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竹间书院·周五茶享-张建会书法艺术及传统文化分享会”上周五(11月10日)晚间在竹间书院举行。
天津美术网讯 “竹间书院·周五茶享-张建会书法艺术及传统文化分享会”上周五(11月10日)晚间在竹间书院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张建会先生与书法爱好者分享自己多年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书法教学、创作练习的心得体会,并就各种字体的书写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中国油画》杂志主编王琨,天津广播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书法家朱懿,青年书法家杨国欣,竹间书院总经理朱国惠,以及书法爱好者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天津广播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书法家朱懿主持。
张建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隶书委员会主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第六届全国书法展“全国奖”,第二、三届全国正书大展“优秀奖”,第四届全国楹联书法作品“优秀奖”,入选首届全国三名工程书法作品展,获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全国“德艺双馨”会员,首批天津“五个一批”人才,多次担任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大展评委,组织策划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第四、五届书法艺术节及第三届全国隶书大展等工作。
“如何写好中国字,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走向成功?”是广大书法爱好者最想获得答案的问题。对此,张建会先生用了最为简介的两句话进行了解释。他说,“书法,人在前,字在后;写字,字在前,人在后。”书法到最后不是写字,而是写心,写人,写人的思想、情感、情怀、气质,书如其人,是思想情感的一种物化。在书法学习上,需要注意形而下和形而上之间的关系,一个是技法层面的,另一个是精神层面的。这其中不是对碑帖进行刻意的、简单的描摹,而是对碑帖的一种感受和把握。将字内功和字外功进行有机结合,用哲学的思辨去关照它们之间相互的内在关系,去体悟其中的正大气象。
张建会是当代隶书名家,多次担任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性书法大展评委。在分享会现场,张建会宏观地概述了参加国展的一些注意事项,从作品的整体构思到细节处理,都做了精辟的阐述。
张建会说,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当前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时代。如书法的资料空前富足,这就为师法古人提供极大的便利。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问题,实是一种传承,即将古人的艺术元素,从自我的角度、深度、维度加以审视。所谓的“创新”,只是反映当代书家对书法的理解、取舍、整合,找到与众不同之处,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特定的符号。植根于传统,又不能被传统所囤,亦古亦新,愈古愈新。正所谓“有主见,不固执;善吸收,不盲从。”
现场,张建会还展示了自己收藏的文房用具。他说,中国古代的文房用具不仅仅是笔、墨、纸、砚。除“四宝”之外,还有很多的“文房”用具,诸如笔筒、笔架、笔挂、笔洗、笔舐、笔床、砚滴、水丞、镇尺、臂搁、砚屏、墨床等。这些材质各异、器型精妙、可用可赏的文房用具,实为在书法创作其文心和情致内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在这样的状态中书写,心情是惬意的,是安静的,是心无旁骛的。
时间不觉间走过了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中,座无虚席,安静如初。一位在现场聆听的书法爱好者说,张建会先生的讲座句句烁金,切中时弊,毫无赘言,不愧为书坛名家。既开阔了眼界,又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书法的追求。书法写到后来必是写心、写性情、写自己。(刘俊苍)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张建会现场讲座。
张建会现场讲座。
张建会现场介绍文房用具。
活动由天津广播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书法家朱懿主持。
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发表聆听感言,他说:“要在适当的时机邀请张建会先生到天津美术馆讲座。”
《中国油画》杂志主编王琨,天津广播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书法家朱懿在现场。
“竹间书院·周五茶享-张建会书法艺术及传统文化分享会”现场。
马驰在“竹间书院·周五茶享-张建会书法艺术及传统文化分享会”现场。
“竹间书院·周五茶享-张建会书法艺术及传统文化分享会”现场。
张建会与马驰、王琨、朱懿、杨国欣等在现场。
左起:朱懿、王琨、张建会、马驰在现场。
左起:朱懿、张建会、朱国惠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