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男,1987年5月生于福建省平和崎岭。民盟泉州市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人民政府表彰书法家、泉州文化名家、泉州市政协委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执行秘书长、中国书协首届国学班班委、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福建十大青年书法家”、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专题刊登于《中国书法》等专业报刊杂志。
书法作品获奖参展: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二等奖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二等奖
●“翰墨传承”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邀请展(2016)
●“翁同龢”书法奖优秀作品(最高奖)
●“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全国首届书法临帖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全国“魏晋风度”新锐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首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首届“孙过庭奖”全国行草书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大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第八届“福建省人民政府百花文艺奖”(最高荣誉奖)
●全国第十、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第四届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年度十佳
●“八闽丹青奖”首届福建书法双年展金奖
●“墨舞中原”全国第二届河南电视书法大赛一等奖
●第二、三届林语堂文艺奖一等奖
●漳州市人民政府第七届“百花文艺奖”一等奖
艺事
曾锦溪:在书法世界里自在前行
海都记者:吴月芳 林良标:文/图
你够不够爱一项事业,就问你,敢不敢为之“做减法”。比如放弃工作,和所谓稳定的收入。为了书法,曾锦溪真的这样做了。一张纸、一条墨、一本帖,他希望找到力所能及的最佳。因为他信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年少即成名”这样的事发生在他身上,努力的付出是必不可少的。但在他看来,成绩确实来得出乎意料的快。这些年,这位漳州青年扎根在泉州书坛备受关注。本期“艺事”对话曾锦溪,回首来时路,说说舍与得。
“黑马”之称
担心之余更是鞭策
曾锦溪1987年出生。2012年,年仅25周岁的他连获多项全国大奖,填补了当时福建省书法界的空白。很长一段时间,“黑马”这个词当时频频被冠于他的姓名前。这位后起之秀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当时许多点评认为,他是一匹书坛黑马。“其实我對此称呼十分担忧,无意被冠以高调之名。”曾锦溪说,自己很努力很用心没错,但是没想到成绩来得那么快,的确是预料之外。后来,他为了探寻书法之路,他甚至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一次又一次。起初是在纸媒工作,后来是学校教学。看似体面稳定的工作,实则无整块的书写时间。比如状态正好的时候,一看,上班时间到了,要去开会了。灵感是瞬间的,稍纵即逝。等有时间可以开始写的时候,早没有了刚才的灵感。
曾锦溪又举例,如果近期有展览和比赛,想写一幅好一些的作品,却又不得不牵挂单位最近可能有重要的事要处理,心思和状态就会被打乱。这样的情形太多,当年忙碌的心态记忆犹新。曾锦溪感悟,艺术需要的时间太多了,需要很多的时间写和练。辞职之后自在徜徉在书法世界,才更体会到,当一个人每天没有琐事缠身,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是自己的,就会觉得每天都很平静,不急躁,可以安排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他也调侃自己,为了写书法,“把好工作变成不好的工作,直至没有工作”。这样的“舍”,是希望在书法上“得”更多。“也许真的是块搞艺术的料呢?”曾锦溪在内心追问自己,也不断地给自己勇气。
遇对时机
把握自己的黄金十年
扎根泉州恰逢其时,曾锦溪是幸运的。也许之前获得全国书法奖项都没有很多人外行人关注,但此后恰好就有了改观。2011年来到泉州,曾锦溪感觉泉州的经济实力在增强,从政府到市民整体都更加关注文化复兴和发展。所以书法界的重要赛事也获得了外界更多的关注。这些年曾锦溪投身书法教育和个人书法艺术的耕耘。如今也迈入三十而立之年,他怎么看待自己目前的创作状态?现在的学习创作状态,他觉得是理想的。时间自由,爱好也已成为自己的事业。在书法培训上,学生的进步和成绩,是值得欣喜的事,目前己培养5名学生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从地方到国家,各层次的书法赛事、展览越来越多,就有了更多展现自我的平台。以前自己参赛,但现在一些奖项以辅导学生参与为主。某种程度说,学生拿奖比自己拿成绩更有意义。泉州还有个“80后”书法团体北山书社,曾锦溪任社长。一群80后青年书法家共同切磋,相互批评,集体提高,成绩令人瞩目。
这两年泉州还有很多成人也回过头来学书法,这在早些年是没有过的。对很多职场人来说,写写字静静心,可以减少许多应酬。这样的语境下,书法艺术被人们关注得自然更多。 30岁到40岁这十年在曾锦溪看来,是“黄金十年”。家庭结构稳定了,基本得生活有了保障。虽然人生阅历还浅,但有大把的时间奋进。喜欢书法,曾锦溪是慷慨的。曾锦溪慎用廉墨,廉墨书于纸上凝而不散,容易影响作品效果。他到各地搜罗不同年代的老墨条,包装精美而郑重其事。去国内外的城市,总要留出半天到专业文艺市场挑选心仪的碑帖善本。他透露,每年用于笔墨书籍等工具,所花费用不会低于六位数的人民币。他信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沉迷于文玩的美学之中。文人作书,特别看重“字”与“心境”之间的契合。书法不单在写字,写字只是载体,表现作者的修养审美胸怀以及此时此刻的感情。曾锦溪的目标是增强文学、史学等相关学科的学习。再则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天天窝在书房,眼睛体验和心灵体验会单调。曾锦溪打算继续寻访各大博物馆,学习历代名贤的真迹,也要到名山大川游历和感受。将身临其境的感受融入书法作品创作中,而不只是在于模仿书写的技巧,这是更高境界的领悟。
感恩
同道泉州是座宽容的城市
泉州人的性情是豪爽开放的,但也执着地在坚持着自身固有的文化。曾经有人认为,泉州的文化圈子是保守的,作为一个从别的城市走来,扎根在泉州的青年,曾锦溪怎么看?曾锦溪出生在漳州平和,这个家族书家辈出,又遍访全国名师,成绩喜人。“没来泉州前,就接触了泉州艺术界的一些朋友,参加一些书法活动。”曾锦溪说,2011年最终决定离开漳州,到邻近的城市泉州发展。一则他看重泉州城市文化积淀,二则是泉州书坛影响力在省内首屈一指。说到城市宽容度的问题,曾锦溪毫不掩饰地点赞泉州。“这几年在泉州,文化界的前辈对我是很关心疼爱和支持的。
” 去年泉州市书协换届,他属于自由职业的“新文艺群体”,很多同道为曽锦溪投了票,并且最终当选书协副主席,这充分体现了泉州文联、书界的开放包容思想以及对优秀人才的重视力度!曾锦溪还是泉州市政协委员,市委宣传部评选“泉州文化名家”,一次十个名额,每个领域每次只能选择一个,曾锦溪也顺利当选。泉州政界对青年人才的包容和吸纳可见一斑。不久前省文联曾经到泉州调研,了解异地在泉州的文艺工作者生活近况,曾锦溪是被推荐走访者之一。生活在泉州、奋斗在泉州,曾锦溪是幸运的。心无旁骛,在书法的世界里自在前行,他对书法的爱身体力行的实践着。
作品点评
第5届兰亭奖颁奖词
曾锦溪行书作品气象雍容,笔势凌厉,拙朴自然。姿态拔俗,在宗法颜真卿、何绍基的基础上,熔铸了自己的理解和追求,不囿时风。作为一名80后青年书家,创作锐意进取,学古深刻静穆,心态稳定朴实,从其身上,喜见当代书法绵延不绝,后生可畏。
第4届兰亭奖颁奖词
曾锦溪曾接受专业系统化书法学习,他崇尚古法,主张率意自如、不计工拙、不求经营的书写精神。《东坡信札二则》以抄录苏东坡书简为创作内容,创作过程恰与苏公论书“无意于佳乃佳”相吻合,笔致圆浑、节奏郎畅,追摹古韵并不断融会为个人的书写本能也成为曾锦溪书法作品的内蕴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