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维临《集王圣教序》| 博采众长生己意 承传师法惠后生
编者按
著名书画家孟宪维在行草方面非常用功,对《集王圣教序》下功夫尤甚。
《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集王圣教序》章法独特,并且影响至今。“中和之美,自然之道”。唐代的李邕就受到《集王圣教序》极大的影响。虞集称元代赵孟頫:“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明末清初的王铎高扬“独宗羲献”的旗帜,早年临习《圣教序》,无论形神笔墨,均足与古人比肩,自云:“《圣教》之断者,余年十五,钻精习之。”
《集王圣教序》有着王羲之笔法精绝,笔势遒劲,字里行间流露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韵致以及清朗俊逸、恬静洒脱的风神。圣教书法风格痩挺、骨力劲健, 有断金切玉、似欹反正之妙,从中能够感悟、体味王书谋篇布局的要妙,窥得王字的真谛,成为后人学习王字的范本,被誉为百代楷模。
今将孟宪维先生书写的《集王圣教序》全本刊发出来,并配发弟子、青年书法家尹旭的《博采众长生己意,承传师法惠后生》一文,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孟宪维先生的书法造诣,以飨网友。
博采众长生己意 承传师法惠后生
尹旭
在跟随孟宪维恩师习书的这20年的时光里,我作为孟先生众多学生中年纪尚轻的一名弟子对恩师的艺术风格与追求总算窥得一二。在恩师平时对我的教导中逐渐理解了恩师的书学理念、对书画艺术的专注程度、学艺过程中继承与探索出的方法。恩师习书时勤学不辍、刻苦钻研的态度,教导学生时全心付出不求回报的师德师风都对我所喜好的书法事业影响颇深。
在书画领域探索几十年的过程中,恩师既继承了华、耿先生的书风,以颜真卿晚期古朴雄浑的楷书为基础,又以华先生传予耿先生的习字方法不停地深入学习古代传统书法。近半个世纪以来,津门很多书家多以学自己老师的书法为主,尽可能写得和老师相似,但自古以来已有众多书家反对直接学习自己老师的字,吴昌硕曾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通过恩师的指点和对恩师学法的理解,我体悟到吴俊卿这句话的真谛——学是指学老师的取法和学习方法的成功经验。
恩师成名颇早,几十年来登门求教者不在少数,面对众多的求学者,恩师秉承着儒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门别类的指导,根据不同学生对笔的感触来教习符合其个人特点的学习内容。不论学生选择何种临摹范本,指导学生时都采用口传手授的方法,更加直观地将用笔方法展现给学生。这就需要极为扎实的基本功和多样化习书的积累。
在教学过程中恩师十分强调童子功的修炼,认为书法同武术、钢琴等艺术门类一样需要自幼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磨练基本功方能取得好的成就。就我个人习书的切身感受来讲,自幼习书所训练出来的笔力腕力,对笔的控制及手腕手指的灵敏度对日后书法学习的确大有裨益。
书画领域基本功的修炼需要时间与汗水的日积月累,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错误的方法只会白白浪费宝贵光阴。用现代书法理论来讲,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恩师在指导我的过程中反复强调线条要有力度,无论线条是浓淡干枯的哪种墨色,都要用勒笔的方式写出力透纸背的线,使线有“骨力”,不可失于流滑。字的结构也要能站得住,每个字每一笔都要反复练习、揣摩、对比,临帖时务必求像,一定要“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一本帖要反复去临写,每一遍都要极度认真而不是机械地抄写,临不像时可采用摹写的方式逐渐掌握,切忌浅尝辄止的学习方法。
在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并且养成了良好习书方法后,就要尽可能全面地学习传统书法。通过观摩和领会恩师这些年自身的习书路程及对学生的指点,我理解学习传统书法要掌握博取、专取、取舍这三个方法。博取即尽可能多地学习各种书体和风格,无论真草篆隶,也无论雄强或清秀,凡是古代优秀的书家书作,都要不遗余力的去研究,尽可能多地吸取古人的精髓,才能为日后的创作及个人风格的形成提供素材。专取即选取一家或几家的书法作为主要研习对象,毕竟几千年众多优秀书作都学是不现实的。故要学会取舍,取适合自己主基调的书家书作,并且要择优而取;舍不符合自身审美偏好的风格,舍所取作品中的缺点,这都需要书家有相当的智慧。
故在取法的时候,恩师指导我在博取时一定要取法乎上,学古代的大家,每个大家学最优秀、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如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前代众多书家划分为四等,其分档是否准确或有商榷,但后世习书者肯定优选一等书家的代表作品。舍则考验的是书家的眼力和思辨能力。恩师学习馆阁小楷就采用了取精去糟的学习方法,学习其规矩严谨的用笔,深厚扎实的基本功,一招一式都交代到位;以多变的用笔和行书的写法融入其中,破除其单一板滞的风格。
观恩师书作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魅力。在楷书方面不仅学习颜楷雄强整饬的庙堂之气、华体楷书灵活多变的用笔,还融合魏碑欧楷的险秀之丽,故而相较于华门楷书的厚重古拙,恩师的楷书则略显秀丽。在行草方面,恩师用功尤深,对二王尺牍、《集王圣教序》、颜真卿和王铎行草青睐有加。二王行草为帖学书法的根基,凡习草者不可不学,恩师的小行草既有日常小幅习作,也有大篇幅的创作形式,一方面吸收了二王尺牍和《圣教序》的笔法结构特点,一方面赋予自己雄强开放的审美意识,融合王铎行书的开合,故而呈现出一种既雄秀又奔放的气息,用笔精细,富于变化,于微妙处显功夫。大行草则更适合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这与恩师的审美追求是相吻合的,但以颜真卿楷书为根基所形成的审美习惯必然不会完全摒弃法度的约束,所以王铎这种在二王法度范围中所追求的收放与欹侧之美更适合自身的美学追求,在继承了王铎行草欹侧多变、气势连绵、厚重挺拔的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还在线条墨色变化方面进行探索并融入行草的创作中。这一思路离不开恩师对林散之老先生的折服,林老先生行草以劲键挺拔的线条、浓淡干枯的笔墨、狂放连绵的字势、黑白相生的布局为世人称赞。通过借鉴林先生的创作思路,深入学习怀素的狂草与枯笔,在十几年的摸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笔情墨趣。这些博取后相互融合的成功经验都为弟子的学书提供了思路。
孙其峰先生曾言:“书法家有非常好的笔墨功夫,不用来画画可惜了”。恩师对此深以为然,每每看展拍照之后,遇到特别青睐的佳作,兴致所起便临摹起来,或勾描人物,或写意花鸟,或布局山水。将习书所磨练出的线条功力和笔法用于绘画中,使画中线条有骨力;绘画时灵活的用笔又反哺书法,使书法更具“写意”。王学仲先生曾教导恩师写书法应有“写意”,恩师也将此二字传予我,更言写字不可做作。
除了传授书法技艺,恩师还指引学生要善于找到适合自己修身修心的方法,在不断地修行自己的过程中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书法气质。一方面以传统儒家思想来规范德行,以经典文学作品来提升文化素养;一方面以辩证唯物的思维方式来鉴赏艺术作品,批判地学习与继承传统书画艺术是恩师为自己找到的修行之路。近几年书坛也不停地发出书家要提升文化修养的声音,故而习书者必须要读书以自修。
耿先生在传授恩师书法时不取分文,这一传统也被恩师保留下来,并且传授学生时也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在当今时代可谓罕有。观恩师书法集作品,感叹这十数年恩师用功至深,身为尚处壮年的弟子,唯有更加刻苦的学习才不枉恩师的多年教诲。
孟宪维临《集王圣教序》
孟宪维临《集王圣教序》
孟宪维临《集王圣教序》
孟宪维临《集王圣教序》
孟宪维临《集王圣教序》
孟宪维临《集王圣教序》
孟宪维临《集王圣教序》
孟宪维临《集王圣教序》
孟宪维临《集王圣教序》
孟宪维临《集王圣教序》
孟宪维临《集王圣教序》
孟宪维临《集王圣教序》
孟宪维临《集王圣教序》
孟宪维临《集王圣教序》
孟宪维临《集王圣教序》
孟宪维临《集王圣教序》
·静净藏器 本立道生——《孟宪维书画集》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