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画家柴博森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
嘉宾:柴博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会员、清华美院高级访问学者等。
简介:柴博森,1969年1月生于天津,自幼研习书法,从书法家袁健民先生研习《九成宫醴泉铭》、《张猛龙碑》、《张黑女碑》等碑帖。后深入绘画,转益多师,现从师向中林、李翔老师。挚爱写生,喜从大自然中吸取素材与灵性。
作品曾荣获:
2004年,作品《溪林过桥》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写意中国画大展;
2007年,作品《铁骨脊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建军八十周年书画大展、作品《赵家沟印象系列》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07年中国画大展;
2008年,作品《美丽的西部家园》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中国画双年展;
2009年,作品《龙胜梯田》入选宁夏美协主办的上海美术馆成立五周年书画邀请展、作品《守望家园》入选天津市第十一届美展、作品《巡》、《出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建军82周年书画展、作品《落雪无声》获优秀奖并入选天津市第七届青年美展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10年,作品《难忘故园》入选天津第三届“双十佳”优秀作品奖、作品《耕耘希望》入选2010年中国画展;
2011年,作品《玄驹·五色土》入选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艺术展;
2012年,作品《收获希望》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第七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展、应中央办公厅、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商请,为中南海、中央军委办公厅创作《太行揽胜图》、《太行丰碑》、作品《复员》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建军85周年美术展。
[天津美术网]:柴老师您好,从您的简介看,您是一个地道的天津人,作为曲艺之乡的天津也有着深厚的书画土壤,这种氛围带给您怎样的影响?
[柴博森]:天津的海河水养育了很多歌坛上、戏曲上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实际天津也是一个培养书画家的一方沃土,从六百年前建城一直到民国、当代,涌现出很多的能够走出天津,走向全国,很有实力和影响力的画家,它从方方面面哺育和滋润了众多艺术家,所以我觉得曲艺之乡和书画之乡它虽然不是属于细化的门类,但是作为大的种类,这两点它是有很多共性的,当然也存在着形式上的异性。书画作品往往是从实物上,从观瞻上给人以直观的感觉,曲艺作品、歌曲艺术是从听觉上,乐动的形式上给人的一种感受,但是二者都有一个目的,表现力和它的普及性、艺术性、美感。
作品《参禅图》
作品《层峦飞瀑》
作品《春色红石峡》
作品《翠峰掩映》
[天津美术网]:您不仅研习绘画,书法作品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您能谈谈您的书法对绘画起到了什么作用?
[柴博森]:古人讲书画同源,首先是书,后是画,也就是说先学会书法,然后才能够深入到绘画,就书法而言,它都有一个起承关系,书法家门经常争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先按真草隶篆来延续学习还是从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渊源脉络学习,人都常说不会走何谈跑呢,所以先写楷书,然后再写草书,再写隶书、篆书,它是这么一个秉承,这是就书法来说的一个延续。然后过去说读书写字画画,这个“书”可以演绎成“读书和书法”这两个来代替书画的“书”,读书首先是作为画家包括其他门类的艺术必不可少的。我和朋友聊天就谈到,有着深厚功底和传统功底的画家,画不出来好文人画来,因为他长期几十年秉承一脉相传的研习之道,往往受框框所约束,讲究十八描等传统的研习比较深刻,他要想画出纯粹意义上的文人画有点受拘束,反而我到欣赏一些搞理论、搞艺术评判的这些人,他们往往出好的文人画,因为他们接受的是更多理论方面的知识,而不是技法的功夫,丰富的历代理论常识充实了他们的创作思路。过去吴冠中先生曾说过,一百个齐白石也抵不上一个鲁迅,孙其峰先生也说过,时常感叹国画的意境赶不上京剧的意境。就比如我,画画的时候就听着马连良的光盘,京剧舞台上,两三个人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打渔杀家》中的老翁,仅凭着一只桨,就能让人感觉到在船上行走,画画单纯指这些实物,是达不到意境的,吴冠中这句的意思就是,在过去人们水深火热,面对着方方面面的干扰等,书画是挽救不了这种局面的,反过来一些激情振奋的言论,一本书往往能唤醒民众的激情,鲁迅先生早年从医,后来他感觉单纯治疗一个人或者更多人的病,达不到唤醒东亚病夫醒狮的目的,所以弃医从笔,写下了很多警世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唤醒了世人,说明他在当时的影响力,唤醒民众斗志的感染力是非常强的,所以读书也是一样,能够给你绘画意境上的提示,冯骥才先生早年师从严六符画画,学美术专业,现在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小说大家,文名掩没了画名,八十年代末他画了一批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透过他的作品那是一种深厚文字功底的积淀,所以这种画更有可读性,更有美感。因此,写字也好,画画也好,脱离开读书,往往就容易流于画匠。我和一些书友,是纯粹的文人画就经常互相推荐好的书籍,在单位也是一样,我给单位的定义就是知识型企业和环保型的企业,知识型就是每一个中高层员工都要定期聚在一起搞讲读,把你最近的一本好书,相关的或者无关的,推荐给大家,因为人生有限,那些作品在你一辈子里都读不过来,所以你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吸收全部的文学作品,通过推荐这是一个极好的方式,前一段我着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通过读诺贝尔文学作品我会有一种感觉,好的作品一定是入木三分,刻画非常细致的作品,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写的几本书我看了一下,他的形式是这样的,就跟电影一样,先介绍主人公和配角,然后再去写故事,描绘一个牧师的形象会用两三页的篇幅,从牧师的烟斗,到他油乎乎的毡帽,鹰钩鼻子也好,然后从前至后这种起承关系,写得非常细腻,所以这就是一本好的作品,绘画也一样,画的深入,就能叫人百看不厌。咱们印象比较深的,就是第四届全国美展,罗中立那副获奖作品《父亲》,去年建军八十五周年画展上,有两幅作品我印象极深,一副是油画,尺幅不大,画的是一个三八大盖,上面有当时战区的报纸,这幅作品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的,连枪把儿上,手指头抠出的痕迹也画出来了,描绘的相当深入,还有一幅展览时很多评委在那画前就感到惊叹,说这幅画画完了视力都得下降了,画的是松树,通常画松树都是直接笔触,一笔一笔的画,他用的是双钩的笔法画的,把松针画了,在分染,从工作量上来说,这幅画就已经取胜了,后来评选结果一出来,不出所料,果然被评为优秀作品中的第一名。书法读书能够带来创作理念上的意识,但是它更应该带给你画面上整合、深入这两种意识,所以我对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还是有一些感受的。有时候和我老师在一起写生,他自言自语的说,绘画要有书写性。老说书画同源,实际很简单,我喜好画树,那种线条的勾勒其实就是画石头,反过来画石头也像画树一样,讲究把两面侧面的枝子,还有往前伸往后走的枝子表现出来,石头也是如此,要把这种转承画出来,尤其在树枝细微的表现,非常介意用笔的感觉,书写性、中锋行笔,所以说这就是具体的书法结合在绘画上一种技法的表现,书法是线条流动的美,绘画是一种面的表现,它往往给书法带来一种构图上、形式上的美感,如果迈过去书法就画画也可以,但是它的经久性,美感的持久性的问题就不好说了。
作品《丹山飞瀑》
作品《对弈图》
作品《风尘三侠》
·画家柴博森:天津是培养书画家沃土的一方宝地
·画家柴博森:师承李翔打下坚实基本功
·画家柴博森:学习中国画观念要新、技法要强
·画家柴博森:画出体现水平、反映时代的抗鼎之作
·画家柴博森:写生与作品之间有感染力的区别
·画家柴博森:以画好为目的,别在乎过程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