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再创辉煌”——2021辛丑年中国楹联书画报书画名家作品选2021辛丑牛年——天津画家张志连花鸟画选大美之艺·厚德之行——2020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美术学类)开幕笔墨雄心在 八十再出征——天津市书画家贺姬俊尧先生伞寿2021牛年大吉——纪振民、姬俊尧作品选以柔润刚,走进海派古籍修复技艺八部门启动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工程“斜杠青年”冯骥才:作家、画家、领读人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作品展览入展名单公示 天津6人入选王时敏《仿黄公望山水轴》亮相永乐2020全球首拍中国艺术巨匠王学仲深圳艺术特展在福田美术馆开幕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郭振山教授在吉艺做水粉静物默写现场示范李毅峰:得我一刻痛快以经典的力量呼唤文化传承 纪念沙孟海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将在北京举行“石窟艺术之乡”甘肃启石窟寺专项调查徽宗真迹等珍宝提前撤展?开封市博物馆回应280余件精品亮相国博回溯中国素描艺术百余年天津市社科联、市文联、市作协选出新一届领导班子天津市社科联文联作协代表大会开幕“行走的人——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吴为山”展览在关山月美术馆举办探访伦勃朗故居传统手工艺“雕刻”致富路“中国石窟艺术之乡”甘肃正式启动石窟寺专项调查361件美国返还文物艺术品“安家”南京博物院
首页 >> 书法 >> 正文

以柔润刚,走进海派古籍修复技艺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20-11-24 22:17

  以柔润刚,走进海派古籍修复技艺

  ■本报记者 童薇菁

  “传拓技术,是中国最古老的复印机,它起源于魏晋,传承至今。”日前,在沪上一堂非遗技艺体验课上,古籍修复第三代传人张品芳示范了海派碑刻传拓的几个代表性工序。只见张品芳双手各持一拓包,互相配合着富有弹性地打出“斜下直落”的“节奏”。

  “双拓包,正是海派碑刻传拓的独有技法。”古籍修复第二代传人、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古籍修复人才赵嘉福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我们今天说的海派,又可称为南派,它发轫于江南文化,在上海得到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

  江南的技艺,上海的传承

  追求卓越、细腻、精致、清雅——海派古籍修复技艺的特点,同时受到地理、气候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历史上的江南一带文艺繁荣,书画交流频繁。玲珑精致的江南园林,尤喜以碑文作为景致,体现士大夫的志趣与学问。久而久之,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一批服务于艺术家、技艺高超的独特匠人。

  随着上海开埠,这些顶尖师傅跟随着一批文化名人,把生意、手艺都带到了上海。以“大刀切书”闻名遐迩的苏州曹有福和以精湛的石刻、碑帖装裱技术名扬四海的无锡黄怀觉就是上海图书馆的第一代修复师。

  “那时候行业竞争大,手上活儿不行就要饿死。”赵嘉福17岁进入上海图书馆时,面对的就是这些领域的江南大师,“裱画的、修字画的、刻碑的、拓碑的、修复古籍的……上图汇集了诸多南方顶级师傅,上图代表的就是江南水平。”

  古籍修复是手感、分寸和火候的艺术,理论文字难以描摹全面,靠一代代师父口传与心授,这时候,学徒自己的拼搏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学篆刻,赵嘉福不光每天坚持练书法,还看了大量印谱、拓本,从临摹印稿学起,聪明加上勤奋,久而久之,他的碑刻作品有了“金石气”。

  上海图书馆申报的“碑刻传拓及拓片装裱技艺”“古籍修复技艺”于2015年、2019年先后入选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时代的发展,对修复师这个职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专业要求。海派古籍修复技艺也迎来传承、发展、创造的新空间。

  赵嘉福的弟子、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保护中心修复部主任张品芳是目前国内罕有的能独立完成传拓、拓片修复与篆刻的专家,从事古籍修复已经31年。作为“第二代”和“第四代”之间的桥梁,她深感这份传承的意义之重大。“古籍修复需要新时代的人才。”张品芳要求第四代传人们向“一精多专”的方向发展,练就纯熟的手艺之外,还应当广泛涉猎出版学、目录学、古汉语学、古文字学以及印刷、美术、字画、金石等学科知识。

  “快”的时代,“慢”的信仰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和考古文博领域的重视,以及《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网络传播的助推,让原本冷门的古籍修复“热”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这个专业产生向往。

  这让张品芳想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刚进上海图书馆时,女职工修书,男职工学装裱、碑刻似乎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但张品芳有点不服气,“我有力气,刻碑我也能干!”赵嘉福被这个不怕吃苦的女学生打动了,但他对张品芳说,自己绝不会因为她是个女孩子而对她降低要求。

  古籍修复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才能动手,容不得“万一”。学习中,赵嘉福反复叮嘱,碑刻得慢一点没关系,但必须考虑成熟了才能下刀,“跟我学刻,刻错一笔就不要跟着我了,你就改行吧!”尤其是在雕刻中,要求笔墨仍需保持气韵生动,因而,碑刻及其传拓技艺可以说是书法艺术的延伸,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明代周嘉胄对古籍修复师提出了“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的要求。古籍修复,是一场与时间争分夺秒的赛跑。今天修复师们所要面对的浩如烟海的古籍、修补不尽的文物,是对传统日复一日的坚守。

  修补一本古书,要经过拍照记档、拆书数页、选配补纸、清洁书叶、修补、润湿压平、折叶、捶平、压实、齐栏、打眼、穿稔等十几道工序。若损毁严重,一页纸要耗上几个小时,而修复好一册古籍,一般耗时一两个月,有时甚至需要一年或更久远的时间。古籍修复,仍像许许多多中国传统的匠人工艺一样,信奉着用时间喂养技艺的古老信条。

来源:文汇报 责任编辑:柏克
53K
>>相关新闻
• 沈阳故宫开展古钟表修复展示体验活动
• 湖北34部古籍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 侗绣技艺传承人杨甜:绣出脱贫康庄道
• 陕西:唐墓壁画修复再现唐代生活场景
• 慈禧陵多件重要随葬织物成功修复
• 云居寺珍贵经书经板重生记:修复时连大气都不敢出
• 安徽休宁水毁明代古道完成修复
• “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已有7座有壁画洞窟修复完成
• 沈阳故宫:修复古建筑油饰彩画
• 菩提花开-佛经古籍展暨濒危古籍保护研讨会举行
• 品味古籍:《书谱》的独特见解
• 古画修复人才稀缺 碎成渣在他手中也能焕然一新
• 藏书得失的诱惑:读韦力《失书记得书记》
• 古籍收藏价值高 藏家教你收藏窍门
• 王德:沉淀在岁月时光中的古籍
• 民间珍贵典籍收藏:鲜为人知的文化护佑
• 碑林博物馆2150部古籍登录全国古籍普查平台
• 第十三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古籍文物拍卖会落槌
• 古籍私藏:鲜为人知的文化护佑
• 工作量大而人才稀缺 冷门古籍修复师背后的热思考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妙合神形——刘万鸣谈明清肖像画 妙合神形——刘万鸣谈明清肖像画
  • 视道如花——贾广健花鸟画作品展 视道如花——贾广健花鸟画作品展
  • 笔随情动——王明亮未发表过的作品 笔随情动——王明亮未发表过的作品
  • 郝玉明的花鸟画:笔精墨妙自然生发 郝玉明的花鸟画:笔精墨妙自然生发
  • 天津画家刘士忠山水画作品欣赏 天津画家刘士忠山水画作品欣赏
  • 高文军庚子新作团扇作品清赏 高文军庚子新作团扇作品清赏
著名女画家李悦做客天津美术网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