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议暨画家画苏州展举办,图为论坛现场
守望生态山水 描绘美丽家园
天津美术网讯 由中国美协、江苏省文联和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江苏省美协、苏州市文联、苏州市美协承办的“生态山水与美丽家园·首届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议”,11月5日至6日在苏州举办。论坛召开首日,“中国(苏州)画家画苏州写生作品展”在苏州美术馆揭幕,为出席圆桌会议的美术评论家观察当下山水画创作提供了一个案例。
出席本届圆桌会议的人员来自京、沪、宁、杭、川、湘等地,包括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副主任陈传席、李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邓福星、王镛等30多位美术评论家。与会者就“城市山水与生态文明”“中西美术中的自然观念”“生态文明、艺术境界与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构建人与自然的新关系”“家园意识中的山水诗画与地气”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会上,薛永年积极倡导源自钱学森提出的“城市山水(画)”理念,强调画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山水,推动宜居环境的建设;王镛以李可染创作的《苏州虎丘图》为例,指出写生与写意相辅相成,才能传递家园之美。不少与会者强调画家、评论家应一起强化守护生态山水意识,以创作出更多描绘中华美丽家园的佳作去感染人。他们还围绕主题,分别对当下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审美取向、意境营造等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刘龙庭说,不能割断传统,又要不受前人规范约束,在“变”中求演进与发展。尚辉指出,宁谧与平和,应作为当代中国画精神家园的审美灵魂。马鸿增认为,自然之美、环境之美既是客观的审美对象,也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是艺术家的精神家园。丁宁认为,园林中山与水的共存,体现着具有生命力量的“阴阳互补”法则,但今天的许多山水画淡化了对生命和谐的关注,应该引起注意。
同时揭幕的画展共展出作品116件,为苏州市自去年5月起,邀请、组织京、沪、宁、杭和苏州画家120余人,分三批深入苏州的大街小巷、乡村田间写生后创作的,展现了各自的审美视角、个性语言及他们对苏州的印象与感受。杜军的《古韵新风》,对姑苏景物进行概括、提炼,营造出清朗澄明的诗意画境;程振国的《雨中锦溪》,再现了河网交织、石桥飞虹的水乡风韵,情趣盎然;吴湛圆的《古柏》,刻画了光福镇千年柏树经历风雪磨难的铮铮铁骨和不屈精神;刘振夏的《穿牛仔裤的少女》,塑造了在暴风雨突袭时,为残疾老人撑伞遮风挡雨的少女形象。
此外,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生态山水与美丽家园·首届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议论文集》和《中国(苏州)画家画苏州写生作品集》也于活动期间一并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