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莫非集甲骨文八言联:初月出云幽鸟相逐,长虹饮水和风在身
邓文冲书法作品:海雨洗尘埃,月从空碧来。 水光笼草树,练影挂楼台。 皓曜迷鲸目,晶莹失蚌胎。 宵分凭槛望,应合见蓬莱。
莫非以大篆风格书写黄佐的诗《访鹤舒台》: 天池集南翼,帝车回北衡。芳草寒未歇,潦川澹犹清。 晏阴日夕起,郁抱何由平。溯风肃徂轸,陟云延友生。 周遭度玄渚,纡徐搴落英。晨霞散馀绚,倏忽凌虚明。 虬松移翠葆,虹涧流金声。辕马何萧萧,谷鸟亦嘤嘤。 蕴真效龙蠖,抚化忘将迎。隆墀一永叹,远壑浩自盈。 缅惟辽海鹤,载彼瑶台笙。邈矣安期子,乃垂千载名。
天津美术网讯 2017“红棉杯——广东省青年书法篆刻大赛作品展暨广东省青年书法篆刻十佳提名展”近日在广东书法院举行。本次广东省青年书法篆刻大赛是继“红棉杯——广州市青少年书法大赛”之后,广州市文联、广州市青联和广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共同创立的一项重要奖项,是探索培育当代岭南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新人新作、名人名篇”的新举措。
由于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本次大赛在书法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自今年2月面向全国公开征稿以来,共收到书法、篆刻作品1200余件。经过组委会评选,共甄选出220幅入选入展和获奖作品,其中入选100名、入展100名、提名奖10名、十佳10名。
特点 难度深度广度让人耳目一新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州市文联主席、广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李鹏程表示,本次展览和奖项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难度。该奖项在征稿上,要求以书写与广州有关的诗词歌赋、名楹名篇,更鼓励自撰颂咏广州的内容,增加了创作的难度。
二是深度和广度。在评选机制上大胆创新,不以一件作品定名次,要求提名作者另外创作八幅作品参加综合评审,提高了对创作者书法艺术综合素质的深度和广度要求。“这另外的八件作品要代表作者的风格特点、文化底蕴,同时,书体要求两种以上。”
三是力度。组委会对“红棉杯”提名和十佳作者给予奖金、奖状等奖励外,还为十佳作者出版书法专集并举办展览。“还将进行一系列的签约、培训活动,加大宣传和推介的力度,有后续,能持续”。
由于组委会在赛事设置上的这些重大突破,本届“红棉杯——广东省青年书法篆刻大赛”吸引了众多才华卓越的青年创作型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踊跃参与。参赛者中不仅有屡获大奖的书坛翘楚,也有崭露头角的书坛新锐。因而,参赛作者作品的展览更加令人耳目一新,更能充分展示每位作者的创作功底和文化内涵。
“这次入选的220名作者,特别是获提名和十佳的20名青年书法家,是活跃在广东、广州书坛的青年创作骨干,他们的书法创作既深入传统,又富于创新意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这样一批功力精湛、形式新颖、风格多样的精品力作,反映了当代广东、广州青年书法创作的总体水平,代表着广东、广州当代书法创作的审美走向,代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李鹏程总结道。
意义 主题鲜明审美导向端正
对本次“红棉杯——广东省青年书法篆刻大赛”全程鼎力支持的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桂光也表示,广州市文联举办这次青年书法大赛,就是通过比赛去选拔青年书法人才,并且通过对评选标准的把握,明确我们的导向,抓到了根本和关键,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张桂光特别强调,本次展览以书写古今文人墨客吟咏广州的诗文为主题,跟近些年来很多无主题的书法比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当下全国一年几十个书法比赛和展览,从形式到内容往往都没有创新。少了主题限定,很多书法作者就靠着一张作品打遍天下,几年不变。这次比赛有了明确的主题,作者为寻找适合自己的书写内容,就会认真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同时思考如何通过运笔用墨去表达主题思想,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相对全面地反映中国书法这一综合性文化艺术的丰满形象。”
传统继承为主线的审美标准,更是对前些年任意妄为的流行书风进行了矫正。“在评选过程中,评委们非常注重这一导向。过去好些年,一些反传统潮流的流行书风在书法比赛、书法展中占了上风,2014年以后,中国书协领导有意改变这种状况,但阻力不小,这一次大赛,我们明确这一审美导向,非常有意义。当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风格流派都需要,但主线必须坚持。”
除此之外,由于本次大赛不设门槛,所有的青年书法爱好者都可以参赛,都能够当“演员”,在张桂光看来,意义也很大。“现在有些青年书法组织制定门槛,将书法比赛、交流做成脱离群众、孤芳自赏的小圈子,这不应该是书法发展的方向。”
体会 在挑战中充分展现个性
出生于1981年的邵跃晰,在本次广东省青年书法篆刻大赛中获得了十佳奖。此前在全国性书法比赛中,他也屡屡取得好成绩,对于本次比赛,感受则尤为深刻。
“必须按照具体的诗文进行创作,是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一种挑战。主办方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关广州的诗词歌赋楹联作为参考,我从中选择了唐代许三畏和宋代苏东坡写白云山蒲涧的两首诗,以及唐代许浑写越王台的两首诗,连在一起成为一件书法作品。以前我没有接触过这些诗,读过后很喜欢,感觉非常适合自己的书风。由于书法本身是一门视觉艺术,确定下来书写内容后,我就会进行构思,这个过程历时较长,一两个星期时间,我都在反复考虑作品的形式,譬如当中哪些字该放,哪些该收。真正下笔,一个早晨写几遍就完成了。入选后要提交另外八件作品,我又写了两首自作的诗词。现在整个社会对书法家的传统文化功底要求越来越高,这次比赛也充分体现出来,我觉得是好事。”
另一位入选十佳的参赛者莫非,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到广州工作已经有二十年时间了。他的作品中,展现了深厚的文字学功底。
本次获奖作品,莫非选择书写的是黄佐的诗《访鹤舒台》,以吴昌硕的大篆风格为主,加了一点南方人的秀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另外书写的八件作品中,有一件是他自己集的甲骨文八言联“初月出云幽鸟相逐,长虹饮水和风在身”。
“目前我集甲骨文的对联有两三百幅了,以后有机会想将其都书写出来。当年我在北师大中文系就读,启功先生还在,虽然没有直接受教于他,但整个北师大中文系对书法都是很重视的,风气所及,受到熏陶。后来到了广州,又幸运地遇到了暨南大学的陈初生教授,他是容庚先生的弟子。在跟他学习的过程中,又有幸和他一起编撰了《中山王器铭文集联》,学到很多东西。”
可见,在规定动作中,参赛的青年书法家们获得了更多个性化的表达空间,获奖自是实至名归。(记者 江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