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第一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 [公告]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征稿通知
- • [公告]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征稿启事
- • [公告]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初评入围结果
- • [公告]“十艺节”全国美展作品征集启动
-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 • [展览]天津文交所下周举办书画精品展
- • [展览]西部多所博物馆藏精品文物将亮相中...
- • [展览]海峡两岸孔孟文化书画展台北开展
张江舟作品:一二·九学生运动
张江舟作品:人物
天津美术网讯 “生命·墨语——张江舟水墨艺术展”巡展媒体见面会3月19日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范迪安、张晓凌、王鲁湘美术理论家和著名画家杨晓阳、曾来德、梁占岩轮番评说,与记者们一起对张江舟的作品进行了深入解读。媒体见面会几乎就是作品研讨会:从生命悲情,艺术中的理想表现,到对当代中国人物画写意笔墨的创新等等问题,都得以交流与呈现。
见面会上,在地震灾难中失去双腿的美丽舞蹈教师——梁智,以清新的语言,动人的舞姿,也加入了“讨论”。在“生命墨语”的标题下,开首的短片把人们带入了张江舟艺术的情感语境。翩翩的舞姿,每一个深情生动哀婉的呼唤,自然而然地契合了一个个富有开阔和包容的画面形象。舞姿带动了人们悲悯的情殇,让张江舟的画面像潮水般冲击着每一位现场的观众。舞蹈的音乐伴奏则是歌手朱哲琴凄婉深情的歌曲《有一个丹顶鹤》……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大家还没有见到原作就先看到影片,没进展厅就先到了类似于演播厅的空间,这可以说是为一个展览做的筹备工作中别开生面的一次体验。这样的场景,应该把它搬到美术馆里去。因为艺术的展览既是为了传播和介绍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同时也是为了促进人与作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公众与艺术家之间的这种交流。可以通过多种传播形式形成一种新的体验,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江舟的作品正是能够激起我们进一步思考生命本身意义的类型,这种情怀是每个社会成员作为一个生命个体能够共同感受的共性的东西。
廖智说,我在视频里看过张院长的画,说实话我不是完全看得懂,但是起码我看得懂他的心,他的画激起更多人的爱。我真的感谢画家让更多的人看到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就可以再次找回去关爱别人的人文情怀。
在军队大院中生长,经历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火的洗礼,张江舟身上有一股军营的正气和对和平深切感悟。对于这次展览,年过半百而第一次以个展面对公众,张江舟感慨道:我很忐忑。他说,首先因为第一次做个展;其次是,画画要讲真话,要把自己内心最想讲的东西讲出来。这批画应该说是倾注了我若干年来内心的很复杂的一些情感,是我内心的隐私,是不应该轻易示人的。但是,画家画出来的作品就是要给大家看的,要面对观众。这批画记录了我若干年来内心的很多感动、很多美好,也有很多痛楚。把它放在世人面前的时候,有一种忐忑的感觉。
张江舟介绍说,此次展览的作品有3个板块。主要是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画的一批东西。毫无疑问的是,地震灾难对所有人内心的撞击、情感上的折磨都是达到了相当的一种程度。所有艺术家都不可能在这种大事面前无动于衷。汶川地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有想画一些东西的冲动,但又不甘心去画那种惨烈的或简单地表现一些抗震救灾的场面。他认为,当时所有人都盯着电视屏幕,摄像机比画家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深刻、充分,与活生生的影像相比,画家的画面可能是无力的,单纯的画面再现难以给人们内心带来震撼。就这样一直拖到2009年春节。利用假日这段奢侈时间,张江舟静下心来开始画《殇》系列作品,当时画了有10幅左右。在这批作品中,没有再现灾难场面,也没有画抗震救灾英雄人物,更多是想通过作品传达画家内心因为地震带来的涉关生与死的问题的一些思考。之后的一些作品是《殇》系列作品的延续,一共创作了接近40幅作品。展览中另有一部分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工程中,张江舟画的是《一二·九学生运动》,被收藏在中国美术馆,此次借个展的机会把这张画也拿出来,加上两张战争、历史题材相关的一些写实性作品。此外的一部分是近些年他带着学生外出写生的一些相对小幅一些的水墨写生作品。
在场专家谈到,张江舟的绘画有3个特点:灵动写意的笔墨与严谨的造型结构相结合;放松的意趣小品与恢弘大气的主题创作相协调;他个人伟岸的气魄与他谦谨勤勉的作风相统一。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认为:张江舟继承了中国古代一种一挥而就的画法,其作品有比较深厚的造型和线描基础,在对墨色的运用方面有独特的地方,用水很讲究,有他独特的方法。同时他又善于画具有丰富的人物组合大场面,突破了一般的现实主义。在人物画里面,他也是有所突破,表现出独特的思维方式。针对这次展览,杨晓阳认为张江舟的这些作品围绕着一个主题: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杨晓阳说:张江舟似乎非常潇洒,其实他是极其严谨和有正义感的,通过在工作中间慢慢地加深了解,张江舟这个人和这批画,都出我意料之外。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认为,张江舟的笔墨系统虽然是构筑在前辈的基础之上的,实际上源头还是写实主义。写实主义对中国画,尤其对中国文人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中国画可能在面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候有自己的短处,但张江舟是把写实人物造型和写意性笔墨之间会协调得最好,或者说融为一体的这样一个画家。这个难题实际上是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难题,从徐悲鸿到黄胄,再到方增先,都在这其中有所贡献。而张江舟在前辈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贡献。首先从用笔解决问题,打破了传统书法用笔的单一性,利用散锋,甚至板刷,用笔变得异常的丰富,短线积多以后就成墨,墨与笔会,这是石涛曾想象、憧憬的一种“笔与墨会”的情境,张江舟把笔、墨和造型之间的关系协调得非常好。其次,张江舟作品在构图和意境上也有突破。画6米的群体性人物,仅仅依靠于从西方写实主义学来的结构和造型是可以的,但是很难达到这种抒情性。我想他利用了中国山水画的方式在画人物。从远处看,这一堆人物、这个结构就是一个山水的大结构。
“生命·墨语——张江舟水墨艺术展”4月9日在中国美术馆首展,接着在郑州、西安、济南、南京、广州巡回展出。 钱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