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江苏省国画院专业创作与研究系列·陆衡卷》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陆衡卷》中收入了陆衡为相关碑帖书法集撰写的跋12篇,对相关书法家、书画的研究文章9篇,相关文化人士对其的评论文章5篇,其平时自作诗词、古风、论文手稿等书法作品53幅,还有去各地采风的照片、从艺自述、自刻常用印章及艺术年表等。此卷全面展示了陆衡的主要艺术成长经历,展示了其在书法、诗词、书画艺术研究等方面的成就。是今后研究陆衡不可或缺的一本工具书。
首先,一起欣赏陆衡老师为《唐寅落花诗帖》所撰跋文。
跋《唐寅落花诗帖》
“唐伯虎”这个名字,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中国画史上大约无人可比。有人说这是民间说唱广为流传起了作用。这话可能将因果关系颠了个倒。民间说唱为什么偏偏对唐伯虎情有独钟?这应该不完全是偶然的。唐伯虎代表了明代中后期以来越礼逾制的社会风尚,代表了广大百姓的心愿,所以百姓都喜爱他;同时,百姓们又将自己敢想而不敢做的事附会于唐伯虎的故事中,这时的唐伯虎已不完全是真实的唐伯虎,而是百姓们理想的化身了。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所采纳,开此后两千馀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南宋程朱理学进一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重建传统礼治秩序,造成国民的主奴根性,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精神损伤。物极必反。发展至明代中后期,一种越礼逾制、突破钦定礼制等级名分大防的潮流潜滋暗长,继而成澎湃之势。比如,此前民间“僭用”龙凤花纹要处死刑,而至晚明,团龙、立龙却已成为寻常百姓常用的服饰花纹。(参见《巢林笔谈》卷五)而最为重要的是意识形态上主体意识的觉醒,人的价值、人的欲望得到从未有过的重视。明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在弘治、正德年间初露端倪,这时期出现了一批“狂简”之士,唐伯虎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在科场舞弊案中受牵连而被革黜,客观上使他脱离了“正统”的轨道,性灵得以抒展,个性得以高扬。正如他在《桃花庵歌》中自况的那样:“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在花下眠”,“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唐伯虎等人的言行成为后来屠隆、李贽大量“异端邪说”的发端,也为王阳明的“心学”击破理学埋下了伏笔。而王阳明的“心学”,正是晚明文人思潮的哲学基础。曾任苏州知府的袁宏道,对唐伯虎等人“独抒性灵”的主张佩服之至,曾亲自编纂了《六如居士全集》。而深受“正统”之害的百姓们更觉得唐伯虎这样的人可亲可爱。他简直成了人们的精神寄托。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也就是必然的了。
唐寅(公元1470-1524),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生于苏州府吴县皋桥吴趋里的一个商人家庭。初学画于周臣,后结交沈周、文征明、祝允明等,切磋文艺。29岁时中乡试第一,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后游名山大川,专心艺事,卖画为生,刻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擅画山水,多取法李唐、刘松年,兼采元人法,一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线条的皴法。兼工人物、花鸟,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工笔、写意俱佳,为“明四家”之一。
唐寅亦善书,《落花诗》即是其代表作之一。诗凡三十首,是唐寅唱和沈周(启南)之作。书风灵秀活脱,清润俊逸。原件为纸本册页,三十页,页宽三十厘米,高二十六·七厘米。后有嘉靖丙戌(公元一五二六年)十二月八日棠陵山人方豪跋文。文中有“沈启南落花诗卷予尝有之,而失去久矣。……今复见唐子畏所和,真可与启南交锋”等语。此册现藏苏州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