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和·心象—书画联展”王其华等书画家访谈实录青年陶艺家刘立刚:让更多国画的韵味存在于陶艺里著名书法家顿子斌:人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著名画家韩石:风格形成是个漫长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著名画家张立涛:我的绘画追求高古、散淡的意向著名画家王其华:没有传统的基础作品肯定没有根基组图:著名书画家霍然书画艺术展将在今晚大厦开幕著名油画家、中央美院教授朱乃正逝世 享年78岁朱乃正:中国油画不需要西方认可著名油画家朱乃正先生去世 享年77岁描绘一幅让全世界都能看懂的“中国传说”(英文)泼洒丹青抒大爱 “救助儿童”献爱心香港时代美术馆举办双重展:“废掉的力量、直叙”第二届“颜文樑艺术奖”将于8月底在苏州举行组图:2013第六届成都双年展拉开帷幕寥寥数笔的简洁与精致—观刘鸢的花鸟画隐迹立形 备遗不俗—记生肖画家孙富泉太行之子吕云所:多变的画风 不变的赤诚写实油画:传递超越相片的真实之美艺术品网络交易趋于白热化“和·心象—书画联展”王其华等书画家访谈实录朱乃正油画艺术欣赏高清图:夏健强和他的朋友们画展在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高清图:滨海新区第二届少儿书画大赛颁奖仪式举行高清图:“枫叶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描绘“中国梦”高清图:“2012天津市艺术设计优秀作品展”举办孙其峰著名画家琚俊雄先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徐匡版画欣赏 独特性、象征性、审美性、装饰性超写实主义与照片主义绘画高清图:天津·台湾两岸中青年书画艺术家邀请展开展高清图:描绘一幅让全世界都看的懂“中国传说”高清图:古朴艺源——朴墨心画艺术巡回展在北京举行高清图:天津师范大学书画院成立 陈元龙任院长刘立刚陶艺欣赏:收获快乐也收获折磨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公告]第一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公告]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征稿通知
 • [公告]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征稿启事
 • [公告]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初评入围结果
 • [公告]“十艺节”全国美展作品征集启动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 [展览]天津文交所下周举办书画精品展
 • [展览]西部多所博物馆藏精品文物将亮相中...
 • [展览]海峡两岸孔孟文化书画展台北开展
 • [讲座]问津讲坛明讲述 艺术大师阎道生
 • [讲座]著名画家李魁正先生国画艺术讲座在...
 • [讲座]艺术讲堂之域外文化与中国美术之变
 • [讲座]北京匡时举办“二王”书法研究讲座
 • [笔会]滨海高新区名家书画笔会
 • [笔会]霍春阳在家乡清苑出席交流笔会
 • [笔会]天津红桥区政协举办书画笔会
 • [拍卖]过云楼藏画亮相南京:7月20日举...
 • [拍卖]唐代名画在法国375万欧元成交
 • [拍卖]齐白石《墨蟹图》亮相九歌春拍
 • [拍卖]李可染精品亮相崇正春拍
 • [拍卖]唐寅书画拍出超7千万 刷新其作品...
 • [活动]天津第二届民企职工书画艺术展
 • [活动]山东“百馆千场讲座迎十艺”
 • [活动]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
 • [活动]2013军械库艺术周观展必备
 • [活动]站台中国跨年展“丛林II ”启动...
首页 >> 中国画 >> 正文

殷立宏:中国画的底线在哪里?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3-07-10 08:18

  传承不等于类同,如一个艺术家要真正做到传承,就应该把原汁原味的国人文化搞明白,什么是“源文化”,什么是国之精粹?充分理解“原”文化与“元”文化。学习古人、临摹古人是感悟和理解“源文化”的唯一途径,通过实践从而掌握源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血脉。只有这样画才能理解“中国画”,才能画出“中国画”。“传统的中国画”对等于“现代中国画”,而非“现代中国画”=“传统中国画”,不是重复。要做到不重复,画家就必须热爱“源文化”,解读“源文化”,热爱大自然,解读大自然,把传统文化和当今生活及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能做到传承而不是重复。“学术者”一味地叫喊着“学术”,但“学术”一旦远离生活和文化两个层面就会完全丧失艺术直觉。“源文化”、“原文化”、“元文化”他们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人类从何而来?从宇宙中来。宇宙的阴阳两极作用赋予人类的这个生命体,不仅赋予了种群,而且使得人类生命体得以繁衍。是人类文化,还是文化人类?哪个在前?科学地说,是人类发现了文化,由于种群各异感受的不同,方式方法的不同,从而声象符号各自表述,也就有了民族间不同的文化符号。不同的符号,是宇宙赋予我们人类民族间文化多元的原点,有了这个点,也就有了当今世界的“元文化”。那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原点又在哪里?我们感恩宇宙之神的同时,也要感激我们这个民族最早的智慧。她似乎真的是神灵的所在,是冰点后溶解的水滴穿过宇宙时空留下的足迹。我们这个民族的符号,是决然的不同。极富情感的华夏先祖,创造了极具哲理和富有诗意的图案,既是绘画又是文字。每一个符号不仅是对自然认识的描述,并且注入了审美及哲理。我们民族特有的这个符号两个方向的演变,才使得我们今天不仅有了每一个文字,也就有了我们今天的绘画。这就是我们的前文化。一个符号的使用,跨域无数个时空演变成无数个文字;每一个文字又经历无数个千年表述无数个含义。不仅如此,每个汉字的形成都注入了阴阳关系,“时间”“体积”和“空间”的概念。在这里,谈到绘画就必然谈到书法。因为书法在文字的基础上又注入了新的哲学审美力,线条魅力令人神魂颠倒。古人常说的“笔”就是指的笔法,我们的书要用“笔”来完成,所以也就有了“书法”。绘画,书法,因为她们一脉相承。中国的绘画是离不开线条的,书法的线条魅力十足,用笔高级,绘画中得以运用可谓登峰造极。墨在中国绘画中,就色而言是老大,是本色,是用来“看家的”,墨色的变化追求最高境界,是色的运用,也就是“墨法”。平日所言中国画的“笔墨”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中国绘画的难能可贵之处。

  中国文化洋洋洒洒上下5000年,大浪淘沙后的国之瑰宝是全人类的骄傲。文盛则国强,国衰则文衰。历史上,当我们的国家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时候,难免有些文人对我们的文化产生沮丧心理,把罪责归咎于我们的文化。其原因就是没有读懂我们的文化。一切大刀阔斧的改革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任何主观的、唯心的、不切实际的、违反客观规律的所谓“变革”,都是一种倒退。近一个世纪来,我们有两个时期所谓的文化变革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问题,我们的“源文化”和“原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首当其冲的是新文化运动,其二便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大革命”。这两个阶段使得“源文化”一次又一次遭受蹂躏和摧残,我们的一些前辈为了“元文化”却要放弃几千年的辉煌。仅仅因为政治的原因,从而对我们先祖们几千年的文化积累,进行鞭笞和刺杀。当然,古人的东西未必完美完整,文化和政治的发展、成长以及成熟,二者前进地方向是截然不同的。政治的发展只有前进不可倒退,但文化本身是很科学的东西,他的发展具有可逆性、互补性,能够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新文化运动其主要目的是政治(反帝反封建),难免会产生一些偏见。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多少受到牵连而被冲击。“东”就是“东”,“西”就是“西”,世界是东西的世界。不“东”、不“西”就是“不是东西”,也无法构成一个混沌的、两极的、宇宙的、时空的、和谐的、稳固的、一统的世界。然而那些不讲哲学不懂科学的“进步学者(革命者)”先从我们的文字下手,紧跟着就是语言革命。文化思维被彻底击碎,统统植入新的“新文化思想”。“文革”毁坏的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这次的“革命”的确很彻底,一些最重要的文化物证也被彻底地革了命。要不是葬在老祖宗坟头里的那些玩意,我们也就只能去凭空推理想象而无法拿出实物考证了。嘲讽地讲,反而那些被强盗掠去的宝藏,却还存在一些,以至于今天我们想着法儿把东西弄回来。我们暂且不考虑怎么去讨回来,只要东西在总会有办法物归原主。

  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源”文化自然风化,荡然无存。“原”文化被篡改,被革命。重新修复,首先还是正确审视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后文化,是几千年道、儒、佛三高合一的文化体系。道是中国最早的文化元素,是文化之源,文化的前沿,没有老子的哲学体系的诞生就没有中国文化意识的形成和浩瀚。哲学的启发才使得华夏“始文化”“部族文化”文明一统、大步向前,光彩照人,正确地、科学地向前发展,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东方文化。 老子哲学诞生后,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中,自始至终就没有离开过它,它是中国文化的灵魂。老子哲学之后紧接着就有了孔子的儒家学说,释家也接踵而至。老子崇尚自然法度,孔子推行礼仪仁道,佛家讲究因果包容。很有意思的就是三者教会人如何面对现在、过去和未来。中国的文化就是在三者缺一不可的意识形态之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纵观中国的文化,汉、唐、宋是中国文化巅峰时期,元和清虽然也有所发展,却因为这样削弱了一部分汉文化的发展。一些对统治者有利的他们就进一步推行,不利的就被废弃或篡改。当然,民族的融洽也使得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这样一来“源”文化开始得以朝着“元”文化发展走向。

  清的灭亡不仅是封建政治的结束,也是中国文化的转型期。所谓的新文化运动,使得中华文化继续向着多元文化迈进;一些殖民文化也得以乘虚而入,虽是短短一刹那,但对中国的文化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新中国刚刚建立以后,文化的复苏还很脆弱,这一时期的文化还没来得及重新定位,政治的狂热却远远超过对文化的认知,一场“沙尘暴”开始了。但这场所谓的“文化运动”使国人文化又一次被掩埋。 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真正的学者越来越意识到对中华文化的保护和挖掘。我们文化的“源”不能毁,民族的精神不能丢,传统文化如何得以保存和发展,摆在了众学子的面前。中国画作为中国的国学,使其得到传承和发展,是一个真正的国画家必须肩负起来的使命。艺术当随时代,但艺术离不开个性的张扬。中国文化是中国画的血液,这种血液决定了中国画的个性。“骨子里流淌着中国文化血液的绘画,就一定是中国画”。相反,那些与之背道而驰、没有任何中国文化元素的绘画,即便是毛笔的、宣纸的、水墨的也算不上是中国画。中国画画的是中国文化;是中国精神;中国是中国理念,中国画画的首先是中国人的生活——现在的、怀旧的、未来的。

  回忆、现实、梦想,正是一个中国艺术家在创作中不可分割的,只有这样,艺术家所从事的艺术才算是完整的。“失意症”是当今一些艺术家(是不是艺术家还有待考证,我暂且这样称呼)的顽症。艺术的另一种症结就是“狂想症”。“失意症”+“狂想症”=“伪艺术”。当今的“伪艺术”可以说是有热闹没看头。中国画要想永远焕发起青春活力,就一定不要离开三大方面:一个是传承,一个是生活,另一个就是理想。好的艺术是永远值得回忆的,也永远不会过时。人类记忆中的东西是永恒的,永恒就是生命力。中国的艺术值得我们回忆的东西太多太多,没有这种回忆,中国画就会变成没有爹娘的孩子。再严肃一点讲,我们更应提防那些别有用心地打着“文化”、“艺术”旗号的所谓的交流。

  艺术岂能无国界?艺术真的无国界吗?艺术本身就是一个个性的、民族的、区域的,怎么会没有国界呢?这是一种媚外心理。“伪艺术”我们虽不能妄加指责,但决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还是要学会用一双慧眼看待问题,明辨是非;用科学的眼光去欣赏,用健康向上的心态去褒贬。艺术的根本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艺术一旦偏离了这一主题那就会变得离奇古怪、荒诞不经,最终就会变成妖怪或被妖魔化。

  中华艺术,应该立足本土,望眼世界。国人的艺术首先是为国人服务的,中国的百姓很需要艺术,只要我们艺术家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老百姓的生活,以及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东西,这样的艺术才能走进千家万户,大放异彩。这样的艺术形式已越来越被世人所推崇,正向全世界每一个地方延伸。艺术是永远无法远离哲学、文学、学术、学问这四个内涵的,艺术一旦离开这些内在的东西,就不可能有历史、有变化、有发展。一门好的艺术是这样,一个好的艺术家也是这样。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大文学家,大哲学家,大教育家,大学问家。中国古代第一批有记载的画家出现于魏晋时期。王廙、曹不兴、卫协、戴逵、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等都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代表。王廙不仅是一位画家而且是一位教育家,并著有画论,虽大部分画论已失传,但对后人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大书法家王羲之就是他的亲侄子,也是他的学生。是他的“欲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启发了王羲之以“风格爽举,不顾常流”而成为一代书圣。顾恺之不仅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最早的理论家。不仅《女史箴图》、《洛神赋》、《列女传·仁智图》载史誉名,其画论《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同样后世照人。还有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肖绎的《山水松石》、姚最的《续画品录》等。大画家、大理论家谢赫是生活在南齐时代的人物,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仅擅画,其《古画品录》堪称“中国美术史之最”,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系统的、科学的、学术的美术史论专著。其“六法”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至今依然是我们今日教学最为科学的教材。事实上,“六法”很早就被西洋人所采纳和吸收。当年我们的一些人去西洋领略西洋人的艺术时,他们是否知道西洋的艺术里已经流淌着中国人最为古老艺术之鲜血呢?

  隋唐时期,大画家阎立本多才多艺,精通工艺、建筑、雕塑、历史等诸学术。被誉为“画圣”的吴道子,不仅精通书法、绘画,而且精通佛学,一生创造了大量宗教色彩的壁画,长安、洛阳等地就有300余幅。他有丰富的想象力,把生活中的感悟,变化夸张,所作“变相人物,奇踪异状,无有同者”。《地狱变相图》是他佛教壁画的代表作品,影响之大,《东观余论》著录:“笔力劲怒,变状阴怪,睹之不觉毛戴”。阴惨恐怖的气氛极其浓烈,竟使有的屠户和渔夫“见之而畏罪改业”,震慑人们去恶以修善道。艺术感染力可见一斑。被誉为山水宗师的大画家王维,不仅是一位天才诗人,更是一位出色的画家、理论家,著有《王维画论》。五代杰出画家荆浩,是一位“博通经史,善属文”的儒士,著有山水画论《笔记法》,代表作《匡庐图》。在宋代,为了提高画师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修养,画院中明确了一套系统的教学和训练内容。除了“画学”专业外,还设置了一些辅助学科,如“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正是统治者的重视,要求画士们不仅要有好的画技,同时,还要求画家们要有极高的文化、文学等修养。正是如此,才使得宋人的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北宋画家李成,是一位“以儒道自业”的文人,虽时运不佳“屡笔不第”,走上疏漫旷荡的生涯,却没有影响他名留史册,宋末官撰《宣和画谱》这样评价他的:“于时凡称山水者必以成古今第一。”果真如此,李成的作品在今天也被应用为教学范本。有很多的画家和学生大都曾对其临摹或研习过。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不仅成为今天一些大学山水画教学的一个范本,他的学术观点“与其师古人,未若师造化”,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都可以成为中国画教学中倡导的治学思想。郭熙是北宋中期重要的山水画家和理论家。善于总结、探索画论、画理,在艺术实践和绘画理论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代表作《早春图》对当今山水画的研究,依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林泉高致集》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美学文献,也是当今我们画家非常值得学习和研究的一部论著。元、明、清的画家大多重视学术的研究,赵孟頫不仅书画皆通,还学识渊博,精诗文、通音律,他提倡绘画艺术,一是要有“古意”(他所倡导的“古”并不是一味地效仿、摹古,而是传承之意,但元明以来的画家不懂其意,盲目误解或歪曲,以至于造成当时的摹古之风),二是要“书画同法”。钱选是一位比较全面的画家,与赵氏同列“吴兴八俊”。其创作思想主张绘画要体现文人的气质,即“士气”,力图摆脱对形似的刻意追求,画家应有正直文士的高洁胸襟,“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反对作品沾染职业化的俗气。艺术创作紧密地联系着自己的生活理想。元四家之黄公望“通三教,旁晓诸艺,善画山水,师董源,晚年变其法自成一家”,总结山水画创作经验于《写山水诀》中,其代表作《富春山居图》世人皆知。王蒙,一生“卧白云而看青山”,“诗文书画尽有家法”,与倪瓒、吴镇被历史并称为“元四家”,在学识、学文、修养以及画学理论等方面的贡献不分上下。明人画家以“吴门四家”最引人注目,沈周居四家之首,他学识渊博,诗文书画均负盛名。文徵明、唐寅均师从其门下,可谓名师高徒,三人诗文书画皆风流倜傥,绘画成就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另外杰出的清人还有“四王”、“四僧”、“金陵八家”等等,直到近现代的画家,均集学问、学术于一身。龚半千既是一名诗人,又是一名画家,他留给后人的画作及文著最多,如《画决》、《柴丈人画说》、《半千课徒画稿》。黄宾虹先生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中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太极图是中国绘画的秘诀”一言道破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他的画学观点正是传古承今的结果。如果一个画家,不通哲学、文学、学识、学问,那就很难明白其理。我们学习黄宾虹不应只知研究他的画风,或学学他的笔墨,更应该做的还是要通过他的作品去解读他的秘诀!

  现在画家不少,理论家也不少,能说的不能画,画了别人也看不懂,会画的不会说,也不能说,会说也不说,奉承者多,批评者少。原因是缺少艺术修养、文学修养、理论修养。文人的骨气正气,真是一败涂地。现在画家不缺,就是缺八大少八怪,石涛就更别提了。我说的是精神,不是样子和冒充。画者不研究理论、学问,就不会有学术,难道没有学术的绘画能作为一种文化保留下去吗?在北京,有些很有历史地位的大学,举办了各种“中国画高级研修班”,目的是弘扬民族文化。客观地讲,从学校领导,专家教授乃至学员都是下了功夫的,但作品却很难看到“中国画的底线”。在民间,北京某山岭下,有热衷文化艺术的民间识士出资搞了一画院,应该讲模式是成功的,目的和想法也是对的,可存在的问题是同样的,学员的作品同样难见到那根“底线”。各种美展就不用说了,因为展览的主要目的就缺乏学术性。更让人嗤鼻的是,拍卖场上那些伪作为何频频登场?伪作,伪鉴,藏伪者已丧失“中国画的底线”。问题在哪里?试想,是不是教育出的问题?是教育的断裂和断层?是教育的谬误?在这里没有贬低和批评任何艺术形式,任何艺术观点、意识,只是几十年自己玩味的真实情感。

  刊登平日玩味生活拙作,眼低手低,今借以此,鞠躬接指!

  文章写于2010年夏天

  修改于2013年 6月25日凌晨3时

  瑞雪江南之一木极深

    殷立宏

    作者简介: 
    殷立宏 
    学者型画家。1966年生于唐山,字瑞雪,一木,极深。瑞雪江南之一木极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全国公安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工笔画会理事。 

    艺术成就:

    荣宝斋出版《殷立宏水墨小品集》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殷立宏水墨画集》 
    北京工艺出版社出版《殷立宏国画人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殷立宏文人画集》 

    发表论文:

    《传承是美德》 
    《黄宾虹的中国画精神》 
    《让高雅艺术回到民间》 
    《中国画是人类永远之艺术瑰宝》 
    《墨守中国化的底线》 
    《中国画的底线在哪里?》 
    《国之可染,国之丹青》


殷立宏 三个仙人 2010年


殷立宏 秋凫图 2011年


殷立宏 捣香图 2011年


殷立宏 山鸰图 2010年


殷立宏 放筝图 2012年


殷立宏 观鱼图 2012年


殷立宏 对弈图 2012年


殷立宏 砍柴图 2012年

来源:美术报 责任编辑:聑枘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中国画“穷途末日”说的现实反拨
• 中国画“穷途末日”论是一个炒作
• 中国画“穷途末日”:一个预言的历史性审视
• 钱来忠:中国画的精神
• “中国画论坛”福建创作基地授牌
• 由笔力问题看老舍先生中国画思想
• 赵振凯:画如人 人亦画
• 继承弘扬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国画家杨福音访谈录
• 大美天山·新疆中国画全国展举办
• “当代中国画五十家作品展”在全国政协机关举办
  • 第三届“天穆杯”书画摄影展 第三届“天穆杯”书画摄影展
  • 马兆琳水墨展在北塘古镇开幕 马兆琳水墨展在北塘古镇开幕
  • 马寒松 张运河 史振岭国画展 马寒松 张运河 史振岭国画展
  • 天津美院国画系2013毕业生展 天津美院国画系2013毕业生展
  • 香、台、墨女画家作品展 香、台、墨女画家作品展
  • 津门知名画家精品联展圣和轩开展 津门知名画家精品联展圣和轩开展
画廊精品
more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