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张建会
笔墨所传,根柢精神。自古有志于八分者,所求之根本即在其隶书精神也。盖隶书精神,要在朴素与正大之间,乃两汉文化之表征,亦民族精神之巩基也。
隶书精神渊源老庄、孟子,融合朴素正大,荟萃民族精神之主旨,以其盛世之音,而与时代契合。此正隶书大美精神之所在也。自古笔为时而歌,墨为世而舞,故此隶书精神之传扬,正在今日也。
——张建会
清代以来,短短百年间,以金石学、古文字学、考古学为先导,乘新观念、新理论之风,辅以影印出版技术进步的助力,隶书创作可资借鉴取法的领域和范本空前宏富。出土了数量极大的春秋战国及秦汉简帛墨迹、骨签刻画隶书等新资料,镜铭、砖瓦文、秦汉金文、砚铭等民间遗存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投入和尝试。加上已有的汉隶碑版、摩崖刻石和清人流派隶书,隶书系统规模之宏大、内容之博富已是前人难以想见。大量信息充斥中也加剧了文化大背景下的浮躁和审美快餐的轮回,隶书创作没有与新资料的不断发现同步推进,虽不乏借鉴新资料书写形式的作品,但多浮于表面,或浅尝辄止,未尽其妙;或拼凑成章,罔断其真。临颖茫然,识微难洞。反观津门张建会先生的隶书作品,沉着朴茂,遗妍取质,骨骼清超,其书法创作与实践的成功范例,必将带来精神求索意义上的启示。其早年即为书坛所赏识,27岁入选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以隶书名且不为时俗流派所拘牵,以非功利性的关切和隶书本体规律的执迷,潜心从隶书传统内部寻找超越动力,其隶书创作面貌颇多,常写常新,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现笔者从张先生从艺取法之气象、法度、意蕴三方面略陈己意,管见所及,不足以状其闳深,聊识数言作初步探索,并俟就正于同道。
张建会作品
在气象、法度的取法上,张先生首推汉隶,这也是贯穿其隶书实践始终的范本范畴,汉隶之中张先生尤重摩崖刻石,因其巧夺天工、气势恢弘。它多裸呈于峰峦之间,依山傍势,屡经风雨,浮华褪去之时首尾之锋芒早已剥蚀殆尽,所遗唯有方圆流峙之常、揖让周旋之体、喜怒惨舒之态和屈伸飞动之理。张先生谓其力抵万钧,气象峥嵘。气象得,则纲举目张,风神尽览;气象失,则谨毛失貌,渐行渐远。
张建会作品
心摹手追之中,他寻访各地古迹,行迹遍布南北,心意同乎物情,寄情于性,遽起作书,神变万状者,肇于笔端,深肖其神,不意天壤间造化乃为其三寸管操弄如此,观者惊讶于张先生作品的浑然天成,但不知其书品之高、书格之逸实在得益于其学识的博富,涵有古今,书理法度了然于胸已成淹通之儒,此中关捩一一透过,然后皴散分晓,不言法而法自在,不言意而意自明。正大气象与法度正是汉隶大宗的正脉本根,非直立根本,忠信笃敬则枝叶不附。在张先生这里,对汉隶正大气象的追逐已然深深锲入了其纯化了的艺术状态。
张建会作品
除了取法汉隶,张先生于简牍帛书、秦汉金文等隶书系统也多有涉猎,得益于其经眼范本的博与富,它能够将新见资料置于整个隶书发展史中综观其发展脉络,鉴其书史定位与可资取法的着眼点。张先生曾在访谈中这样说:“书法这门看似简单的黑白艺术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哲学原理。于掌中方寸间应对文字与时空的千变万化,考量的就是艺术家把握‘度’的能力到底如何。”对法度的拿捏有绳这也是张先生隶书作品区别于展厅效应驱使下剑拔弩张时尚的原因之一。其作书迅发机赴,绝无闪揄,似谲乃正,疑倾终夷。手以心麾,毫以手从。纵之在空,而遏之在手,纵而能敛,绝不至怒而攫人破壁,充分显示了他对传统寝息有素的精准把控。
张建会作品
“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张建会先生隶书创作高古朴茂,如其人磊落清彦,他朝斯夕斯,以冷静的思考骎骎于古理法的探求和书为心画的心灵模式的构建,在远古传统与现代价值之间寻找契合点,他拒绝功利目的,拒绝同化,却于不用功利之中,为善用功利者所莫及,论者评其为当今隶书创作引领者,其言有自,良非谬也。(王小辰)
张建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