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心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经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先生提出后,影响深远,广及后世。关于“知行合一”,王守仁先生所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一切都是告诉人们知与行的紧密关联,它们不能分离,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并不复杂的道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知难,行亦难,知行合一难上加难,对于书法来说就更是如此。
陈履生《无穷尽》。书法展共45件,其中宽近6米的篆书横幅《教条示龙场诸生· 勤学》237字,一气呵成,为陈履生所书中幅面最大,字数最多者。
此展选择王阳明先生的诗文警句而用篆书书写,这不是为了“书法”,而是为了“致良知”而完善自我的学和悟。学和悟有很多方式与途径,书写只是其中之一。对我来说,书写很有意义,因为我想到了启蒙时期为了学习的抄写,通过抄写而加强记忆,通过抄写而锻炼书写。当然,有也把抄写作为一种处罚的方法,因为重复写几十篇的体力付出是老师或家长的告诫。今天,为了展览用这样一种具有古意的字体以及书写的方式,也是为了更好地从形式上表达对阳明心学的理解和崇敬。用书写的方式与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字的架构相吻合,同时也是表现一己在“知行合一”方面的努力,而书写的过程就是践行知与行的合二为一。书写的视觉形式与心学内容的结合,所呈现的特别的感觉并不完全是书法的意义,它所蕴含的是书写所包裹的心学的内核,其书写的价值和意义因内容的光辉照耀而焕发出特别的神采。联想到王阳明先生所说的“光不仅在烛上”,还有被烛照亮的周遭;进一步联想到烛是本源,而本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些书写的内容,那写什么体,用什么法,都是没有意义的。由此看我的书写,只是被心学照亮的周遭,是借心学之光。
陈履生《只求日减》
丁酉年春天,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参访贵州修文的阳明洞——从心开始的地方,成了我重新悟道的开始。那里已经没有了先生当年所感受到的荒芜,而阳明洞的清幽仍然可以让人们想象到先生当年的独处之苦,也可以联系到先生《瘗旅人》中坦承的悲悲戚戚。甚至还可以想到蒋中正当年将张学良置于此地的苦心。人生是一个不断学、反复悟的过程。有人学了而一辈子没有悟到,有人没有悟到就终止了学而停留在半路之中。没有悟到可能有多种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因为没有上心。入心多少则悟道几分,悟道多少亦反映入心程度。阳明先生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在他看来,万事万物皆出于“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心的重要性反映到这个展览之中,“心”则是写的最多的一个字。“用心良苦”用到这里,确实让我感受到了书写之苦。
陈履生在贵州修文的阳明洞。
书写也要用心。书写的用心不仅是指专注;书写的用心是学和悟,是知与行。书写有知的基础,有行的努力;书写有知的提升,有行的深入。今天在书写式微的数字化时代,一方面是人们已经脱离了书写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是书写成为一种艺术而上升为专业。写字从具有广泛性的交流方式与知识认同,变成了少数人的功名利禄。尽管如此,书写的异化在已经脱离书写整体的现代社会中,借助于汉字的书写依然是一种文化符号,专家们甚至把过去随手而为的信札也看成是一门艺术,可笑的还有那些无病呻吟的圈圈改改。不错,有书写就有法度;有书写就有书写的艺术。可是,书写不能等同于艺术,不是所有的书写都是艺术,当然,这不包括“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念。尤其像信札那样以传递信息为重要功能的书写,其艺术和书写的水平从本质上来看都是其次的。如果把写字都看成艺术,那艺术的品质是有问题的。
陈履生《善人甚孝》
书写是中国当代文化中的复杂问题,在没有专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的古代,晋唐宋元,高峰林立,而今天在专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的背景之下,书法则落到了水平面之下,遑论高原。当代书法所缺的正是“致良知”与“知行合一”,而导引当代中国书法出歧途之外,就必须回到心学之中——明觉精察的知,真切笃实的行。因此,我要努力再努力。
2017年5月31日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知行合一-----陈履生心学书法展
展期时间:2017年6月7日 - 6月18日
展览地点:深圳美术馆
主办单位:深圳美术馆、陈履生美术馆
开幕时间:2017年6月7日 上午10:30
深圳美术馆
陈履生与深圳美术馆馆长张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