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现场嘉宾合影
天津美术网讯 2018年1月25日下午2点半,“落纸云烟——何鲁诗书艺术展”在重庆王琦美术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展出了何鲁的82件作品,分部在展厅的一、二、四楼。作品类别有中堂、对联、书信、书谱、扇面、手卷等,书法涵盖了小楷、中楷、行书、草书。这些作品来自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何鲁家属、王云凡家属以及受何鲁家属委托保管何鲁部分作品的重庆大学档案馆。
何鲁照片
何鲁(1894.3—1973.9),字奎垣,号云查,四川广安人,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十五岁在成都机器学堂以第一名的成绩保送入上海中国公学,师从于右任、李登辉、但懋辛等。1911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成为首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1919年在法国里昂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任教。半个世纪中先后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中国公学、中法大学、大同大学、广东中山大学、安徽大学、重庆大学、女子师范学院、正阳学院、云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大江南北十余所高校,重庆巴蜀、载英、复旦、蜀都、广益及广安储英中学、广安代市艺文中学等七所中学任职,还兼任过重庆达育小学(现重庆中华路小学)四年校长。他用半个世纪的辛勤耕耘,为祖国培养了大量人才,如严济慈、华罗庚、吴有训、钱三强、赵宗尧、柳大纲、吴文俊、吴新谋、林如稷、刘之成、敖硕昌、何兆清、周学庸、周建南、薛社普等,换来了“桃李满天下”的硕果。
展览现场
著名数学家熊庆来说:“何鲁先生是第一个将西洋数学引入中国,并成为中国近代数学奠基人之一。”
由于自幼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诗词及书法成为何鲁的终身所爱。几十年间共作诗词数千首,其诗词可与当代知名文人作品比肩,这在中国科学界也是一个奇迹。
此外,何鲁还是一个知名民主斗士,与许德衍、税西恒等人创办九三学社,还与王云凡、王国源、周均时等组建民主党派(后与民革合并),积极投身民主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文教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大学校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中国数学会理事。
展厅一角
展览现场,策展人唐健接受采访时谈到,很多人知道何鲁是一名科学家,其实他在文学方面也毫不逊色,这次展览也是希望让大家看到了先生的另一面。谈及展览亮点,唐健指出,展览中可以看到何鲁先生1915年在法国里昂大学的数学笔记《微积分学理解》,这本号称“中华第一笔记”由先生家属捐给重庆大学。笔记共143页,全本用法文书写,“如刻似印”,展现了其深厚的硬笔书法功底,仿若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科学文化的历史见证。此外,先生与另外一位文人王云凡从武汉乘船到重庆时,在船上所对诗词《讴歌三峡 百韵联句》原稿也在现场展示,里面提到了很多重庆的名胜古迹,亦是“前无古人后待来者”的。
重庆大学副校长孟卫东
重庆大学副校长孟卫东致辞时表示,此次展览作为继去年在重庆大学展出后,何鲁先生书法真迹精品的第二次集中展示,既是对中国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是主办方送给诗书爱好者丰厚的新年礼物。“重庆大学从建校之初就是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何鲁先生正是集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典范之一,我为重庆大学有这样一位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校长而倍感自豪。”
重庆市文联副主席、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协理事漆钢
重庆市文联副主席、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协理事漆钢致辞时谈到,从何鲁先生身上反映了传统文化“通才”的特点,他作为人文和科学的完美结合体,具有对当今现实的指导意义。
何鲁先生之子何培炎
何鲁先生之子何培炎致辞时首先表示了感谢,并介绍了本次展览的几大重点作品和它们的亮点所在。在他看来,父亲的诗书能够传承也是老人家希望看到的。
何培炎向重庆王琦美术博物馆捐赠父亲书写的刘伯承诗《中华新世纪》书法作品
本次展览由重庆市书法家协会、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作为学术指导,民革重庆市委、九三重庆市委、重庆大学、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宣传部主办,重庆市渝中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委员会、王琦美术博物馆承办,重庆中山书画院、重庆市渝中区书法家协会、重庆载英中学协办。张裕纲作为学术主持,何培炎担任文献支持,钟志芳、唐健担任策展人,刘晓杰、向媛媛作为展览执行。(记者 李璞)
《微积分学理解》是1915年何鲁在法国里昂大学的数学笔记,共143页,全本用法文书写,“如刻似印”,展现了其深厚的硬笔书法功底,仿若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科学文化的历史见证
毛泽东诗词37首(局部)
四楼的《毛泽东诗词三十七首》创作于1973年,是何鲁的绝笔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