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2013年全国油画作品展复评结果
- • [公告]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初评结果
- • [公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初评结果
- • [公告]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版画)复评结果
- • [公告]2013年全国油画作品展初评结果
- • [展览]2013中国(厦门)漆画展征稿启...
- • [展览]北京艺博会首推新写实油画展
- • [展览]马泉从艺60周年书画展
-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由王璜生、曹庆晖策划的“山高水长:艺专的先生们”学术讲习会10月9日晚6:30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继续进行,本讲为讲习会的第三讲,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郎绍君主讲《林风眠的艺术与人生》,主持人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于洋。
林风眠(1900—1991),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法国第戎美术学院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是“中西融合”的倡导者和主要的代表人。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国立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主讲人郎绍君开场即指出无论艺术研究还是艺术创作,人生际遇都会对其有重要的影响。具体到林风眠更是如此。
林风眠1900年生于广东梅县的一个石匠家庭,有着不甚幸福的童年经历。从小母亲离家,缺失母爱,和年老的石匠爷爷最为亲密,爷爷教授他刻画的技艺,通过努力,考上了梅县最好的中学——梅州中学,中学认识好友林文铮,在校期间绘画才能就已经为师友叹服。1919年7月,中学刚毕业的林风眠告别父老前往上海和同窗林文铮一同作为第六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前往法国留学。
1921年,两人入法国国立第戎美术学院学习,林风眠大受赏识,在校长杨西斯的点醒下开始关注“东方艺术”,9月又转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就读,并得以进入柯罗蒙(Cormon)的工作室学习,广泛接触各种艺术形式。
1923年春,应熊君锐之邀请,与挚友林文铮去德国游学。在柏林期间为林风眠的第一次创作高峰,作品极具浪漫主义情怀,并在德国与女友罗达结婚,1924年返回法国,后妻子俱殁,郎绍君强调,从小家庭的环境与青年丧妻子这份独有的“创伤记忆”对林风眠影响极深,林在欧洲时期,喜读悲剧类的戏剧和哲学书籍。期间,蔡元培两次到访,深得蔡元培器重,1926年归国任北京艺专校长,1927年因政治原因离任,赴南方在杭州建立国立艺术大学即杭州艺专。五四文艺运动之后,他是第一位走向十字街头描绘大众的艺术家,绘画创作的矛头不指向政治事件,而更关心背后的人道主义,林风眠喜欢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与自己的生活经历也有着联系。绘画作品中人物多表现青年的冲动,生的欲望。作的鸟类,画鸟而不像,并不强调线条,而是注重面的塑造,这一时期的创作受到巴黎画派的影响。
抗战时期,时局动荡,北平艺专和杭州艺专南迁合并办学,人事变动频繁,最后辞职。林风眠在重庆离群索居,主张自己的艺术不成为政治工具,开始创作大量的彩墨画,郎绍君指出,林风眠对彩墨画的探索,从1934年直至晚年。1938-1949,随着学校南迁的旅途中,沿途的风土人情所见成为林创作的灵感,创作大量被称为“苗子”系列的作品。建国后回到杭州艺专,因绘画风格的探索与社会主义文艺方针格格不入受到处分,被批判为暗含资本主义腐朽的 “新派画”,不免令人唏嘘。
50年代离开杭州赴上海,郎绍君特别强调了这一时期林风眠的艺术创作,因为得到当时上海文艺领导人的尊重和保护,政治上没有触雷,生活上趋于安稳,在别的画家需要绘制年画连环画的时期,林风眠仍可以躲在自己的小屋里绘制自己创作,可谓“寂寞探索,躲进小楼成一统”。50、60年代,林风眠的艺术进入成熟和高峰期,画面追求“力”和“美”,强调用笔的快速,李可染先生曾告诉郎绍君一则故事:林风眠先生用笔之快,一晚可画马90余幅。同时开始探索立体主义的绘画语言,并进行创作,试图在平面上表现时间。在恶劣的大环境下隐忍以达到艺术的成熟和高峰值得当下学人进行研究。可惜的是,该时期的作品几乎都在文革期间不正常的氛围下被画家自己撕碎销毁。70年代,作品的形式达到完善,形式中找不出毛病。人生遭遇与艺术创作息息相关,笔下的作品是经过艺术家心灵的景象,郎绍君用“孤独而美”一词来概括这一时期林风眠作品呈现的面貌,强调悲剧性的境遇转化为孤寂的风景,作品需还原到当时的情景中去评价。这一时期画面中除了常被人提起的哀愁还有少有人论及的刚健。郎绍君认为林风眠属于表现写实主义,远比写实主义更多的形式因素和情感因素。1977年文革结束后,在叶剑英的帮助下,离开大陆赴香港定居。1977年以后的绘画,人体可以看出马蒂斯和莫迪利阿尼的影响,经过文革浩劫,画面中开始出现大量鬼脸的形象,艺术创作也更为自由。
幼年时期能学,青年时期能苦,苦难时期能忍,强调艺术的根在中国。面对如火如荼中西绘画讨论,用“调和”一词进行阐释与实践。林风眠是一个在整个大环境不自由的氛围下努力追求自己小自由并且到达“自由”的艺术家。
讲习会持续两小时有余,郎绍君先生不顾年事已高侃侃而谈,郎先生对学术、对讲座的态度本身就是对“山高水长”的最好解释。
人文学院硕士 苻元清 董慧萍 全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