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著名画家孙长康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 著名画家孙长康:有传统积淀画出来的画才叫中国画著名画家孙长康:中国画和西洋画离得越远越好著名画家孙长康:李可染曾被称“江山如此多黑”著名画家孙长康:活着就得创新 就得有新的想法著名画家孙长康:国画结构和感觉是画家思想的体现著名画家孙长康:倾心北宗山水 怕挨斗改学油画斯德哥尔摩地铁艺术长廊世界上最长的艺术博物馆380亿新阿房宫地产项目 舆论质疑惊动习近平汪建伟:时间 空间 媒体—当代艺术的“三个无关”2014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春季三大艺术展览计划周建朋写意青绿山水画展在新华书画院举办陶瓷名家坐镇西洋美术馆 为观众答疑解惑海峡两岸“同根同源颂中华”书画展下周在津开展八匹铜雕骏马藏品:昂扬向上铜雕马民间珍宝源于民间:须具有代表性的藏品啼笑皆非的民间收藏之殇三栖型艺术家黄君:书法家学者和诗人天津美院工艺美术系师生作品在全国展喜获佳绩“吴门画派”文徵明《万壑争流图》苏州博物馆展出著名画家孙长康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顾志新师生书画印艺术展”在意风区开幕高清图:2014牧野北京风情画集高清图:著名书法家马孟杰作品《天津赋》被天津美术馆收藏高清图:“美丽天津·中国梦书画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展高清图:山水画家李学亮两幅巨作在滨海新区创作完成视频:华枝春满—天津美术学院女同学会2014年展高清图:华枝春满—天津美术学院女同学会2014年展高清图:中国梦·天容海色—马孟杰书法作品展高清图:美丽天津文化圆梦书画展暨怡嘉宜尔书画院成立高清图:艺术家尚金凯“都市寻梦”城市艺术沙龙展高清图:尚金凯“都市寻梦”系列作品选刊高清图:像语——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作品展开幕高清图:萧朗花鸟小品画作—与灵性期会 用诗情浣尘高清图:“萧朗花鸟画小品展”亮相北京荣宝斋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公告]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发布2014...
 • [公告]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作品...
 • [公告]全国第四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征稿通...
 • [公告]娄东(太仓)全国中国画展征稿通知
 • [公告]第八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作品展征稿通...
 • [展览]尘影无华—赵东中国画个展
 • [展览]美丽中国·当代水墨小品扇面精品展...
 • [展览]台北举行“闽台三杰书画展”
 • [展览]深圳艺术家陈湘波南通美术馆展作品
 • [展览]第七届具有收藏潜力的艺术作品展开...
 • [讲座]第四届CAMS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
 • [讲座]问津讲坛明讲述 艺术大师阎道生
 • [讲座]著名画家李魁正先生国画艺术讲座在...
 • [讲座]艺术讲堂之域外文化与中国美术之变
 • [讲座]北京匡时举办“二王”书法研究讲座
 • [笔会]滨海高新区名家书画笔会
 • [笔会]霍春阳在家乡清苑出席交流笔会
 • [笔会]天津红桥区政协举办书画笔会
 • [拍卖]苏州吴门2013年秋季拍卖会
 • [拍卖]北京歌德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
 • [拍卖]北京匡时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
 • [拍卖]北京瀚海2013秋季拍卖会
 • [拍卖]北京保利2013秋季拍卖会场次安...
 • [活动]天津第二届民企职工书画艺术展
 • [活动]山东“百馆千场讲座迎十艺”
 • [活动]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
 • [活动]2013军械库艺术周观展必备
 • [活动]站台中国跨年展“丛林II ”启动...
首页 >> 中国画 >> 正文

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理论与实践学术专题研讨会实录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4-01-03 10:43

  张晓凌:谢谢郑工先生,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要抓紧时间进行,希望大家下面尽量控制在8分钟左右,因为我们上半场还没有结束,还有下半场,所以每个人一定要限制在8分钟左右。下面请清华大学的美学院的陈池瑜讲话。

  陈池瑜:用一本书策划一个展览,一个研讨会很少见。他们用刘继潮先生的游观的一本书做了一个探讨,我觉得很好,反映了我们安徽人的智慧。我们现在都在说刘老师的这本书,上面还有一个画展,大家是不是也应该关注,这次展览我觉得很成功,现在北京的展览也很多,我们上午开幕在亚明院看的也很好。这样组织一个展览,北京那边我记得我们学校清华大学因为有一个老师他的作品画油画,他把设计方面的一些内容和山水画结合起来,这个很有创意。另外还有我们同事(陈辉)先生,他也是安徽人,他也画水墨画的非常好,画安徽的一些古民居,空间色彩都非常好。还有(张一丹),他画的山水画都很不错。(张一丹)他上面也没有题款,所以我要不说大家也不知道谁画的。那么我们安徽的一些大家,像张松先生,这都是绘画大师,还有林存安先生,他的作品的空间是做了很好的探索。水平都很高,他们有的是在笔墨方面,有的是在空间意境方面都做了一些新的探索,我觉得安徽就是国画水平在全国来说也是居于前列的。这和我们美协画院的支持和领导是离不开的。所以林存安先生的作品我是仔细看的,所以我们画画的人做了政府的领导是一个好事情,他会支持我们,所以我们对林部长,还有郭馆长,以及国家画院的领导也是表示感谢。所以国家画院今后我们要办一个精品展览,对中国画,对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将来可以留下来,所以我觉得今天这个会议是有效果的,这是我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安徽的很多名人,陈独秀等一些人,起了很大的作用,还有美学50年代,北大的四大美学家(朱爱华)等,还有一个(马彩),四大家有三大家都是黄山人,对我们做了很多的贡献。还有(邓颖承)的儿子(邓加宣)就是画家,那么现在还有一位大师就是郭因先生,今天我来到这里非常高兴,我是1979年在黄山师范大学做研究生,当时就知道郭因老师。所以把中国的绘画美学做了系统的发展这个是有很大的发展,所以今天我见到郭先生是特别的高兴,所以我也建议跟林部长,做一个策划,以郭因先生的名字来做一个美学思想理论讨论会,非常有价值。他现在身体还好,还能出来讲话,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建议。

  关于绘画的空间问题当然很重要,绘画中现代艺术理论,现代派都是围绕空间和时间进行的,毕加索他把地四空间,马蒂斯还有高根,其他的包括(魏来菊),他也是在空间上做文章,还有一些人在时间里做文章,所以空间问题和时间里做文章。那么现在刘继潮老师提出空间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保证一个空间上面来讨论这个问题,所以这是一个方面。另外还有我要说一下空间问题,西方人在讨论的时候叫定点透视,他一看我们清代的绘画有一点就相当于定点透视近大远小,他就说是抄西方人的,这不能这样说,所以这个我们是在(钟炳)很早以前就说过以小看大,然后就说我们要站的远一点看。事实上我们公元五世纪初已经发现了都是一个近大远小的规律,到了1485年,也有人发现绘画透视,线透视,风景透视,就是把三种空间找出来。后来西方人他只是在方法上面更细了,就是把三种空间状态。还有古代有人画马,正面画了马,侧面也画了马,他这个方式也是体现了这些。画一个鸟一个侧面的,他在古埃及画的侧面的鸟,他说我们抄他的,这都是不对的一些说法。

  那么关于空间的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就少说两句,中国画它是中国艺术和中国文化的一个起源,是中国艺术集中的表现,构成中国画有很多因素,有独特的审美优势,笔墨形式,空间造型。还有西方和东方的体现形式,还有中国画构成的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画家的定点透视,我们说(钟炳)以前就发现了,它是一种精神的游观方式,他都是讲游,所以它是一个游动的这么一种想象性的思维方式。具体来说我们游山玩水,它这个是在山水,并不是像西方站那不动的来画,要观看山水,要欣赏山水,所以它整个思维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是一种游动的,这么一种丰富的观望。他这一种想象性通过情感,他这样一种哲学方式就是说我们也了巨大想象力,所以西方人他们要解决问题就是看准了,就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表达更多的东西,因为定点透视站那里不动来画是不行的,所以中国人就产生了很多方法,俯视、仰望,还有纵深的方法。所以采取这种方法更加灵魂,充满了智慧,所以比西方的方法要复杂的多,所以不是近大远小,是近小远大。包括景物也好,人物也好,前面的人要小,后面的人要大。所以我们所谓近小远大是符合科学规律的,所以中国画,包括画建筑物也是这样,前面画的小,后面的越来越清晰,所以这个是为我们自身的它有一些特殊的表示更复杂的东西,所以这样的认知把它总结出来了,所以刘先生只是总结了一部分,这里面还有很多特殊的部分需要我们进一步总结,最接完了要凝化。我就说这么多。

  张晓凌:下面请北京师范大学的孙津教授来发言。

  孙津:我简单说一下,看了刘继潮老师的书,我同意你的所有的说法。我下面讲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为什么会讨论这个问题,里面可能会有很多很多的误区,比如说你拿游也好,观也好,也许你拿另外一个概念来,照样能搞出这个东西,我相信是这样的。除非你去搞考古,搞什么原来那个人讲那个话就是那个意思,大概中国圣贤的话是考不出这个结果的。未必这个事情就是这样,但是这个事情是功德无量的。

  另外还有第二个看法,天杀的现代化,就是现代化逼的好多事情都忘了,其实刚才很多话语是很奇奇怪怪的,比如说透视,透视就是焦点透视,其他的透视不叫透视,人家发明了一个透视学,你必须拿这个透视来说。比如我们随便说中医的理论,中医的科学化,它怎么能够科学化,科学化就跟中医就不相关了。简单来说三根筷子放在一起,筷子就是解剖,所以我们理解,科学不是真理,不是道理,科学也是看东西的一个方法,现在就用讹到了,好像科学就是对的,科学它就是方便而已。所以我们做这个事情我就想说,这种功德无量的事情要看放在哪个角度来做,搞一个什么东西。

  第三如果我们平等的对话,我倒觉得我们古典,尤其是你讲的古典,大可不必讲现代的词,什么动态的,还说什么本体,其实本体不是个东西,我要跟你在同一个层面来说,中国的本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中国人从来不谈这个,由此你就可以推断好多好多非常学理的事情。比如说西方人,按我本人理解,中间中世纪我先不管它,我理解古代的和文艺复兴以后的艺术是完全两个概念,就是这个艺术对人是干什么的,我们也一样,我们以前干什么东西跟洋人也不一样,不是我们笨,是不愿意搞这个事情,现在是现代化一定要搞。

  然后我就猜,我最后讲一点我就猜,我没有办法肯定,但是我肯定了。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人走,一个是欧洲,如果沿着来走下去,接下来肯定有更多更深的事情来做,我就说这些。

  张晓凌:书记的话言简意赅,下面我主持的还剩最后一个人,就是我们中国国家画院的朱其,你上半场最后一个人,你也控制一下。

  朱其:前两星期我云南一个朋友叫我推荐一本书,我就把刘先生的一本书就送给他了,这两天又重新去买了一本。我觉得自从(钟白华)先生实际上在民国时期,在40年代时他们在美学比较角度,实际上他们也用西方的一些美学解释,分析中国绘画的一些基本概念,但是我觉得其实这个事情没有具体下去,我最近又梳理了一下十七年的美学史,几乎没有进展。对刘继潮先生,实际上在这个事情上是有推进,我觉得这个推进一个是他等于是在(钟白华)这个事情上,一个是他有形式分析,第二因为他本人是个画家,(钟白华)先生当年他只有形式分析。第二就是他不能从技术语言的角度去进行切入,我觉得这两点刘继潮先生把这个事情给具体化了,不是停留在一般的美学概念上,我觉得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

  第二点当时(钟白华)先生他对西方的理论了解差不多就到那时候为止,但是刘继潮先生对中外对汉学的研究,基本上都吸收进来了,但不是作为自己的一部分,而是作为中外对话的方面,我觉得刘继潮先生推进了这个事情。实际上从文革以后到现在十几年,关于中国画的理论研究也有很多,但是我觉得基本上都停留在大而化之的,或者是一种语言的自我形成,用画论的概念讨论画论本身,还是用文言文讨论文言文,这实际上讨论不出一个新的理论视野。我觉得刘先生最大的贡献就是他自己搭建了一个框架,这个框架既有前人的观点,就是他自己的观点,也有跟海外的汉学研究的对话,我觉得这种框架可能还有一些不足,或者粗糙,但是我觉得一个基本雏形已经出来了。

  关于中国画的空间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其实我觉得中国画的空间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我们把它跟西方油画来比较的话,西方油画主要是概念的,用物理的物象表现,而现在我们是主要再现单点透视,束缚的绘画的表现。我觉得中国画的空间主要有三个方面是超越了西方的再现理论,一个就是三远,我觉得三远实际上把空间给世界观,那么三远的重点是叫远观一类的,西方绘画重点是在前景,中国的绘画是在远处,实际上当你远观的时候,你就把山水当成远道的东西,这个是中国画的第一个重点,就是空间的世界观画。第二个重点就是散点,散点实际上就是把空间时间化。一个是它把不同的立场的位置放在同一个画面,看起来你可以从山下到山上都可以同时在同一个空间平面上出现,整个西方的空间画我觉得一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你人在一个风景里面,你的眼光的范围实际上超越照相机的范围,但是你如果用照相机拍下来的时候,其实很多你余光所能看见的东西实际上是没有的,尤其它不能把时间表现进去。中国画就是把空间时间化,而且超越了照相机视网膜的范围,这一点其实是西方的绘画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觉得中国画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关于意境的问题,我觉得意境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关于主观的问题,有没有主体的视觉来看待景观,我觉得用西方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说,这个应该叫空间的超我,它是以自我作为一个出发点,其实它不完全是自我,其实它还越出了自我的范围。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应该叫空间的超我。其实空间的朝我化实际上是中国画后来体的核心观念,就是关于意境的概念,那么意境的概念,实际上它跟禅宗有关系,其实中国画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是什么,就是我们中国的唐宋诗歌就把关于境这个概念引入了诗歌,然后后来又像王维,把诗歌的意境概念引入绘画,所以绘画的空间意境化,实际上是空间的诗学化,这一点是中国画特别重要的。因为整个西方的绘画观念不能超越客体主体的二元。实际上在空间的意境这个概念上,它有它的禅宗的北京,整个唐宋诗歌,整个绘画有了一个巨大的超越,这个超越实际上西方人到了二十世纪以后才开始。我觉得这一点可能刘先生的书不是太多,就关于空间跟唐宋时期,就是诗歌和绘画受禅宗的影响,就是禅宗的境的概念上升为诗歌的意境,诗歌的意境上升为绘画,绘画的山水画的意境。

  那么我觉得(钟白华)后来提到的以大观小,我觉得主要是总结前两个方面,就是关于山远的远观和散点的游观,但是我觉得(钟白华)他没有深入对超我的主观化的意境,包括禅宗这个方面的研究,(钟白华)也没有再深入。所以我个人觉得其实关于(钟白华)的空间理论,其实第三部分还应该再进一步进行理论探索。关于中国画的意境、诗学都产生了关系,这是我大概的一些意见。

  张晓凌:谢谢主席。我们上半场发言就到这儿结束了。中间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休息了,下面由我们的市委常委林存安市长主持下一轮研讨会。

  林存安:应该说上半场的研讨会很好,我们有十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围绕刘继潮的书发表了很多很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下半场我们还是按照会议安排,还有两块内容,一部分内容我们还是继续发言,第二部分由我们的张院长发言,我们还有一个小时,根据会议安排,我们还有十位专家要发言,我想我们将在这一个小时之内,把这两块内容完成掉,十位专家的发言,每个人根据这个时间可能要掌握在五分钟,最后给我们张院长几分钟做个总结。我主持我就不增加串词了,就由大家来发言,首先请我们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林木院长,大家欢迎。

  林木:实际上这个问题之所以提出来,我觉得是目前整个国家民族自信心增加以后,向民族传统回归,提高民族文化的自信,这个思潮里面的阐述,但是现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自信是开始应该自信了,但是自信的本钱不知道,现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经过一百年的民族虚无主义以后,我们对自己的家底都不清楚。我们一般只会说西方的,我们不会说中国的,像中国所有的这些五千年文明的这些积累没人知道,而且大家都很忙,也没有时间去研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刘继潮老师能够对中国画的空间一是进行研究,这非常难得。而且他选中的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绘画就是一个空间,但是这又没有人去管,我们古人有很多的实践,有很多的理论。(钟白华)先生实际上有四篇文章。我们今天对中国空间来讲,重要到什么程度。后来我把我的观点写出去以后,他们一锤定音,问题不再讨论了,多年来的悬案就解决了。当你用西方人的观点来看待我们的观点这是一个悬案,所以我们关于空间理论的研究非常重要。而第二个空间是物理空间,你比如说立方主义,它实际上三维立体的空间观点,但这个到后来就演化成蛇影。第三种你比如说像(曹先生),他是以心理科学分析,引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来,看起来好像很主观,实际上它还是很客观,因为弗洛伊德是一种临床的研究,它要解决病人出问题的原因,这是可以进行医学的实践分析的,所以它还是不能逃脱西方的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还有一种是灵性的思维空间。

  实际上我觉得对中国的灵性空间不仅是视觉上的问题,比如说高原、平原,我们可以望,但是还有三种空间,那只是一种感悟,也是北宋的感悟式的因素融入其中。另外时空一体的那种观念,所以这种观念中我们可以重新来界定我们今天的绘画方向,把这些基础的问题解决以后,我们山水画可以呈现出一种非常独到的特有的特色。文化也一样,它涉及到一个关照方式,实际上我们今天面临很多问题,一个是空间意识,一个是关照方式,这些都没有讨论。还有笔墨,甚至连笔墨这么重要的问题也没有很深入的讨论,从二十世纪初到今天还只有本人一本笔墨论,既然重视到这种程度,笔墨和生命为什么就不能讨论,所以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介于时间我说不准就过了,我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

  林存安:感谢林木院长,林木院长是理论大家,请大家把握一下时间,我们这十位专家安徽的专家往后放一放,先请远道而来的专家先发言,下面请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潘耀昌教授发言。

  潘耀昌:我觉得刘老师的这本书里面充满了批判精神,我在这里面看到了很多反驳的东西,就是有反论,很多书里面一般的都谈自己的观点,但是他最精彩的地方也就是对大量的反论的引用和信息的批驳,我觉得这个批判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他的批评的方法,我们讲到批判的武器上,我讲到他值得我们学习,我也在想到过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喜欢用我们今天人的思维方式去揣摩古代人,我们用引进西方的现代语言学的这种逻辑去解剖古典,所以我始终没看很多人引说他们古代人的逻辑思考,所以就很难说得通,刘继潮老师实际上他颠覆了我们以往的那种习惯,就是以西方作为参照,来批判我们中国的传统,以现代的这种状况去批判,或者思考我们古代的东西。

  我觉得刘老师最精彩的,他反复论述的就是去透视化这样一个观点,就是透视这个观点引进以后,已经确立了我们被引进了一条西方人文艺复兴开始引导的一种错误的道路,就是我曾经在我们上海闵行区有一位摄影专家嘲笑我们搞画,他说我们现在摄影已经成熟了,你们不要画了,你们画的我们都做到了,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就是我们过于的把西方的那种透视的方法取代了我们的观看,其实我们要注意到我们是两个眼睛观看的,观看的时候我们的眼睛虽然像西方的照相机那样是一个晶状体,而且是能够调焦的,但是眼睛所看到的还要经过生理的传导,再转化成一种心理的反应,这是一个过程。西方人把它简单化了,我们所谓的科学就是变成了一只眼睛用透镜,或者用取景框这种方式去取景,那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所以我觉得到1839年西方的摄影机发明以后,我们有了黑白照片,但是在这个之前我们看到当时还没有用化学药品显象的时候,很多画家已经用了这种仪器去校对自己画的风景,所以西方人实际上在画照片,当然他可以放入各种题材,可以改变里面的东西,但是观看方式就是一个照片。那么这种照片,我们所谓的自然主义,所谓现实主义,其实它并不是带着一种真实,因为它是一只眼睛看的,而且这种器械是根据一只眼睛发展的原理,后来发明了彩照。所以后来有了三维的,一直发展到影视,到数码,西方人一直在走这条路。所以我曾经看到一个美国的画家,我们叫他谈谈他的抽象画是什么画,他就是用三维电脑做的,通过photo shop变形,所以我们刚才说的搞摄影他可以取代绘画,这是一个观点。

  另外我觉得刘老师他的这本书与其说他是通过阐述(钟白华)和沈括来对他们的一种解读,我觉得不如说是他本人的一种解读,因为沈括、(钟白华)讲的非常简单,那么很多东西是需要有研究,而这个研究自然会加入作者自己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他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对古人的一些观念进行了一种阐述,就是用我们今天宏观的来思考我们整个绘画的历史,来做出的一个解读。

  我觉得刘老师的这个研究,我觉得还可以增加一点,就是我们可以考虑的方面,一个我想古典绘画这个时间段,我们可以压缩一点,不要拉到明清,开场就涉及到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释。另外我可以参考一下(金浩画山水赋)里面的分解,后来很多画都逐渐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各种画品,这个跟我们中国画的作画方式、经营位置是有关系的。这里面我们怎么样面对思考空间的时候,考虑到这些方面。另外还有就是真正讲空间,我觉得比较有严谨的,有可比性的就是(界画),因为(界画)的画家大部分是来自工笔,建筑师,因为他那个比较严谨,由于施工的需要,他必须那么做。所以我觉得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我觉得刘老师做了这些非常有益的事情,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更多的问题,我觉得他的这本书的意义就是在激发我们研究的更深,谢谢。

  林存安:谢谢潘教授,我们还是要节约时间,请各位专家。下面有请我们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主任王平先生发言,大家欢迎。

  王平:很多老师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其实刘老师这个事我以前看过,但确实我觉得今天听了各位老师的阐述,也更多的引发了我的思考。我突然想起我在美院读书的时候,当时我们在读山水研究生课程的时候,当时(张平)老师给我们上课,有一个山东的学生就跟我们讲,张老师你这个课好像不适合我们研究生的课,他说我们还从山石这样起步这样做,对大学学生好像还不够,(张平)老师说那你觉得应该教什么?他说应该教汉作,他说我们中国美院的特点就是从基础,你在画这些的时候其实是要学会一种方法,就是中国画要有它独特的思维,独特的一种自然的方法。后来那个同学当然很生气,最后到毕业的时候,发现最没有变化的就是他,就是他没有吸收这一套观察的方法,这一套表现的方法。所以我觉得刘老师这本书他其实就是把中国绘画里面独特的内在的东西点出来了。刚刚说了他里面有一些关健词,游观,本体之观,无象之源,这些概念涉及到山水画的一些本体的东西,我谈一点个人的理解,游观这个概念提出来,在中国山水里面也有很多类似的提法,其实对于游来讲,比如说我们很早的时候就有逍遥游,庄子的逍遥游,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概念的提出,其实我们在后继的关于游的理念的时候,它其实包含的东西就很多,今天我们说的游可能就是说游动,对于古人来说可能它有更丰富的内涵。还包括你在看的时候那种散淡的心态,中国人非常强调主体的人的精神状态,是怎么样一种状态,这样的一个状态,我们中国人就是有一种说法叫礼,以礼之见,古人讲礼教的时候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你要根据中国人的传统去观察这个事件。就是说它这种游是包含着一种心,用心去观察,去观看,去体会,刘老师的文章我觉得也是在强调这一点,我觉得这个可能就是我们一个非常根本的观察世界的方法,就是说用心去看,用我们中国传统的哲学思维、文化思维来看,我们是抱着一种天人合一,抱着一种万物,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样的一种精神去看待世界。而这个词本身我觉得与看,与望有一个内在的区别。

  对于中国人来说观也是有,首先它有一个主体,比如说我们去看,就一个视觉的行动,但是观的时候,中国人更强调的是一种主体的把握,以主体去把握世界的方法,所以我觉得游观,这个词结合起来,确实有它非常深刻的内涵。在它本体之观和无象之源质检建立一种联系,是有一个具体的把握。比如说各位老师提到的六元,其实这些都是一些具体的,包括沈括说的以大观小,我觉得都是一些具体的方法,所以我在这一点角度来讲,我也觉得高老师说的有一些东西可能就是说我们要看到它一些具体的东西,比如说对于三元的把握,比如对于包括讲到里程,它也是一些具体的方面。我觉得沈括谈到以大观小的理论是对的,或者说唐代以来宋的山水理论空间的总结。其实在这里面基本上都是围绕真在努力的,所以在明清的时候,它是转向为以笔墨来作画。其实中国人对真不是特别强调物在的真实,它是讲内在的规律,其实宋代的一个很大的就是理学,理学就是讲内在的道理,所以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理,所以中国人讲善、美是为真,它不是说真的就是善,或者是美,中国人是觉得美和善可以是真的,所以中国人写历史,有时候我感觉都是虚构的历史。因为他都按照善和美的角度去写,它是我们想象当中的一个艺术的真实。

  前段时间我和(何老师)去写真,画出来是中国画那样,没有焦点透视,其实我感觉它是坐在山沟里面,人已经飞到天上去看了,这个我觉得就是中国人一定是按照游的观点,这是一个把握,这是一个具体的方法,但是背后是中国传统的礼,或者说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个是灵魂。所以我觉得刘老师对我们提到的观点,对我们把握宋之前中国山水画的一个传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也是拉开了我们与二十世纪相关的区别,所以我个人刚才特别听了一些老师的谈话我也深受启发,我就讲这些。

  林存安:谢谢王平主任。下面紧接着请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陈明先生,大家欢迎。

  陈明:刘继潮老师游观理论实际上是比较清晰的诠释了中国古典绘画的空间,实际上也解决了我多年以来对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的认识问题,但是我从刘老师的书当中其实得到的信息和启发还不仅仅是绘画空间上,我觉得刘老师给我们开普勒一个道路,就是从游观,甚至从整个古典绘画空间理论出发,进入到一个新的学术空间当中,书画的空间和中国绘画的空间,之间的联系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因为在这一方面我毕竟还是外行,但是我想提出两点供大家讨论,也作为我们以后研究的方向或者是目标:

  比如书法空间的音乐性问题,节奏性问题。因为关于中国书法,它的理论是这样的,是在取象的基础上抽象出逸韵。所以书法家还不能讲直观的所见直接转化为物化形式,它必须将自然提炼和概括,然后融入各种形态和线条当中,汉字本身就有一个动身和节奏,这对于书法有什么作用。

  第二是说书法像八音制迭起,书法跟音乐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这个是刘老师的书给我带来的启发。书法空间的生命线,或者说它是有一个生命感的空间结构。所以中国绘画的古典空间理论,它是与传统的哲学思想是相关系的,这都是我在这段时间看了刘老师的书一个启发,我只是抛砖引玉,请各位老师专家多多评价,谢谢。

  林存安:谢谢陈明研究员,下面我们有请常州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华强老师。

  华强:绘画的空间问题实际上绘画艺术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绘画文化,绘画的本质问题包括造型、比对、结构、形态,其实都是绘画的比较重要的问题。什么样的绘画形式必然有什么样的绘画空间,对中国造型观念应该说我们的解说、解读是有共同倾向的,刘老师也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一定的贡献。我通过这本书有这样的体会,它主要是有五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找到了古典山水画创作体系的起点,也就是本体之观;

  第二,发现中国文化院关于无象之源的重要意义;

  第三,本体之观与无象之源它们之间的互动,是中国古典山水画的内在意义,也是内在的机制;

  第四,提出空间和笔墨,中国古典绘画的理论最重要的不可分离的一个概念。因为笔墨我们已经阐述很多了,笔墨是什么,笔墨可以理解为造型。那么如果这个造型在不同的空间背景之下是不一样的,那么空间和造型放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不同的绘画形式。

  第五,重建了中国古典绘画的话语体系,我对这个话语体系有这样几点的理解,有四大要点:本体之观、无象之源、游观等。

  第六,还有是中国古典山水画创作体系的纲领和制品,无象之源是这个体系的基础和根本,无象之源它就是我们的大自然,大自然永远是我们人类学习的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无尽的资源。也就在这个本体之观和无象之源,由这个演化出的智慧和山水画创作的内在的机制,形成了中国古典山水画独特的空间观念,形式特点和意向间,从而构成了中国古典绘画独特的空间话语体系,在这一点我就觉得不好给它定义哪一个平面,实际上它是多元的。你比如长江头到长江尾,它本身就是一年四季的变化,那么这里面还有时间和空间的因素,实际上还有心理空间、无为空间。为什么我们说中国山水画不是空间,其实中国绘画是多维的,既然是多维的,它和游观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这个我就简单说这些。

  林存安:谢谢华强院长。下面我们请安徽省,也是全国著名美学理论家郭因老师发言,大家欢迎。

  郭因:下午听了各位外来专家的发言,受益匪浅。我想说的是一个画家必须面对和解决两个根本问题,一个是绘画艺术和现实社会的关系问题,一个是在创作过程当中,画家这个主体和绘画对象这个客体的关系问题,我们现在就第一个问题来说,缺少反应重要题材,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作品,就第二个问题来说,我们对情、想、妙、德,以情造景、因兴造境这些方面,继潮同志的有关我看了,接着又看这些画家,包括今天所看的这些画家,我深觉我所说的两个问题还需要大家进一步研究。前面几个以大观小、游观,这个是外事作画的问题,本体直观和空间处理,这个是经营位置的问题,也是意向经营的问题,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就是它为我们对我所说的两个根本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中国画的外事作画有几种,取半边,取一角,四面取之和根据记忆力下来的深刻印象去综合表现,还有取之精粹。油墨直观,油布直观,游行直观。所以继潮这本书也谈了如何外事作画。所以今后我们画家也好,可以以继潮这本书为新的起点,去进一步引入我所说的这些,得出各自的结论,推进我们美术事业的发展,推进我们社会的进步,谢谢大家!

  林存安:谢谢郭老,我们安徽还有四位,这样我们还发言一位吧,请我们陈祥明院长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刘继潮先生这本书出来以后我曾经写过一本评论,发表在去年第一期的读书杂志上,今天听到各位专家们的发言,我感觉到那篇文章不仅写的不够深入,而且写的还有一些问题,所以我受到很大启发。刘老师这本著作是通过中国古典绘画空间本体诠释,试图揭示和彰显中国绘画艺术精神,这是他的关键点,是从空间切入,以游观展开,对中国古典绘画艺术本体,也包括写意精神进行了揭示与创造性的诠释。那么创造性的诠释实际上也是一种建构,这是诠释的一个观点。刘老师没有简单重复以大观小论的诠释,他以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理论为依据,借鉴现代本体诠释学,进行了深入解读和重建,对观与看作了分言,对以大观小之争议进行了重新的实践。在这个基础上他才提出了本体直观,无象之源,游观智慧等等,以共建名目,山水之空间二元。不仅如此,他还从古典哲学,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画的内在精神外在形态,我觉得他对中国绘画内在精神写的非常精彩的,最难能可贵的是通过对古典绘画的探讨,对中国绘画艺术精神进行了创作性的阐述,并且是不遗余力的加以守护,我觉得现在还处在守护阶段。

  那么中国绘画所特有的空间意识,游观智慧、诗学传统,本来都有的这些东西,实际上对这样一个大潮所遮蔽,所淹没,甚至完全泯灭。新时期思想解放使中国学界打破科学主义的斗争局面,但是刘继潮老师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这里,他回到中国哲学,回到意境科学,对古典绘画的意韵,进行了再阐释,试图重建中国绘画空间独特的理论体系,以及现代性的,多元互补的开放性体系,他的现实意义在这个地方。刘老师从学理上梳理了渊源,敢于挑战所谓定论,敢于批评流行的一些话语,一句话里分析学界是如何来曲解沈括,来误解(钟白华),特别是观看,用所谓的三点透视来曲解中国绘画的空间艺术,来消解中国绘画有关智慧,贯穿有关的一条内在艺术,中国绘画空间本体意韵的审美意识,中国的艺术精神、笔墨精神,以及意境生成的奥秘。刘继潮老师对中国画艺术的发掘、阐释、守护,都是基于上述逻辑,他对科学主义的批判也是基于这一逻辑。

  最后还要简单说明一点,就是刘老师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守护,不仅仅基于理性逻辑,也是凭着艺术实践与审美体验,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画家,他的这种依据来自他自己的实践,以及来自其他画家,我觉得比较亲切,比较可信,就讲这么多,谢谢。

  林存安:很抱歉,我们安徽已安排的还有三位专家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发言,我说一下,一个是我们安徽省黄山文化书院的副院长李健锋先生,第二是安徽省美协理论部主任王永敬先生,还有一位是合肥市文联副主任刘晓明先生。如果大家发言的带了文章的请交给我们亚明馆,会后张晓凌副主任还要说一下,那我们最后请张晓凌院长做学术总结,大家欢迎。

  张晓凌:首先对没有发言的人表示抱歉,因为时间关系。今天让我做个总结,简短的我想这场会议听下来我的一个感受,因为今天我们的定位就是在游观,也就不可能用文化语言,这样很难展开。所以我觉得今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用专业的话语来表述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也很好。对很多的研讨会可能套话比较多,场面话比较多,切题的可能比较少,这是我今天的一个主题。

  很重要的一点是批判精神,其实他说的带有很强的批判精神,我们可能没有过多的关注,实际上他是成功的把关于中国古典绘画空间做了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和批判,实际上包括一些大家,包括(舒俊文),包括其他的一些汉学家,我觉得颠覆性的基本上可以肯定。中国的汉学家因为不了解中国画,你就信口雌黄。

  这点我要举个简单的小例子,前段时间在北京开了一个小例会,当时说我这个展览要探讨问题,就是中国绘画的主观性空间问题,所以很多人在读这个题目有关发言都出了一个笑话,他们在主观性多还是客观性多的问题上,我说中国绘画空间怎么以主观性多和主观性少的问题上来说,就完全是驴头不对马嘴,所以这也说明什么,从这一小点上可以看出,中国理论界对中国绘画空间的误读,或者说认识不深。他的观点很简单,就是说中国的绘画空间和西方的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中国的主观性更多一点,西方的主观性少一些,这很可笑,这是两个观点。所以我觉得刘老师对这些汉学家的批判和梳理非常好,我们中国现在养一个什么毛病,把许多西方的学者看的高不可攀,就不能因为洋人说两句话我们就赞同。这是梳理和批判,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点我觉得你这个书对当下也具有批判作用,因为现在中国的绘画,包括我们国家的画家基本上就写生,脑子根本不动了,对一棵树画一棵树,对一个石头画一个石头,我说你们画了半天画的跟中国的山水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个实际上对匡扶当下以写生为救命稻草的这样一种风气也是一种批判,当然这是一个批判精神。

  还有我觉得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中西空间比较,从创作的实践,从中国的哲理观,中国人认知世界的方式等各个角度,对刘老师这本书做了一个比较公正的,比较准确的评价,尤其对你在以大观小,对无象之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点特别重要。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重构了这样一套文化体系,在当下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这样。另外我觉得大家在刘老师的基础上,通过中国山水的形成,有山水诗歌,还有空间诗学画,当然跟刘老师不矛盾,可以延续去做。今天发言这样的东西很多,我没有一一记下来,但是我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就是今天这个研讨会不仅就事论事,而且它也是一个延伸。

  我也发现了一点,我们近十年来发展的很快,到2025年只有中国和美国能涨一级,因为文化的特点就是你的话语权越强,发展的越快,所以我们在座的十年、二十年,整个绘画界会达到一个高峰,会出现一批大师。希望能看到这样一个安徽美术的盛世的到来,我就说这么多。

  林存安:谢谢我们张院长刚才做的非常深刻,非常有高度的学术小节,特别还对我们安徽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我们在座的安徽人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下面我们刘继潮教授还有一句话要说,我们请刘老师讲话。

  刘继潮:各位专家学者,今天的精彩发言对我启发多多,给我提供了新的视野,再次感谢大家,谢谢,预祝大家新年愉快,身体健康,谢谢!

  林存安:感谢,我来最后说一句代表市委市政府,安徽省美协对我们各位理论家的到来,特别是参与这样一个活动再次表示感谢。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 2 页
来源:新浪收藏 责任编辑:易安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萧朗花鸟画小品展在津展出 萧朗花鸟画小品展在津展出
  • 卢德辉绘画展在天津美术馆展出 卢德辉绘画展在天津美术馆展出
  • 李翔为“天津美术网”题写网名 李翔为“天津美术网”题写网名
  • “李澜画马作品巡展”启动 “李澜画马作品巡展”启动
  • 高建章、王立宪、齐宝成作品 高建章、王立宪、齐宝成作品
  • 天津第七届水彩画展 天津第七届水彩画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