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著名书法家王全聚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王全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天津市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天津印社艺术顾问,天津市河东区政协书画院顾问。
简介:王全聚,1941年生,祖籍河北省蠡县。生于长春,定居天津。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擅长文学、书法及文艺理论。多年来,组织省市级以上的理论研讨会40余次,并在近半数研讨会上担任主持人。撰写发表了一批有关文学、书画的评论文章,如长篇评论《慷慨生命构筑的文学世界——柳溪小说蠡评》,发表于《天津文学》1999年5月号;《白庚延山水画解读》发表于《天津日报》2000年3月15日,先后由《北方美术》、《中原书画报》等转载,都受到业内人士好评。书法作品多次在报刊发表或参加展览,并多次获奖,曾出任天津市书法展评委。曾发表大量文学作品,近年来创作的旧体诗词分别被《华夏吟友》、《中华绝句精选》、《中华诗家手迹选》等书籍选录。王全聚是美国世界艺术家协会专家评委、中国著名书法家、文艺评论家。他的书法兼擅各体,而其榜书与草书最为出名。他的榜书无论是一两米的巨型字,还是径尺大字,都使转自如,风神饱满,深得颜真卿豪迈深雄的气概,曾应邀在天津春节晚会上表演。
著名书法家王全聚做客天津美术网
[天津美术网]:除了书法您还有很多喜好,比如文学、音乐、戏剧、舞蹈、杂技,艺术的相通性在您的身上体现的尤其明显,您能从自身的实际与我们谈谈其他艺术形式对习书的影响吗?
[王全聚]:如果一个人非常的闭塞,就只研究书法这一项,对其他的兴趣不大,涉猎不广,会影响你的眼光,也影响了你的胸怀,只有人的胸怀开阔了,看得多,研究的多了,做出的结论才是开阔的,才是更接近于正确。在艺术上很难说谁正确,只要研究的更多、看的更多、体会的更多,才能更接近于正确。艺术都是相通的,对于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但是他们之间为什么相通,我研究这门艺术形式对其他艺术究竟有什么好处,这个都得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比如我喜欢草书,经常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深化对于草书的认识。比如草书特别讲究章法和节奏。有人一味的狂,顺流而下,这不符合生命的节律。生命总是这样有高潮有低潮,有快有慢,才能形成一种节奏感,才能有故事,有画面等等。书法尤其是草书,应该追求画面感、故事性、节奏感,想这些都可以在其他艺术形式中获得感悟。我喜欢看NBA,从篮球运动员的动作中你能感受到生命的节律,你完全可以用在书法的创作中。比如有些运动员可以突然加速、瞬间停止、转向、再加速甩掉防守队员,这就体现了很强的节奏感。这些完全可以用到写草书上,草书就应该这样,有快有慢,有突然变速,为什么好看,为什么写的时候能感觉到到兴奋,为什么欣赏者能感觉到好,是因为跟他的生命节律相契合。如果书者显示的节奏跟他的生命节拍不相契合,他就没有这种美感,所以美感也是离不开生命感悟的。我也练过太极拳,太极对于我的影响也很大,内家拳不讲究用蛮力,力的动作是很缓的,但是突然间的爆发,这个力量会非常大,这在书法上也是相通的。从太极中我悟出了笔法,书法讲究字法和笔法,有人认为字法是最重要的,因为字法如果学清楚了,写出来的字谁看都是漂亮的。另一派认为笔法重要,也就是说用笔要正确,也就是说线条、点画才有骨力和生命感,才符合美学原则。笔法应该说是最难的,我体会,从开始练字一直到生命的结束都应该研究笔法。我从太极拳中就悟出了我自己用笔的方法,笔法应该讲究沉涩,做到这点才不漂浮,才有艺术的美感。古人讲书法无非“疾涩”二字,其中涩是很难做到的,古人讲屋漏痕、锥画沙等等都是讲笔要沉涩。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也会有不同的笔法。怎么将草书做到既流畅又有阶段性,在这方面音乐对我的帮助很大。我在理论研究室工作时间很长,各艺术门类开会大部分我都参加,听听专家们谈这些艺术门类里面的事儿,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研究,这些都对我的书法起了很大的作用。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
[天津美术网]:您刚才提到了草书的节奏感、画面感,这都很好理解,您也进行了充分的解释,那您提到的故事性又应该怎么理解呢?
[王全聚]:草书的字不能都一样大,不能都是一样的速度,如果都一样就不能形成草书,尤其形不成狂草,要想狂起来,不能只有力的展示。有时候我在讲课的时候,讲到某一组文字,我就说这就像一家人出游,爷爷领着孙子,小孙子活泼淘气,爷爷年纪老迈但是非常沉着,这就是字与字的关系,可能另一组字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也许是几个年轻人在戏水。用这样的方法体会,我们就能把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理解为一些生命群体,理解为有故事性的场面,这样我们对它的理解就要生动很多。当然这是我的方法,对别人未必适用。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
王全聚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