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5月25日,上海中国书法院经过10年的酝酿、协调,终于正式落户闵行区新虹艺术馆。当天,上海中国书法院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海内外书法名家邀请展暨新虹艺术馆开馆仪式”在新落成的闵行新虹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了105位海内外书法名家的精品力作。
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周志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海中国书法院的成立和“海内外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的推出,也正是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当年的殷切嘱托和期望——早在2007年6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参观了《海派书法晋京回沪汇报展》后指示:“要把书法艺术打造成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名片之一。”
上海中国书法院执行副院长张耀伟表示,从中国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陆机《平复帖》,到董其昌,再到近百年来海派书法的辉煌,上海一直是中国书法的重镇,上海中国书法院今后将更加注重书法本体的研究与学术性,并策划一系列重大学术、教育与展览活动。中宣部原副部长龚心瀚及闵行区委副书记于勇为上海中国书法院入驻新虹艺术馆揭牌。
注重学术与“人书俱老”,与闵行区形成双赢
崛起于清末民初的海派书法,是近现代书法的开端,在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产生了一个彪炳史册的大师群体,如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沈尹默、谢稚柳、白蕉等,上海中国书法院的成立也是这一深厚文脉与传承的基础上成立,而在上海中国书法院落户闵行新虹的同时,由上海市文联指导、上海中国书法院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海内外书法名家邀请展”也正是为了向书法大师前贤致敬。海派书法是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相对应的,这一展览也再次体现了开放的格局和国际的眼光,参展的有来自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及中国香港、台湾的书法名家。国内书法名家包括苏士澍、张海、郑晓华、言恭达、白谦慎等,上海书法界名家参展的有陈佩秋、韩天衡、钱茂生、周志高、萧海春、王伟平、刘小晴、童衍方、林仲兴、孙慰祖、吴申耀等,他们或追踪经典、韵胜度高,或意涉瑰奇、潇洒郁勃,或碑帖相参、金石兼融,传承有绪而风格鲜明。上海中国书法院的成立和上海中国画院形成了书画并举、彩墨竞秀的海派艺术大格局。
上海中国书法院是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和上海市文化艺术品鉴促进会共同发起的民非单位,2016年6月在闵行揭牌,成立上海中国书法院的宗旨是“立足上海,面向全国,面向全球,举办高端的创作展览或学术活动,加强书法艺术本体的研究,无愧于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包括研究、传承、交流、发展、弘扬中国书法艺术,开展书法理论研究,宣传出版创作和研究成果,开展书法艺术创作展览,教育培训,国际交流等。
地位天山西路2965弄的新虹艺术馆临河而建,绿树环绕,作为上海中国书法院的“创、研、展”基地,地处虹桥商务区内,是闵行新虹地区重要的品牌文化项目之一。艺术馆分为展览馆和创作馆两部分,集书法艺术创作、书法艺术交流、传播于一体,依托周边资源、旨在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书院。
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周志高表示,上海中国书法院立足于上海,面向全国与国际,也将为书法界的老专家搭建一个平台,对体制外的知名书法篆刻家以及知名画家中书法擅长者以“院士”身份聘请他们加入。“成立上海中国书法院还有一个背景,当下的文化艺术,有高原,但缺少高峰。那么这个高峰哪里来?当然靠人才去攀登高峰,但书画界的人才在孙过庭《书谱》里讲得很清楚——人书俱老。很多书协中的书法家包括我刚刚七十出头,就面临退休,但其实就书法创作而言正在攀登书法高峰的时候,所以我们搭建一个平台,从某种角度讲是为书法艺术人才继续攀登艺术高峰。”“这次是我们刚刚开始走了第一步。今后不断要走下去,上海中国书法院将来将在崇明等地建设分院。”
对于书法院落户闵行区新虹街道,他认为这是闵行区、新虹街道二级领导和区书协领导对文化重视,这次在新虹艺术馆举办“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海内外书法名家邀请展”,注重突出改革开放四十年这一主题,邀请的都是海内外书法界一线名家,充分体现上海中国书法院的实力,“上海中国书法院在落户新虹艺术馆后,要继续开展与新虹街道的合作,开展持续的,有生命力的工作,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上海中国书法院执行副院长张耀伟表示,上海中国书法院从十年前的酝酿就现在一直得到上海市老领导龚学平、胡炜、蒋以任、姜樑等的关心支持,这些老领导与上海机场集团党委书记张学兵等在这次展览中也提供了祝贺书法作品,“上海中国书法院终于落地,作为直接参与者,感慨良多,上海中国书法院是民非机构,在运营机制上有着自己的创新,如采用理事会的形式,邀请院士加盟与工作人员多为志愿者的形式,自成立以来,先后与上海市书协联合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国际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启动纪念书法家胡问遂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正大气象’国际书法邀请展和学术活动,并配合上海书协已开展的编篡大型丛书《上海千年书法文化图史》古代卷、近代卷、当代卷。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作为中华民族一种重要的精神符号,它的传承、发展与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核心价值重塑息息相关。从中国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陆机《平复帖》,到董其昌,再到近百年来海派书法的辉煌,上海一直是中国书法复兴的重镇,上海中国书法院今后将更加注重书法本体的研究与学术性,并策划一系列重大学术、教育与展览活动,“ 接下来,上海中国书法院会在热心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推动下,将组建上海中国书法院的理事会,计划推进‘董其昌艺术奖’的筹备工作。一个是发掘上海文化之根,另外通过交流,更广的意义上关照发掘上海书法的根脉,然后再促进整个对外交流,从整个大文化的角度来理解书法,从学术的高度来进行一些运作。上海中国书法院任重道远,因为它毕竟是用一种新的体制机制,在这个基础上探索的一种新路子,所以需要更多的文化艺术事业的热心人士来推波助澜,来添这一把火。”
知名书法家、上海中国书法院副院长吴申耀认为,上海中国书法院落户闵行区,是一种双赢,对提升闵行区与新虹地区的文化地位,意义重大。
闵行区新虹街道党工委书记曲峥表示,新虹地区作为服务“上海——长三角”地区的“桥头堡”,在急速的变化中,最缺的是文化内涵上的塑造和提升,“这次新虹艺术馆的落成和上海中国书法院的落户,标志着新虹地区文化领域建设的成果,我们希望借助这个平台,一方面实现多领域的融合工作、发展,提升社会服务对经济发展的综合配套支持能力,形成多功能、综合性的国际化高品质社区。”
“把书法艺术打造成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名片”
早在2007年6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参观了《海派书法晋京回沪汇报展》后指示:“要把书法艺术打造成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名片之一。”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26日。
在当天的上海中国书法院入驻仪式后,由上海中国书法院主办的结合这一主题的研讨会。
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法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李士俊表示,上海中国书法院有着全新体制,有理事会,采用志愿者,这为全国书法界提供了一个模范。成立上海中国书法院还有关于“高原与高峰”的认识,书法创作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讲究人书俱老,让七八十岁的书法名家有个“家”更有意义,海派书法在中国书法史的地位无可取代,从文化份量上,上海有着重要性与独特性,更有自己的优势,上海中国书法院这个愿景,一定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表示,作为书法的研习者,从小受海派书法影响极大,无论是上海的书法名家还是《书法》杂志以及出版的字帖,对求艺之路都杂志,“上海要大发展,作为海派文化的代表书法不应缺席。上海中国书法院的成立,有支持,相信上海。”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院院长朱天曙表示,上海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独特而重要,从晋代陆机的《平复帖》,一直到今天的书法名家,文脉清晰,名家辈出。
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时提出的“要把书法艺术打造成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名片之一”,这句话里我想谈三个字——“上海、国际、文化”。
先说“上海”,就要说上海的书法,即海派,“海派”作为一种特指的文化现象,既不是地域性名称,也非任何风格流派所能涵容,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文化在上海形成的特殊符号。就书法而言,我认为可以分为“前海派”,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从赵之谦到吴昌硕等;第二个是海派,代表人物以沈尹默、白蕉、潘伯鹰为代表的帖学大家,以沈先生等发起成立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为标志,在书法界形成一个真正的海派;还有一个阶段是“新海派”,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著名书法家,如王蘧常、赵冷月等。“说到“国际”,去年有一位国家总统到北京语言大学,当时的题词有一句是“汉字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句话也就是说汉字书法是全世界喜欢的艺术之一,而上海又是国际交流的主要都市,这方面的地位无可取代。就文化而言,上海围绕书法来说,不仅书法走在前列,篆刻也处于领先地位,影响深远,不可替代,还有上海的出版,对传播推广研究书法意义深远。很多名家比如孙慰祖老师对中国早期印章的研究都极有影响。”
他认为,上海文化一直呈现着一种开放的姿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也就成为“海派”文化的精髓,海派书法从根本上说,有着坚实的文脉基础。上海中国书法院就是沿着前人的文脉继续向前发展,并釆取民间、灵活、多渠道的书法,我相信一定会推动上海的书法影响力,在推动书法的创作研究交流等方面一定会有巨大的意义。
知名画家萧海春是当今中国画领域深研传统的代表人物,书画同源,他对书法同样也深研传统,这次被聘为上海中国书法院院士,他认为,海上书法的巨大优势正在于文脉与“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气势,书法研习首先还是得研究传统经典,孜孜以求,融入自己的感受与时代的特征,洗发新趣,这样才会成绩斐然。上海中国书法院的成立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是书法界的盛事,今后通过一系列活动,在文脉传承与把握时代特征上多花力气,一定会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旅日书法家郭同庆是章草大家王蘧常先生的弟子,他说,海派书法在日本影响极大,他这些年在日本也一直在推广“蘧草”等书法形式,上海中国书法院以“海纳百川”的精神集聚了一批国内外书法名家,今后通过开展一系到学术、展览、教育等活动,一定会让海派书法影响更加深远,他和旅日的书画界人士将为此多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