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吕立。
中国传统书法、绘画艺术,孕育出许多杰出的人才,也让许多人塑造出精彩的人生。中年书法家吕立凭借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追求,谱写出充实美好的人生。
吕立生于1954年,自幼喜爱写字。因为字写得比较好,他从上小学到参加工作,多与写板报、做宣传结缘,但这些与书法艺术没有关联。
参加工作以后,吕立对表演兴趣浓厚,尤其是语言方面的特长,使他跻身演艺圈。1997年,吕立参与电影《天与地》拍摄时,被查出喉癌。“我的特长是表演和语言表达,失去语言能力,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我以后怎么办?”吕立彻夜不眠。
吕立还在苦恼之际,便开始接受漫长、痛苦且残酷的治疗。手术后放疗失败;半喉切除术三个月后复发,必须再做全喉切除;手术后放疗造成皮下坏死,伤口不愈合,出现咽漏,必须做移植手术;5次移植失败后,又做人造皮管连接术。长达两年零九个月的治疗,不能进食进水,大小手术接连十几次。最后一次手术,吕立身上没有可用的皮肤,只能选择胸大肌的一块内皮做皮管手术。所选内皮两端不切断,取中间做成活性皮肉管。胸大肌太厚,不能卷成皮管,要用手术刀先切薄。手术是局部麻醉,时间也长,谁都没察觉到麻药药效渐消。医生一刀一刀地片肉,吕立疼得哆嗦:“想喊喊不出,想动动不了。我只能咬牙攥紧拳头,一刀一刀地熬着。”5个小时的手术结束后,吕立紧攥拳头的手张不开了,嘴也张不开了。护士把他扶起来,手术台上留下一片体形的汗痕。
术后恢复的艰难更是一言难尽。时值八月份,酷暑中,喉部伤口怕被唾液浸染,每天必须6小时换一次药。“每次换药都和上刑一样。三伏天换药,擦净伤口还要用手术刀剐出新创面,流出鲜血后,要马上掐住脖子挤住伤口,用橡皮膏把脖子紧紧地缠住。他对橡皮膏过敏,起了水疱。每次换药,撕下橡皮膏后鲜血淋漓。这样熬了28天,伤口终于愈合了。那一天,全家人大哭了一场。”吕立的夫人流着泪说起了当时的情形。吕立靠顽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但他再也不能说话了。
吕立在百名爱心书画家助力“公益天津”活动现场向天津市青基会捐赠作品。(2016年4月)
在生活的十字路口,吕立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书法艺术。
治病期间,吕立结识了病友——天津日报的刘建国。“我每天通过写字和他交流。”刘建国发现吕立写的字有点模样,半开玩笑地说:“不能说话了,你就写字,还能显摆显摆。”听到这话,吕立心里一亮,只有这一条出路,把字写好,既能充实自己,还能做一个有用的人。
十几年过去了,吕立在无声的世界里走出了一条新生之路。勤学苦练中,吕立悟出书法只练不行,关键要学。他对选帖、结字、执笔、落笔、影摹和每天练字的时间,都做出具体安排。“时间不够用,练字容易学字难,而且要让写的字有内涵,就要博采众家之长。”这是吕立的体会。
吕立学习书法,更多的体会是学书修身,以书悟道。大病之后,尽管丧失了语言功能,但吕立每天专注书法艺术,这不仅帮助他排解了失语的孤独,还让他结识诸多 “书友”。吕立说,有时我会感到孤独,但每当我神游于碑帖之间,与古人做笔墨交流时,物我两忘,破寂寞,释躁心。我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身心获得慰藉。
如今,吕立步入花甲之年,书法成为他一生的挚爱。他认为,只有书法才能表达他的情绪。研习书法,秉承“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坚持传统求变创新,法不离度,书贵自然”之理念,努力用传统的笔墨,现代的笔意,写出自己的面貌。
吕立。
吕立,1954年出生,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天津民革书画院会员、天津政协之友书画院会员、天津体育之光书画院会员、天津老年书画家协会会员、天津画讯俱乐部会员、天津葫芦协会理事。
书法家吕立作品。
书法家吕立作品。
书法家吕立作品。
书法家吕立作品。
书法家吕立作品。
书法家吕立作品。
书法家吕立作品。
书法家吕立作品。
书法家吕立作品。
书法家吕立作品。
书法家吕立作品。
书法家吕立作品。
书法家吕立作品。
书法家吕立作品。
书法家吕立作品。
书法家吕立作品。
书法家吕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