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朱立
朱立,女,1959年出生,师从李鹤年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教科文卫体促进会委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考级中心考官。
入展:全国第七届刻字展、全国第五届楹联展、全国第七国楹联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全国第五届妇女展、全国第七届观音杯展、全国第四届隶书展(获奖)。
获奖:天津市第七届书法篆刻展(隶书优秀奖)(最高奖)、天津市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获奖提名)、历届天津市书法展入展。2008随中国书协妇女代表到日本进行书法交流;2008年荣获中国教育学会颁布毛笔园丁奖;2011年被评为全国书法家进万家先进个人。2014被选为天津市第三届文代会代表、2019被选为天津市第四届文代会代表。
心手双畅 书为心声
朱 立
我学习书法是由兴趣而初始,由爱好而坚持,由迷茫而钻研。书为心声,总希望字如其人反映自身不同精神层面的侧面。曾梦想自己作品能庄重典雅,云淡风轻,信手拈来,但这一切的一切是要靠自我意识和其他各方面的积淀,谈何容易。时至今日,学习书法已过了几十年,在回视自己作品时,仍发现不尽人意。但目标已定,我将紧着脚步不断前行。
学习书法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对书法艺术的追求,这需要漫长的过程。任何一项领域或工作看似虚度光阴,实际是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完善理念,不激不厉,营造书为心声的感觉。从另一个角度讲,书法的学习从来不是盲目的操作,而是建立在理论体系下的自我梳理,开拓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如何深入,如何落脚,首先要注意若干问题:
一、敬畏与执着
学习书法是终身临帖和悟道的过程,面对古帖要多读帖、临帖,要有敬畏之心,与古人对话,临习碑帖是对经典碑帖的梳理和强化,需要认真取法。学习隶书同样要经历对临、意临、创作,没有十年以上的功夫没有深入临习和感悟的过程,想写出古朴的汉代气象,几乎不可能,这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生硬嫁接肯定是不行的。
二、书法忌俗
古人写隶书是浑然天成的,由篆而隶的结体简约大方,高古生动而典雅。设计会使古雅尽失,无论用笔还是结构古人无不是庄重而生动的表现出来。今人写隶深究者少,仿今人者多,探古法少,缺少应有的文人书卷气和自然书写。
俗隶产生原因多样,作品线条常出现扁、尖、片的现象,有些限于见识浅薄或名利驱动,常出现短期速成,经不起推敲,应去除杂念,清空头脑,提取精华窥探作者笔下奥妙,再寻找适合自己的隶书风格,锤炼属于自己的隶书语言。
三、道路的选择和风格的构成
写好隶书与文化审美密切相关,取法乎上要挑选好的版本来临,往往越模糊的碑越是没有经过后人雕琢,更能给人以遐想空间,古人个个是能手,营造艺术未来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源泉。
今人学书在一定时期内跟老师学是很必要的,因为老师比碑帖更方便易懂,但最终应跟随汉碑前行、探究。虽说隶书入门易,但提高难,要经过重重难关,要会欣赏,看不出别人优秀作品,也不会给自己挑错,多元取法可以从经典碑帖学习,也可以从简帛汲取营养。历史上秦和两汉时期的隶书是没波磔的,只要有特色都值得学习。
风格的形成往往是重情绪又忽略了精神追求,二者相悖。特性是简易、自然、中和、有度,收放自如,具备中和之美,从容表现法度与情感之间的艺术特色,墨守成规会形成匠气,要全面调控,各个局部不散,要有一个字的感觉,单纯注重一个侧面都会失去神采,意蕴全无,不要拘于形式,自然求成,自我提升,形成风格。
四、书法创作
书法艺术不轻言创新,引领时风,尚古但不泥古,在艺术道路上求气象、法度、意蕴,在追求古味的同时不失书卷气。
(一)书法不管时风如何都必须专注于新,广博吸取,不仅在字内还需要在字外下功夫,书法是心性、心率,写心、写人,心手双畅是心画,要以古为新。
如今大量信息加剧文化背景下的浮躁、浮于表面,找到沉着朴茂、弃妍取真,常写常新难之又难,气象则是风神尽揽,否则将渐行渐远,冷静思考在黑白艺术中寻找哲学原理,拿捏好度,以古帖矫正自己,精准把握,不偏离轨道,决不让剑拔弩张的作品在眼前流过。
(二)创作不能两层皮,临书要以创作的视角逐步深入,宏观把握,微观调节,隶书之难,往往把字与字割裂开来,导致字没有整体感,缺少字势,要反映古人在作品中融入的韵味和情致。现代书法无不强调内涵及底蕴。随现代展厅变化,要重视布局章法的多样性和视觉效果。
学习书法本身就没有终点,问题是必然的,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只要动脑筋,学而思思而学,一定能少走弯路,寻找到更有价值的东西。
朱立书法作品
朱立书法作品
朱立书法作品
朱立书法作品
朱立书法作品
朱立书法作品
朱立书法作品
朱立书法作品
朱立书法作品
朱立书法作品
朱立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