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著名书法家王树秋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王树秋,字子丰。天津市人,1960年生,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美术学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
简介:王树秋,2008年被中国文联,中国书协授予“全国书法十杰”荣誉称号。幼年之时即爱书法,以魏碑开笔学书,拜师于著名书法家孙伯翔先生,为入室弟子,出入先生门下,受其亲传。以行楷见长,作品注重开掘意境,抒发感情,讲究用笔及韵味的变化。作品既能表现以画入书,以书入画之气,又能抒发淋漓痛快、奔放激越之情,书能展而不散,紧而不拘,刚柔相济,飘逸俏丽,逐渐形成自家风格。作品入选过《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第三届全国获奖书家提名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百家书法精品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五百人书法精品展”》。
王树秋与姜维群(中)和 齐珏(右)的合影
[姜维群]:读碑、看碑,一定会受到学识见识的局限。站在第一层台阶上只能看到第一层景致。没有站到大山上,看不到霍扬碑的深奥。我相信你越写越能感受到它的丰神。霍扬碑应该是怎样的丰神?
[王树秋]:临习霍扬碑,我当初也有很多失误的地方,比如光注重开张,一下子就粗野了,让人看完之后,觉得我写的字是开张下的“蓬头垢面”。书法可以野逸,不能粗野。应该让人感受到在表面上很拙厚,很恣肆,但却感到很内敛。一定要让人看到你体势的从容不迫,自然舒朗和沉静内敛。
[姜维群]:中国的书法与戏剧有相关的关系,审美是一样的。就像京剧最后的亮相,是找一个最好的姿态最后定格,诸多的风格、个性凝聚在上。固然有夸张地成分在里面,比如花脸高抬腿,乍肩端臂,显出力量无穷的样子。但是书法不能总是这样,那样看着累。霍扬碑能感觉到力量,但又不是演戏,是举重若轻。霍扬碑的难度系数高于其他的碑,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注意什么?
[王树秋]:孙过庭书谱中提出,先求平正,然后进入中级阶段后,慢慢追求平正之中的险绝。这时平正与险绝都有了。根据我自己的体会,一开始学习的时候,都是想尽办法,把所理解的、掌握的东西都想一股脑拿出来,实际上在实践的磨合过程中,需要慢慢地提炼。就像剥笋,随着生长一层层剥掉外皮,最后留下精华。归纳提炼,一个在实践临习本身,另一个就是在实践临习之外。字外的功夫是学书重要的途径和手段。首先临习实践是不可或缺的,然后师造化、师自然,让你的想象力更加丰富,让丰富的意向淋漓尽致呈现出来,这是实践临习前人经典碑帖的最终目的。
[姜维群]:能否举个例子具体说明一下?
[王树秋]:比如说石门铭的“意”字,像一页扁舟。霍扬碑里的“志”字有一种仰望的感觉,让人很渺小,高山仰止。“闻”字,三竖都向左撇,第一撇基本上都抖起来,隶属笔法,右边的竖托起来,里面的耳最后一竖,也是曲勾。另外霍扬碑的“遐”字,把走之有意拉开,上半部有意拉开,和走之有意拉近。在爨龙颜上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比如“树”字。还说“遐”字的上边右半部,完全是个踢腿动作,如果走之拉出去,可下边的一般按常理说是一个反捺,但霍扬碑不同,遐字的上边的右半部实体推动作,下面的“之”就非常平。魏碑书法特别是霍扬碑的字体结构有其内在的规律。适当的留白,适当的拉开,适当的聚散都是有度的。这样的字形表面看是松散的,但它却反映了书写者的心性,是一种散逸超脱的自然状态。
王树秋书法作品
王树秋书法作品
王树秋书法作品
王树秋书法作品
王树秋书法作品
[姜维群]:什么是粗野,什么是野逸?都用了一个野字,这里面有一个度地掌握。掌握的度好,就是野逸,粗其实是不讲究,不讲究就不舒服。粗了野了,达不到美感效果。野了也逸了,就美了。是这样吧?
[王树秋]:结合这点,我又联想到石涛大山水画家,他的绘画人已经融入自然与天地间,而袁江、袁耀则没有这种感觉,就只是感觉像一张好看的山水画。这种气象是我的追求。王学仲先生曾讲“大字寻求野逸奇异,小字寻求典雅”,我也特别认同这个观点。黄宾虹讲“外美内美,美即不齐。”“不齐”是什么?就是参差错落。根据我学书的体验,我更多的是追求抒情性,我的方向是抒情写意。在一幅作品中,是在对立不和谐中,最后构成一个大的和谐,这就是章法地体现。章法有很多不规则,这种不规则和对立碰撞,才构成了整个章法的精彩呈现。由局部的不和谐造成整体的和谐。我觉得艺术也是一样,如果把它形容为一个气球一个圆,一个拳头打上去,气球的这边瘪了,肯定会从另一边鼓出去,只是外在的形态是不一样的。我曾经还谈过我跳远的经历,起跳前的助跑就是需要这样的调整,要精算助跑的步伐。前面的第一步大了,后面的几步就一定要调整,前面感觉紧了,后面就要拉大,前面大了,后面就要紧一些。在起跳之前一定要调整好状态,你的重心、步幅,把全部的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写字与之同出一理。
[姜维群]:一般人在写楷书时基本没有性情,规规矩矩,心平气和,把人的心静下来。而你写字恰恰相反,你写字时处于亢奋、激动状态。说明你写字动感在涤荡你的心,你的心再回来撞击你的字,形成一种壁球效应,越用力其回力越大。据说凡是大师级人物在演出前和你说的运动员进入状态是一样,马三立在演出前半小时绝对坐在一边一言不发,许多大师级的演员都是这样。他们其实是在进入一种状态。像跳远一样,找到一个最佳点位跳出去,这就是大师。
[王树秋]:两个人的状态似乎看上去一个是静的,一个是动的,但两个人心性是一致的。大脑的兴奋,又得抑制住他,还得把握住度,把握住点位。像台球,击球的那一瞬间,还有射击运动员瞄准时,一点都不能动,最后沉静,落在一个点上才能叩动扳机。写字也是要进入状态,有时一开始写需要调一下。写开后,写松了,写美了,有时渐入佳境,才能达到质的变化。
[姜维群]:我想无论在书法上如何变化,这就像变魔术,没有提前装进来的东西,永远变不出来。你的任何东西出来都是你提前装进去的,只是你把它瞬间变出来了。
[王树秋]:通过实临霍扬碑,储存了很多信息,产生很多联想,包括字形特征,我心目中的霍扬碑并不是原来那样死写的霍扬碑了,已经从看山是山,达到看山不是山了。通过它把我心目中理想的霍扬碑,掺入我意的霍扬碑呈现出来了。尽管我对霍扬碑的认识还有一些自身的限制,还有一些没有体会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霍扬碑对于我来讲受益终身。
王树秋书法作品
王树秋书法作品
王树秋书法作品
王树秋书法作品
王树秋书法作品
王树秋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