上表演。
[天津美术网]:有没有具体的例子能解释书法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外化?
[王全聚]:恩格斯有这样一个观点,艺术是人本质力量的外化。本质力量是一个哲学名词,一个人的方方面面都在其中,思想、境界、性格、经历、教育背景、审美爱好等等。我们写字跟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是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模仿他人,要把自己内心的东西都写出来,内心世界无法传达,但是通过艺术作品别人就可以理解我们了,这就是艺术的目的。多年以前,我看了一本书,是一位西方画家的自传,其中有一个细节,我印象很深。其中讲到他的朋友是一位出身非常高贵的绅士,他娶了一位妻子,虽然非常漂亮但是出身于社会的底层,他的朋友请他为他的妻子画像。画完之后他的朋友一看非常惊讶,他从画像上看到了这位夫人有一种不确定的、流动的,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的精神。后来这位女士果真与他人私奔,这个故事就说明了艺术家观察人准确,他对这个人的印象表现在艺术中,并且非常直观的传达了出来。这就是艺术家把自己的感受外化。关于书法应该是有生命的,有很多的例子,比如说生活经历的变化会给人的内心留下很深的印记,这个印记应该是可以表现在艺术中的。不论人生经历了什么,在我的字中没有反应这是不对的,应该在我们的艺术作品中有明确的反应,这就是书法家应该追求的境界。比如黄庭坚,宋朝的大文学家,也是有名的大书法家,他很早就当官,生活非常顺利,仕途平坦,那时候他的字写得非常一般。但是后来他经历了困难,被贬谪,他的书法也随之变化,最后成就了他草书一个崇高的境界。有几点原因,一个是看到了好的书法作品。因为当时有人问他,说他大约没看过怀素的《自叙帖》,后来在他的被贬途中,有人找到了他,希望他给自叙帖提拔,他才看到了《自叙帖》,吸收了很多东西进来,自己的书风大变,这就是学习前人学习经典所带来的益处。再一个就是,他在提拔中讲到的“江山之助”。他虽然被贬,但是在路上看到了山川的美好,山川的雄奇,对书家的精神世界是一种重塑,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三就是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年轻的时候志得意满,对人生的看法很肤浅。当他受尽了各种磨难和打击,他对人生的体会就深刻了,他绝对不会写那么肤浅的线条,这些东西都构成了他之所以写出这么好的书法作品的重要因素,这些东西都是外界改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再把内心世界表达在艺术中。生命体变化了,你的书法艺术也要变化,这就是生命书法。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
[天津美术网]:所以每个人的生命经历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的书法都应该是不同的。
[王全聚]:应该是不同的,表达的越充分,这位书法家作品的艺术含量就应该越高。书法应该有各人面目,这个各人面目应该怎么形成?有些人就是只从形式上来考虑,是不够了。当然这些方面也是重要的,但是要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以及自己对生命的体会表现在书法中,所以可以说人品决定书品,人格决定书格。人的生命要有与它相对应的艺术形式,这就是你的书法应该具有的面貌,当然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是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做得到的。
[天津美术网]: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吧,毕竟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外化成为物象。
[王全聚]:只有少数人能够达到,这就是为什么被称为一代大家的人都是很少的。但是从理论探索上应该是这个道理,我有这样的认识,也未必能有这样的实践,只是自己在不断地努力中。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