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钦松 《天籁》 (中国画) 50cmx138cm 许钦松 《暮色苍茫》 (中国画) 68cmx68cm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当选广东省文联主席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近日,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当选为广东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曾对这位岭南文艺界的领军人物作过如是评价:“工作中的观察与思考经过许钦松的积累和酿化,充实了他的学养,丰富了他的思想内涵。这样的经历使得他在从工作状态进入创作状态的时候能够集中起自己整体的修养和能力,有计划和有规律地去解决绘画的实际问题。”
此言不虚。许钦松在应对诸多公务之余,潜心创作,一年多时间,拿出了上百件面目一新的作品。日前,在“许钦松山水作品展”于北京荣宝斋总店成功举办后,这批新作又接连到湖南、山东及香港等地的荣宝斋分店展出,深受画界同仁和藏家的好评,对岭南画坛而言意义非凡。
岭南画家 一代代与时俱进创新不止
许钦松以版画创作闻名于世,而他在山水画上所取得的成就,评论家们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范迪安曾专门撰文指出,许钦松的“山水画作品展开的是一方深厚而丰富的视界,以博大雄浑为美学基调的风格透溢出时代的精神品格,以结构样式与笔墨语言的独特性彰显出他的个性,为当代山水画提供了又一种崭新的意境”;“‘岭南画派’作为一个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在山水领域并没有充分地存在,但‘岭南画派’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与美学样式,却在他的笔下自然地透溢出来。在这个意义上,‘岭南’与‘当代’又是一个临界点,他正准确地站在这个视觉形式与文化意义的临界点上,形成自我的风格,由此成为‘岭南画派’精神上的当代开拓者,为当代的‘岭南画派’做出了有价值的建树。”而不久前,“许钦松山水作品展”在北京荣宝斋展出,亲临现场的多位国内著名国画家也对这批新作赞不绝口。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姜宝林教授说:“这些作品每一张都经过严谨的推敲,而不是简单的商品画。”在姜宝林看来,岭南画家的创作,总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与时俱进,每个时期都有代表性画家,从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到现在的许钦松、林墉等人,岭南画家已经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株奇葩。“我们知道,江南一带以文人画为其传承,主要从文人画的评判标准、审美角度来要求画家;北方画派则强调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精神,作品多呈现出气势磅礴、郁郁葱葱的面貌。而当代岭南画家的作品,则特别注重吸收域外美学营养,在光影效果、透视效果等方面很讲究,与文人画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大不相同,让人感觉很亲近,具有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独特地域特点和笔墨特点。”
著名画家杨明义也强调:这批作品完整地融入了许钦松的绘画理想。“早年,许钦松是南方版画界的一员大将,后来当我看到他的山水画作品时,不禁大吃一惊,还怀疑他是不是我认识的那个‘许钦松’,因为南方人画出如此气魄的大山大水,若非亲眼所见,简直难以想象。同时,他的山水作品具备南方滋润华秀的韵味,每一张都水气淋漓,元气充沛,别具一格。山在许钦松的作品上,也在他的精神气度里。”
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则表示,作为当代岭南画坛的领军人物,岭南画派的特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岭南画派的作品思想观念常为新的,对外来的东西、横向的经验吸收借鉴得非常好;岭南画派也特别注重对绘画本体、笔墨技巧进行深入研究,在形式语言的锤炼、把握上非常精到,从许钦松的作品中,人们除了能够感受到充溢于画面的情感和张力,还可以感受到超出于内容之外的形式美感。”
以小见大 百余小画作呈现全新面目
谈到这批广受好评的作品创作,许钦松告诉记者,这一年多来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创作中,耗费了大量的心血。
许钦松笑言:“一个艺术家,前几十年光阴可能都在做准备工作,在艺术追求上还很懵懂、混沌,认清自己的道路后,才能真正创作出自家面目,像齐白石60岁变法,终成大家。而70岁以后,恐怕多数人又会受到身体条件的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对国画家而言,60岁到70岁是创作的黄金时期,一定要规划好,用足用够,才能出成绩。我很珍惜时光,过去一年,无论是周末还是法定假日,我都照常作画,一日也不荒废。在我看来,时间可以分成三个档次——优等的时间、中等的时间和劣等的时间。每天上午的9时至12时,晚上的9时至12时,是我创作灵感最集中爆发的阶段,下午精神一般比较分散,属于积聚能量期。我最重要的作品基本都是晚上完成的,每天看完新闻联播后我就开始作画,直至夜里一两点钟,有整整5个小时的时间。”
对那些“新面孔”画作,许钦松表示,这是他有意为之的尝试。“过去我的作品基本是大画,很多人以为我就适合那种气象,小画未必能画好。因此,我专门下了苦工夫,在小画里面做文章,希望以小见大——画面虽小,却同样能展现出大格局、大气魄,给予人无穷的想象空间。创作这样一批小画,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我的作品很受欢迎,但个人的精力有限,如果全部画大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干脆就把画幅缩小,这样作品的量增加了,可以让更多人得偿所愿。”
与之前追求纯粹的水墨语言,把水墨的变化发挥到极致的风格不同,许钦松的这些小画,色彩更变化多端,画面更显隽永温情。许钦松说,他希望将自己的西洋画修养有节制地带入到山水画创作中,将青山绿水的内涵也大大拓展开去。而且,这些色彩的感受大多源于他孜孜不倦的写生,可谓其来有自。“这批作品有几大源头,一是大西北的山川,一是新疆地区的山川,一是美国、南非、科特迪瓦等域外的山川,还有就是几十年来所见所游的山山水水在脑海中层叠、融合而化成的作品语言。所谓俯仰终宇宙,大好河山看得多了,心里才有底,再按照艺术规律去创作,灵感就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因为天地山川的气象、色彩,远比你的想象要丰富、精彩。”譬如,《暮色苍茫》的画面非常特别,前景虚、远景实,色彩瑰丽多变,其中还融入了国画中极少见的淡淡紫色,那便是写生当日,夕阳的余晖打在天山上,抬眼间,许钦松一下子捕捉到大自然中这一抹奇妙的紫色。“画家有如植物,如果常年关在书斋里,很快就会枯萎掉,只有沐浴阳光雨露,呼吸山川灵气,方能长盛不衰。”
交流增多
利于岭南画家开拓北方市场
许钦松艺术创作的成功也给其书画市场带来了活力。这批作品不仅颇受同行好评,还大受藏家青睐——继北京荣宝斋展览之后,还将于湖南、山东及香港等地的荣宝斋分店展出,这对岭南画家开拓北方市场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荣宝斋顾问、前总经理郜宗远告诉记者,荣宝斋举办大型个展,在选择办展画家上有严格的准入条件,看重的是画家的综合素质:在国内名气足够响;作品确实画得好;画家的人品也很好。“岭南画派的前辈大家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等,跟荣宝斋的关系非常好。只是最近这几年,岭南画家跟荣宝斋的关系有点疏远了,在北京的市场影响力也比较弱。但从这个展览开始,双方的合作肯定会密切起来,交流会更多,对开拓北方市场、提升整个岭南画家的市场价格,相信大有好处。”
事实上,从关山月、黎雄才两位岭南画派大师的一百周年纪念展,到今年保利艺术博物馆推出的“大家·当代岭南十人邀请展”,乃至于秋拍中保利设立 “当代岭南作品专题”,可以说岭南当代名家在高擎学术探索的旗帜之余,有大举北上、开疆辟土之势。对此,许钦松表示,岭南画家北上扩大影响力,提高市场认知度,非常有必要;岭南画家的作品“打入”北方,也具备自己独有的优势。“岭南画家对外来的东西吸收比较快,思想比较新,在艺术样式的探求上节奏要快一些,所以在全国的美术大格局中,岭南画家的作品常常让人耳目一新,风格上比较清新、明亮。在这个优势上,如果能加强传统的底蕴,作品无疑非常具有竞争力。”
许钦松还表示,历史证明了,学术地位足够高的画家,他的作品的市场价值终将得到承认。尤其是生逢这样一个收藏盛世,没有哪一位大家的画作会卖不出去,或者价位很低廉。“当然,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种错位,或者市场滞后于学术认可度,但这种情况不可能永久存在,优秀作品的市场价值终究是高的,优秀画家必然受到人们的追捧。”
许钦松认为,懂得这样一个道理,画家也就没必要硬邦邦地将市场和学术截然分开。“学术支点和市场支点,对当今的画家而言,可谓是并立不悖的两条腿。如果两条腿一边长一边短,走起路来肯定一瘸一拐的。只有这两者取得平衡并协调发展,才能健步如飞。因此,当下岭南画家‘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情况亟待解决,但我们不能因为学术的腿长了,就将其截短,只能努力让市场的腿抻长,快速成长起来,才能站得更稳当,走得更顺畅。到荣宝斋办展览,就是一次有效的‘补钙’。”(江粤军、梁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