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所寄 翰墨为缘——龚望先生笔墨因缘探赜
谨以此文纪念龚望先生诞辰108周年
龚望先生挥毫
龚望(1914-2001),字作家,一字迂公,号薑盦、沙曲散人、无漏居士,斋号四宁草堂,天津市人。家学渊源,幼承庭训。早年就读于天津国学研究社和崇化学会,从李实忱、章式之、郑菊如、陈哲甫、钟蕙生、金钺、裴会川、陈翯洲诸先生游。学识渊博,于经史、诗文、训诂、音韵、佛学、书法、金石、音律等领域多有研究,造诣颇深。曾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第一届副主席、天津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天津居士林名誉林长、天津李叔同研究会顾问、海河印社顾问等。出版有《龚望书法集》《龚望临汉石门颂》《龚望隶书楹联集》《龚望临封龙山碑临石门颂碑》《龚望遗墨》等。
精神所寄 翰墨为缘——龚望先生笔墨因缘探赜
杨子沄
众所周知,龚望先生是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他的书法,却最为世人所称道。书法这一门,对于龚老来说意义非凡,笔者以为,书法既是他“求道”的法门,又是他“传道”的凭藉,更是他“弘道”的手眼。下面,笔者不揆肤受,尝试着探求一下龚老笔墨因缘的内在奥妙,不妥之处,诸君指正。
一、无烟火气,有圣人心
龚老学习书法,诸体皆修,尤喜汉隶,以“性软生奇”之鸡颖作字,最终从《石门颂》脱化出自家面目,世称“龚隶”。观龚老之书法,苍茫、凝重、自由,确无烟火气,实有圣人心。所谓“烟火气”即是俗气,“俗”在矜才使气、“俗”在别有用心、“俗”在去“道”甚远。龚老之书,绝不作时世装以媚俗,无汲汲之干扰,无戚戚之所虑,虚静高简,超乎俗尘。而龚老书法之“圣心”,则体现在其无念、无相、无住的点画使转之间。现在很多写书法的人受美术中“点、线、面”理论的影响,追求“视觉冲击力”,实不知真正应该实践和呈现的是“灵魂冲击力”。什么是“灵魂冲击力”?直白地说,就是“定力”,是字里行间的气息,这种“气息”背后是一以贯之的念力。龚老的书法,就凝结着这种力量。
龚望先生书法
二、下学上达,心迹双清
书法对于龚老来说,一不是自我炫耀的方式,二不是追名逐利的手段,那么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寂寞耕耘,究竟是为了什么呢?笔者以为,首先就是为了“求道”。古人云:“苟善用心,何技非宝?”什么宝?用来“求道”的宝,就是方法门径。朱熹《作字铭》云:“放意则荒,取妍则惑,必有事焉,神明厥德。”必有何事?道也。程颢谈自己的书写态度时说:“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问。”什么学问?养静也。与古为邻,漠然世虑,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则乾元之德,粹于一身。书虽小道,下学上达,一门深入,自得心开。因此龚老“多买纸、勤研砚、细读帖、天天练”,功到了,自然便成了。龚老之“成”,乃“内外双成”,是“真成”也。内成其心,外成其行,故笔成其字。心迹双清,成其道也。且笔者以为,这“心迹双清”四字正是龚门心法之所在。何谓心清?曰:静则一念不起;何谓迹清?曰:动即万善相随。愿此四字,代代相传。
龚望先生与弟子赵光
赵光,1961年生于天津,字伯弢,号勿佞,室名应感书斋,国家艺术系列正高级职称。师从著名学者、书法篆刻大家龚望、冯星伯。作品入编数十部辞书、作品集,在各级展览中入展并获奖。刊物上发表其作品千余幅,多幅作品刊于公园、寺院。为博物馆、图书馆、佛教寺院治馆印、藏书印、三宝印。出版有《赵光书法篆刻集》。
龚望先生书法
赵光与弟子杨子沄
赵光为弟子杨子沄书
三、薪尽火传,以心印心
写字、观心、悟道,是龚老求证心源的一种自觉追求。而“传承”,则是龚老延续中华文脉的天然使命。书法无疑是重要手段。笔者以为,龚老传承书道的准则,恰恰与这样一副对联不谋而合,联曰:“一做人,二读书,三艺术;轻名利,淡俗事,守天真。”他教书法,第一位强调的就是做人,所谓“欲高书品,先高人品”,并直接指出“所谓人品,不必说得如何高超、不可瞻仰,只先勘透名利关,即可稍有站脚处。”第二位是强调读书,所谓“写字必先读书”,他对学生说:“我不单纯教你们写字,首先要教你们念书。”“作品是次要的,写字就当玩。要把重点放在念书、做人上。”“要去掉社会气,保持个性之纯真,升华人品;要读书,有了书底儿,人的气质自有变化,字也能有书卷气了,肚子里一宽绰,书法自能儒雅、脱俗。”龚老是这么说的,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其长子龚绰在《忆先父龚望先生》一文中就这样写道:“在我的记忆中,从我记事时起,直到父亲病重,他没有一天不读书,他的书斋里充满书香墨香。”这是既有言教、更有身教,而且是先有身教、后有言教啊!而且龚老教学生们读书,不是要学普通的知识,而是要开真正的智慧。因此,龚老所谓的“读书”,乃是读“内典”。内者,心也。内典者,修心之学也,也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经典,比如孔孟、老庄,乃至出世间的学问。“千经万论,只是明心。”能明此心,方是真学问。第三位才是习字,并指出“习字是修养”,既然是修养就必须每日用功,龚老所谓的“常亲笔砚”。“不忙多写,忙时少写,天天要练,持之以恒”,说到底还是一个“勤”字。虽说勤奋用功,也不是瞎卖力气,贵在点滴积累,循序渐进,不能一暴十寒,而且还要“专一”才行,如果头绪太多,心是散的,力也是散的,不容易成就。
正如龚老教导学生时所说“多种并进,亦非上策”,真是肺腑良言!龚老还告诉学生要跟着他学吃亏、切勿浮华,人生至要,尽在其中矣!此外,龚老还特别关照到“惜福”的问题,他指出:“宣纸切不可轻用,元书即可,写展件再用宣纸,不可废,写一张是一张。”这样细致入微的教育、传承,怎能不令人无限敬佩呢?我们说传的是“道”,实则传的是“心”;与其说是“传心”,不如说是“印心”。此心彼心,别无他心;你心我心,实为一心。心即光明,世代寂照。
龚望先生为弟子赵光书
赵光为弟子杨子沄书
四、广结善缘,弘法利生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龚老作字,不仅自利,而且利他。龚老说:“你写的字有点来去啦,一定有人烦你写,这个烦字的人,就是和你有缘的人。你也不一定认识他,他一定是喜欢你的字,才烦你写,也许托人,也许直接,你就应该高高兴兴地写了给他。万万不可说些为难话,支吾语,或有企图的话,这都是些习气毛病,高姿态、高人品,不应这样做。”他说自己的字是“千金难买,一文不值”:千金难买,因其中承载大道;一文不值,因不可自视清高。所以,他一生把写字一事看得重且淡,重其为修道之门、载道之器、弘道之用,淡其为秀才人情、举手之劳、财法之施。在龚老这里,从未拿自己写的字当钱,更不承认自己是书法家。他认为,中国人写好中国字是天经地义的事。还说:“过去为官的、读书人,哪个不会写字?不写中国字,不学古训,不读古文,传统文化就没了!”
从2017年举办的“龚望弟子珍藏先师遗墨展”上,我们不难看出龚老为弟子所书作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境界之高、笔墨之精、希望之厚、情义之深,他以书为法,勉励后学之辈;龚老对于来访者常以书法作品相赠,甚至对于给他家送报纸的邮局工作人员都赠以佳作,笔会上有陌生人慕名求字,龚老的回答就俩字——“嘛词儿”,然后一挥而就,他心无分别,启发有缘之人。龚老一生,无时无处不在践行诸葛武侯“澹泊”之训语,轻名利,重情义,真正做到了“以义为利”。
龚望先生书“澹泊”二字赏盘
龚老的作品里有这样一副对联:“自觉胸中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笔者以为,这是龚老用书法广结善缘的根本立足点。他“从心所欲不逾矩,看透红尘爱红尘”,实是为了接引大众,他笔下作品的内容,既是为了自警,更是为了利益世道人心。正如古人所说“为文准则,非有关于世道人心者决不落笔,以禁妄作也。”他的书法作品,往小处说是教育,往大处说是教化,要往深处说则是度化,可谓“润物细无声”啊!我们再来仔细分析一下龚老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主要特色:一是立意独特,二是形式简明,三是悲愿深切。
龚望先生书法
赵光为弟子杨子沄书
1、立意独特。比如龚老写“福”字,不跋“福如东海长流水”,而跋“吃亏是福”,写道:“昔人谓求福人多,修福少,人孰不欲多福?但福非求而得,必实地去修方可得也。修之道唯何?第一妙法是吃亏。郑板桥曾留有两方匾额,一‘难得糊涂’,一‘吃亏是福’,可见积福之法惟吃亏为要。此二额语又有相关连,学吃亏人看似糊涂,实乃真聪明也,福所由来尽之矣。”
龚望先生为弟子赵光书
赵光为弟子杨子沄书
龚老两字书法作品中,写的最多的恐怕就是“刚健”。我们一般人理解“刚健”,就是坚强有力的意思。而龚老则解释道:“何以得刚?曰无欲;何为则健?曰不息。然此皆内在之功,不可以外求者也。”古云:“无欲则刚。”又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无欲、不息,这才是真正的“刚健”,修内而达外,所谓“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亦不得,得亦不真。”
龚望先生为弟子赵光书
赵光为弟子杨子沄书
又如龚老所书“花未全开月未圆”,跋曰:“书此七字较花好月圆耐人寻味也。”的确是这样,邵康节诗云:“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格言联璧》云:“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物极必反,不如留有余地步,方能养无限天机。
2、形式简明。龚老作品里对联最多,笔者以为,对联这一形式的繁简程度恰到好处,既言简义丰,又朗朗上口,教化人心,最好不过。大道至简,尚简才能惟精惟一。简单才易记,易记才易行。
我们来看龚老所书的对联:(1)言无名利,行绝虚浮。(2)洗心涤虑,主敬存诚。(3)糊涂多岁月,将就好生涯。(4)知足者富,处下不倾。(5)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求。(6)闲中立品,淡处逢时。(7)取长舍短,尽人合天。(8)品于骨见,识以学深。(8)宏识雅量,智圆行方。(9)身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10)诚心和气,愉色婉言。(11)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12)废事都从喜事,争名不若藏名。(13)宽则得众,约以自守。(13)终身让路,不失跬步。(14)友取十室,书据百城。(15)多言少味,无欲有为。(16)淡如秋水,清到梅花。(17)以义为利,惟勤有功。(18)多积德多读书多吃亏,以多为贵;寡意气寡言语寡嗜好,欲寡未能。这些对联,都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了最紧切的含义。这些道理,不可不知、不可不信、不可不行啊!
龚望先生书法
赵光为弟子杨子沄书
3、悲愿深切。1949年解放初期,龚老填写过一份履历表,生活状况栏写的是“俭极”,本人志愿栏写的是“颇愿终身从事教育事业”。
1949年龚望先生填写的《原私立崇化中学教职员履历登记表》
我们不妨再看一些龚老所书的对联作品,无不饱含着他利益大众的深悲切愿。(1)心无一物,浩然大观。(2)莫将天理错,当与古人争。(3)虚空有尽,我愿无穷。(4)息心达本,断惑证真。(5)不问收获,但事耕耘。(6)一心无住,万境俱闲。(7)悟静中妙,得圣之清。(8)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9)福薄人甘时亦苦,量大者窄境能宽。(10)乐生于智,寿本乎仁。(11)守身似玉,壮志如鹏。(12)乐由静得,地以山崇。(13)真信切愿,感应道交。(14)达人无我,知命乐天。(15)天机清旷,心地光明。(16)胜愿必遂,有志竟成。(17)人有至性,迺见真情。其中的悲心,不可不领会、不可不珍惜、不可不感恩啊!
以上,谈了自己的粗浅认识,惟愿与龚望师爷心心相印。“精神所寄,翰墨为缘”,这八个字恐怕是对龚老笔墨因缘奥妙的最好概括,精神就寄托在翰墨里,翰墨也是我们的“缘”,既是我们“观心悟道”的缘,又是我们“传心付法”的缘,更是我们“教化人心”的缘,这个“缘”,让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会、与道合、与心通。
2019年10月5日写讫
2022年5月26日改毕
作者杨子沄简介
杨子沄,1983年生于天津。多年来潜心研习中国传统文化。师从著名书法篆刻家赵光先生学习篆隶书法及篆刻。师从著名学者、书法家王维义先生读书习字,并长期得到宁书纶、尹连城、尹升等长辈的悉心指点。师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苏承龙先生学习京剧,并受教于京剧名家魏伟先生。
·经史如詺 金石为开——“龚望三古传薪篆刻展”亮相龚望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