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释文: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张晓东书法作品
张晓东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已有六七年了,前几年还有机会见见面,近期却是难得一见,或者虽然见了,但也是匆匆而别。前些天他将作品集打样拿来让我提点意见,我看后感觉作品风格与从前大不一样。
前些年张晓东的作品以严谨为主,用笔沉实、结字紧密,“斤斤争工拙于一字一句之间” ,近期则在严谨的基调上加以灵动变化,或丰富笔法、或变化墨法,着意在精神气韵上求突破,更显沉着和自信。
他对篆书情有独钟,进行过系统研究和学习。古文字的“篆书” ,包括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泉布文、玺印文等,这类文字多为铭刻,书写性弱而工艺性强。他透过刻痕铸迹模形,寻绎先民对线条、结构、章法的审美记忆,继而撷取书法艺术思想的养分。去年适逢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张晓东又沉浸在甲骨文书法的研创中,一发而不可收。其作品既有对甲骨文原汁原味的探寻,也有在甲骨文象形性、图案化结字的基础上,以自己特有的篆隶用笔加以艺术表达,呈现出一种孤傲、高冷的意象。通过探求甲骨文的“刻”意,努力用毛笔向“书写”性转化,把甲骨文的形象美、画面美,经过刀笔结合,酣畅地表现出来。
我猜想,他这些年是在沉潜。他不追名逐利,心无旁骛,渐渐地进入一个沉寂孤独的精神世界里。他有韧劲、有定力,也肯用笨功,甘愿坐冷板凳。篆书最“吃功夫” ,首先要精通六书,夯实古文字学基。秦始皇“书同文”之前千余年的篆书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材质的每个字的写法均有差异、变幻莫测,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识别和记忆,而且这功夫非短期内能见效,没有超乎常人的毅力绝不可能有所成就。
这几年,他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术氛围里熏陶、浸染,坚持研究和创作并进、理论和实践互促,读书、写作、临帖、创作已成为他生活的大部分,间或受邀出席国际学术研讨会、高校学术讲座和艺术家个展研讨会,已有一些文章见诸报刊。他曾经在经济监督部门工作过,有一种“找错”的职业习惯,缘此他又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文艺评论者,对当下一些低俗的创作倾向和作品进行了尖锐批评。他的眼界日渐宽广,鉴赏力与日俱增。书法创作又上了一个台阶,去年他的两件篆书作品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分别参加了“相约草原——第九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和“第六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 。
张晓东自身品德修养、精神境界和艺术追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敬、静、净”的国学修养。崇敬,以恭敬的态度、认真的作风、虔诚的精神待人处事,做到敬人敬事。儒学以铸魂。守静,保守自我,不为外在事物所左右、所束缚。静默潜修,慎独养心,悟道以静。 《黄帝内经》云: “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静是调养心性的一剂良药,心境若能娴静,犹如钟鼓,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清净,洗涤内心的杂念和物欲,追求内在精神的自在、清明和空灵。他眼睛盯的不是名利世界,而是在天、地、人的艺术大境界里遨游。看似有点冥顽不灵,其实是在追求“心远地自偏”的禅意高境。悲壮的舍弃和放下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解放精神,方可解放笔墨,释家以清心。修养深厚,腹有诗书,气便自华,作品自然有内涵、有格调。
其次是“笃、博、韧”的实践精神。张晓东深谙技从勤得,道由心悟。洞察、覃思,昕夕寝馈其中。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清梁巘曾云:“爱而不学知不真,学而不笃得不深。 ”他视学艺如修行,一层一境界。他能坚守本色,精研细探,必定会结出硕果。
他铭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的古贤哲思。博观约取,笔力、心力、学力等综合素养毕现其中。黄庭坚在《与济川侄》中说:“但须勤读书,令精博,极养心,使纯静。根本若深,不患枝叶不茂也。 ”他以此为鹄的,尽心敦慎,笃志博学,深知学高方可为师。
他坚定、执着,有恒心、有毅力。却除浮躁之气,力避浅尝辄止之风,数十年如一日,不改初衷,秉持“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笃信坚冰深处春水生。“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在书法天地里矻矻以求。篆书高古、冷寂,选择了篆书就选择了寂寞。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书法已退出了实用,篆书更是渐行渐远,似阳春白雪,曲高而和寡,知音难觅已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大篆所需古文字知识更多,形成风格的周期更长。他积四十年之光阴,朝乾夕惕,筚路蓝缕,上采商周,下探春秋,沉潜深研,坚守着一片孤寂的心田。
最后还有张晓东“古、简、雅”的艺术追求。篆书使转、曲引之美和中锋用笔的浑圆厚重是用笔之古法。张晓东取法远接甲骨文、金文,近承邓石如、吴昌硕,作品呈现古质浑厚、苍茫大气之古意。他用篆笔写隶书,既有汉隶的古拙,也有篆书的古韵。
他秉性耿介,不慕荣利,心境自然虚空,心理上的负担和束缚尽得解脱,已修得诚中形外之一证的清心。他的篆书点画干净,起讫分明。平动用笔,线条有质感。骨法为先,笔腰力足,笔尖留韵。他追求书法线条、结字、神韵的纯粹性,用笔具有刀情笔趣,简净而丰富。骨法用笔,风骨凛然,以骨气取势,以劲爽的阳刚之气彰显其风格特色。结字变化多端,简约而匀停。发挥字形、结构上的可变性,对大篆旁逸斜出多变的结构在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上尽情发挥。章法不拘一格,简静而新颖。有时为了不破坏整体章法,落穷款,或不落款只钤印,宁简勿繁。作品的文化内涵更加凸显,并形成了平和简静、清刚雅正的书风。
他的书法,充盈着一股正气,正如孟子所云:“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君子立身,务修其本。这是他作为“士子” 、文人书道养正的不懈追求。他多次以文天祥《正气歌》为文本创作书法作品,借以弘扬正气、抒发自己的心性。(作者:苏士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