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组图:天津师大陈元龙教授捐赠新出版的师生作品集知名钟表收藏家冀清明 座座时钟记录流金岁月八音盒座钟:时针和音乐的完美结合冀清明的钟表藏品:镇店之宝是这样淘来的 诗人汪国真和画家程亚杰的奇妙邂逅惠风书画研究会中环大会堂举办作品展初中海:焦墨山水书法课题研修班见面会徐虹在艺术讲堂主讲"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当代艺术"上半年中国传统艺术品回报率优于标普500美国旧金山画廊区南向转移:意图逃离市中心买家990万拍下唐伯虎画作 交20万保证金后蹊跷消失津门书画家赴台观光交流 谱写两岸文化交流佳话专访姜金军:中国当代美术教育实践与绘画定位贾韧 ( 津铸 ):《拜谒炎帝与精卫》 孙化良:水墨成为生命之“道”黄鼎:书画鉴定中的“造型依据”“吴悦石书画展”在合肥市亚明艺术馆举行李宝荀个展法国开幕 黯然的灰色审视如何生活盘点书画大师的化妆术:黄袍加身论官起价蒋奇谷:与埃尔金斯关于水墨画的对话高清图:铸造时代经典—记赵俊山创作巨幅城市山水画高清图:《陈元龙教授师生作品集》捐赠仪式在天津师大举行读其人 读其画 读其书——书画家阎尔新作品赏析高清图:饮水思源·纪念引滦入津30周年百名书画家作品展开幕高清图:纪念龚望先生诞辰百年书画展在圣和轩书画园举行高清图:杜明岑从艺60年 二宫师友重相聚高清图:“津门画语”津门书画院扇面作品展开幕高清图:纪念张世范先生逝世周年艺术研讨会在津举行对大自然的热情讴歌—何家英工笔人体画赏析高清图:天津登瀛楼饭庄举办百年庆典及个性化纪念邮票首发式郭鸿春高清图:京津当代国画名家艺术精品亮相天津致园美术馆王印强人物画:用传统笔墨精神渲染时代气息高清图:“众美城”杯滨海新区首届职工书画大赛巡展启动著名画家陈钢先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公告]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展复评结果
 • [公告]“墨韵岭南”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初评...
 • [公告]201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复评结...
 • [公告]人文正脉——《王伯敏画集》征稿公...
 • [公告]第一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展览]马泉从艺60周年书画展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 [展览]天津文交所下周举办书画精品展
 • [展览]西部多所博物馆藏精品文物将亮相中...
 • [讲座]问津讲坛明讲述 艺术大师阎道生
 • [讲座]著名画家李魁正先生国画艺术讲座在...
 • [讲座]艺术讲堂之域外文化与中国美术之变
 • [讲座]北京匡时举办“二王”书法研究讲座
 • [笔会]滨海高新区名家书画笔会
 • [笔会]霍春阳在家乡清苑出席交流笔会
 • [笔会]天津红桥区政协举办书画笔会
 • [拍卖]过云楼藏画亮相南京:7月20日举...
 • [拍卖]唐代名画在法国375万欧元成交
 • [拍卖]齐白石《墨蟹图》亮相九歌春拍
 • [拍卖]李可染精品亮相崇正春拍
 • [拍卖]唐寅书画拍出超7千万 刷新其作品...
 • [活动]天津第二届民企职工书画艺术展
 • [活动]山东“百馆千场讲座迎十艺”
 • [活动]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
 • [活动]2013军械库艺术周观展必备
 • [活动]站台中国跨年展“丛林II ”启动...
首页 >> 中国画 >> 正文

传统笔墨语言与当代山水画面的建构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3-07-26 10:46

陈濂波作品
陈濂波作品

陈濂波作品
陈濂波作品

    常娟娟

  中国画历经数千年之久的历史积淀,其辉煌和璀璨无与伦比。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枝秀美的花朵,更是充满顽强生命力的中国符号。通过中国古典山水的发展和继承脉络,找出其发展过程中关键的承接点,并探索每个关键点的继承和创新的途径和方法,是守住中国画的根和魂,创造出充满时代气息的最新颖、最美好图画的必由之路。

  师古:入古越深,出古越新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数千年发展的精粹,具有不可动摇的根基。清代王原祁说:“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便无入路。”中国画发展必须在传统脉胳之下延伸与继承,而临摹是掌握传统笔墨语言的最佳途径。

  中国画的艺术特征讲求传承关系、渊源关系,实质是强调文脉的继承。为了提高绘画技能,我们要不惜花大力气进入古人殿堂。入古越深,出古越新。通过临摹,可以较快地掌握传统笔墨本体语言。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为我们创造和积累了很多精彩的表达自然界物象的绘画语言,许多手法已成为程式,如披麻皴、荷叶皴等,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方便。现代著名画家黄宾虹说:“我在学画时,先摹元画,以其用笔、用墨佳;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所应注意者,临摹之后,不能如蚕之吐丝成茧,束缚自身。”明代沈灏说:“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不容思议。”在“神会”中师古,在“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中领会奇妙的技法,方能有所长进。如果放弃这些已有的手法,走的路可能是古人走过的弯路,或所采用的方法是古人弃之不要的东西。

  临摹不仅是获取绘画技法的手段,也是掌握中国画本体规律的方法。中国画艺术本身的规律性决定了临摹至关重要的地位。现代文字学家马宗霍说:“且必如此,而后能入乎古;亦必如此,而后能出乎古。能入能出,斯能立宗开派。”绘画就像建筑楼宇,通过临摹,选用自己所需的建筑材料,把地基夯实,然后才能承载得起高楼大厦。此正如清石涛所说:“借古以开今。”

  临摹有益于造型能力的提高。现代著名画家石鲁说:“形象为画始终统一枢纽,可视之具象,可视之门户,若物体之细胞。”临摹得越多,就越能较快掌握传统笔墨语言。而笔墨语言是绘画反映事物的可视形象、轮廓、明晦、层次等的主要方式,对客观事物的准确刻画要求画家具有较高的造型能力。通过临摹,画家可以寻找到历代绘画大师的闪光点,掌握其绘画技法、结构等要领和规律;同时找出传统绘画中的薄弱环节和自己绘画发展的切入点。这样,我们的创作就可以在参照和对比下取得进步。临摹的同时,画家还需有机地把生活注入“传统”,使“传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又使作品具有时代的特征。概言之,笔墨是传统的点滴积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内容才不是空泛、随意的。千千万万先哲圣贤上下求索、实践、总结铸就的坚实、厚重的传统,经由我们的传承、提炼和再加工,可以成为新时代的新体现。

  笔墨:中国画的“慧根”

  笔墨是中国画的“慧根”。中国画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方圆、横竖、疏密、肥瘦以及用笔的中侧、顺逆、快慢、刚柔、轻重,与执笔的高低、松紧、虚实,用墨的淡、积、破、让等,都源于书法用笔。

  笔意丰富的表达,需要在笔道上狠下功夫,练成有动有静、绵里藏针、刚柔相济的线条,从而体现人的精神与秉性———有刚有柔、动静得宜。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幅画好不好,就要看有没有刚柔相济的线条。

  历代艺术家都强调“书画同源”“善书者必善画,善画者必善书”,不借助书法则无以在国画中尽情地造型写意。书法功底稍差或有欠缺,笔墨则失去韵味和精神,造型失其坚实力量。中国画用尖柔的毛笔,讲究线条韵味、节奏韵律,讲究笔法、趣味和墨法。现代画家陈子庄说:“如果笔笔是画,就不是画;笔笔不是画,而是书法,那才是画。线条的粗细是根据韵律的需要,而不是物象的需要。”书法的一项基本功就是练腕力。有了腕力,不需用大力气,就能表现出弹劲儿、柔劲儿、爆发劲儿。一笔下去,墨在纸上呈现出轻重、浓淡等种种变化。如此,线条方能产生美感。作画时,毛笔仿佛变成身体的一部分,自身所有的修养、修炼似乎都可以顺着神经传入笔端,这线条便有了精神内涵……

  画家踏踏实实、坚韧不拔、不投机、不取巧,抓住中国画的“主心骨”、笔墨之“慧根”,把自身丰富的情感用有书法意味的点、线、面表达出来,如此才可成就绘画的本质意义。

  写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明代唐志契说:“凡学画山水者,看真山真水,极长学问,便脱时人笔下套子,便无作家俗气。”此语有力地证明了创作山水画要到自然山水中去,深入、细微地观察自然万物,认真地去研究自然美的规律,发现自然界的美妙。衡量艺术创作能力就是看谁对自然规律发现得多,而且是否能将之锤炼、升华,运用到写生与创作之中。

  山水写生必须和传统笔墨语言紧密配合,到生活中去进行艺术实践。山水写生不能只用传统笔墨语言生般硬套,而是要在大自然中反复琢磨,然后加以剪裁和重新布置,提炼通幅画的气象,脉络在心,闭上双眼,景象如在目前,然后开动脑筋,搜索传统笔墨语言所有的符号,一旦触发,有所悟出,即掌握了前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奥秘。若发现传统的方法不能满足写生的需要,旧的情调不能与新事物相适应的时候,要学习先哲们的创新精神,设法探索新的途径,自创新法,将传统向前推进一步,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传统”。

  借鉴: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当今的中国画革新风起云涌,造成中国画坛杂乱与多变,使传统的中国画品评严重失语。面对这种现实,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近代康有为通过在意大利的游历,感受到西洋画艺术的独特魅力,意识到中西美术融合的必要。他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中写道:“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国人岂无英绝之士应运而兴,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其在今乎,吾斯望之。”由此开启了中国画变革的先河。从李可染注重写生,深入生活来改造只注重“摹”“仿”的中国画,到吴冠中对中国画的传承、借鉴、创新、发展,无不说明艺术家是吸收时代的精华来发展民族艺术的。

  书画家陈濂波说:“吸收西画的技艺,不是猎奇,也不是故弄玄虚,更不是吸人眼球的浅陋效颦,而是把中国绘画艺术去融合西方的绘画于中国的传统之中。”“洋为中用”,应以中为主,融化、吸收西画有益之处,科学严谨地吸收外来文化,为我们的民族艺术增砖添瓦。

  凡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是为了更好地发扬传统。中国画只有沿着自身轨迹发展,才是最有希望的。

  画面:深秀自然,气韵生动

  “气韵”是反映作品精神面貌和内在生命的。“气韵”来自于功,来自于情,来自于学养。明代董其昌说:“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可见,有了笔墨之本,还得维系它的根。根扎得深不深,就要看画家的修养高不高。

  绘画是对美好的一种追求。为了追求美,画家必须把自己的精力倾注于技法的提升、学养的修炼上。笔墨的气韵是作者精神面貌的体现,是作者思想意识的飞跃,是视觉向感觉的转换,是自然向超然的升华。“气韵生动”是中国画艺术之命脉———这就是传统,这就是书画艺术博大精深之源泉。它是“六法”中的第一要义,使中国画艺术达到至高境界。只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坚持精神的历练、道德的持守、情感的培养、哲学的浸润,使自己达到忘我的境界,才能将自己的精神贯通到自然生命之中,与之相鼓荡、相融合。这样,绘画中“形神相离”的问题便可解决,画面便可“活”起来。

  培植:用真情实感为山川立传

  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是人文正气与天地浩气之间的沟通。也就是说,画无理不服人,画无技不惊人,画无美不悦人,画无情不动人。所以,画家要对生活怀有无限的热爱,将爱家、爱国之心上升到对世间生命的终极关怀,这样才能有炽热的感情来培植浩然之气,用真情实感为自然山川立传。

  培植浩然之气需要精深的思考和勇敢的探索,需要多方面的修养,需要大量的艺术实践和闪光的灵感,还需要博采众长、高屋建瓴的胸襟和胆识,更需要人格的锤炼与灵魂的升华。应该说,人生和艺术都是一个过程、一种期待,艺术的闪光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

  培植浩然之气,首先要摆脱追名逐利的心态和世俗的压力。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也要保持正直诚恳、情感炽烈,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和阅历,追求那入木三分的凝重与沉着。人就是因为在生命的路途中经历过沟沟坎坎,才能对生活无比珍惜,才能脚踏实地如大象,勇敢坚毅如猛虎。艺术家的人生就是一个漫长的攀登过程,需要披荆斩棘向前行进。

来源:中国书画报 责任编辑:雅聑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范治斌:笔墨肆情不肆意
• 山水画家应该懂点风水术
• “岫·远意—罗一平山水作品展”在广州艺博院举行
• 行成于思行胜于言—写生之于中国山水画的意义
• 继承弘扬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国画家杨福音访谈录
• 中国笔墨谱强国新篇 刘大为杨晓阳等入选党校文献
• 立意创新 笔法刚劲——浅议王连仲山水画
• 心胸所依 海山苍苍——观孔仲起山水画
• 组图:天津山水画家皮志刚画中的大景与大情
• 赵俊山完成巨幅城市山水画《海天东胜新景》
• “收藏文献—张秋桔工笔青绿山水画精品展”举行
• 心随天籁—尚世元山水画展将在鼎天美术公馆举行
• 乘物游心 得意忘象——石虎山水小品观感
  • 天津致园美术馆盛大开业 天津致园美术馆盛大开业
  • 诗画入境—闫勇国画作品展 诗画入境—闫勇国画作品展
  • 刘荣生走兽工笔画欣赏 刘荣生走兽工笔画欣赏
  • 尉迟纪平入选盛世翰墨名家经典 尉迟纪平入选盛世翰墨名家经典
  • 河东区美协十一人画展开幕 河东区美协十一人画展开幕
  • 赵士英喜收新徒邸乃奇 赵士英喜收新徒邸乃奇
画廊精品
more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