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何滌非书法
斯舜威
书法之“法”,不仅是一种书写的技巧与方法,更是一种书写的“规矩”。这种“规矩”,一方面指向“法”,另一方面指向“理”。黄宾虹曾提出“入乎古理法之中”与“超出古理法之外”的艺术观点。就书法艺术来说,“古理法”,直指的是书史本身。书法艺术因其历史延续下来的特性决定了它的一种特有的本质特色和创作方式,以及形成的一整套相对稳定而且缜密细致的技法体系与风格系统。
最近获观何涤非的一批新作,尽管我对他的书法比较熟悉和了解,还是吃了一惊。这“惊”,不仅仅指他的书艺又有了一个大的突破,更是因为他对传统法度有了更为深入的领悟,并转化为自己的笔墨语言,也就是说,他对“古理法”的认识,已经“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了。
何涤非的书法崇尚“二王”理法,他师承金鉴才先生,并上溯沈尹默、米南宫、智永、虞世南、褚遂良、怀仁与“二王”法书。这种倒叙式的书法研习,使其系统掌握了“二王”体系的笔法规律。何涤非书法五体兼能,而尤擅行书与楷书。楷法入行书是其书法艺术最为典型的特征。楷宗“法”,楷书也被称作“法书”,视为楷则。行宗“意”,所谓行云流水之意,而实际上行书基本的法度基于楷书,“以楷法入行”切中行书要义,也是品读何涤非行书的归旨。“意”离不开“法”,“法”离不开“意”,意随法则立,法随意则废。他的行书既遵从于楷书的基本规则,有楷法,又在笔尖运行中挥洒出行书特有的墨迹与意蕴。其行书出入于晋、唐、宋人之间,形式简约,笔法精到,气息儒雅,呈现出清峻尚法的风格特征。
传统的“法度”体系束缚了书家“情、志、意”的“表现”,书家要抒发胸中浓郁蓬勃的情感,就必须破除“法度”的桎梏。何涤非的作品驻基于“法”,拓展于“意”,放逸于“情”,将个人的才志与性情融入其中,形成既有古法又有意趣,既重法度又重性情的独特书风。在他的行书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法”与“意”的这种矛盾性和兼容性。其作品中的“法”呈现出对于传统的理解认知与功力,而作品中的“意”则是他的素养与才情。而我最欣赏的,则是他喝酒时的豪爽与书法挥写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放纵之姿。
自古诗文与书画,皆有“清与浊”之分。曹丕《典论·论文》云:“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中国历代文论选》注:“清浊,意近于《文心雕龙·体性》所说的‘气有刚柔’。刚近于清,柔近于浊。字亦有清浊与刚柔之分。有的字,开卷便觉清气拂拂而来;有的字,入眼便觉恶俗不堪。清浊之间,刚柔自分。”何涤非作品,不论是其行书,还是楷书与隶书,都有一股清峻之气,这在当下书坛是难能可贵的。在各种书法思潮、流派和主义等喧闹不休的当代,却很难从他的书法里看到时风的痕迹,在艺术追求上能保持自己的信念并持之以恒地走下去。自身勉力与感悟加上良好庭训与师承,造就了何涤非规矩从心、清峻尚法的书法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