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著名画家王悲秋
王悲秋山水
“悲秋”是天津画院著名画家,天津土生土长。虽然为人低调,鲜为画界所知,但其创作的山水巨幅,却陈列在中南海等许多地方的会议大厅,为天津画界赢得荣誉。
悲秋的艺术源于生活。他时常用虔诚的心朝拜山川,景仰的心再现山川,把山川之灵韵赋予画作。欣赏悲秋之山水画,会给你胸无尘俗之感,让你气韵神定,徒生浩然之气。
古人云,画者圣也。盖以穷天地之不至,显日月之不照。悲秋画作高妙之处在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阅读悲秋不难看到,他在用心与自然交流,在大自然造就的山川景物中,获取中国画创作的生命和灵魂。
悲秋有四个痴恋。
一是痴恋自然。悲秋自述,直面山水,他曾用绳索将自己悬在绝壁之上,为识华山之全景。他曾凝神遐想于荒寒,将画笔绑缚在冻僵手臂上,与冰雪山川对话。他曾忘我于牛首山穿越时空与石谿交融,而浑然不知烈日下的二度灼伤之痛。这一痴,让我们在悲秋的画作中见证了师法自然汲取的力量和收获的境界,感受到了雄浑壮阔的大开大阖,流云飞瀑、奇花异草的精微灵动。山之势,水之态,文化之气,精神之魂尽显其中。
二是痴恋古法。悲秋三岁开始习画,略有基础,便游历于各大博物馆,认真临摹古人真迹,拜读先贤遗珍。中国画作为延续几千年,底蕴深厚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历代画家提供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中国画的理论和技法在创作中不断发展前进。梁元帝之山水松石格、王维之山水论、荆浩之笔法记、李成之山水诀、仲仁之华光梅谱、李衎竹谱等,均成为悲秋爱不释手的书画传承宝典。这一痴,让我们敬佩悲秋与古人的神交。在追寻古代画家的笔墨内涵中,也让悲秋具有了传统型现代画家之风范。
三是痴恋倔强。悲秋的朋友都熟悉他的口头禅“有必要吗”和“必须的”,其倔强程度也令大家叹服。在我看来,“有必要吗”之所以成为悲秋的口头禅,是他长期反思中国画艺术追求后的自我追问。“必须的”也就顺理成章,成为悲秋承载传统的倔强表现。这一痴,让悲秋中国画创作六法俱全,做到了在景、笔、墨上笔笔见出处的不苟与传承。其山水画作,神人假手,笔迹磊落,不仅善于写貌,得山水之形似,还精于绘神,而且色彩气韵俱佳。
四是痴恋固穷。悲秋坚守古训“君子固穷”。这一点,悲秋与许多中国画家一样,多能乐于艺而不计其利。我们要感谢像悲秋一样,坚守中国画艺术的艺术家们。不高的绘画成本,一张宣纸,一支画笔,画家不计其利的艺术付出,让中国百姓有了承载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视觉形象,也有了经济上能承受的艺术欣赏形式。这一痴,让悲秋有个梦想,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让普通百姓在家里也能欣赏中国画表达出的艺术美感和精神享受。他正在做一件事,这就是在创作之余,笔耕不辍,把中国画绘画过程进行步骤分解,加上他对中国画的理解和认识编撰成册,力争通俗易懂,让普通百姓在书中了解中国画创作方法和技巧,最终让百姓也能拿起画笔创作中国画。
让我们祝愿悲秋梦想成真!(墨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