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沧海教授与其巨幅画作《阳朔》
2011年1月“2010台湾·尹沧海书画艺术交流展—天津汇报展”在津举办,天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散襄军、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曹秀荣与尹沧海在画展上。
尹沧海为天津美术网题词。
天津美术网讯 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天津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天津市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联合会、南开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天津日报传媒集团主办,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天津新金融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同根同源颂中华”书画展,即将于1月16日在津开展。此次展览不仅会聚两岸名家名作,也是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和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一次师生间的艺术交流展。日前,参展著名学者、书画家、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主任尹沧海教授接受记者采访,谈起了本次展览的具体情况,以及两岸当代水墨创作的特色。
尹沧海教授云南、广西、青海写生墨稿
谈画展 一次两岸艺术教学的交流展
华夏同宗,书画同源。本次展览的作品以水墨画为主,在尹沧海看来,“水墨画艺术是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载体,因此两岸艺术家交流起来特别亲切”。此次参展的艺术家多为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和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天津方面有著名文化学者、南大兼职教授、书画艺术家陈绶祥先生、黄格胜先生,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书画家尹沧海先生,以及20余位博士、硕士,台湾方面有刘国松教授、李振明教授、程代勒教授等导师带领自己多位博士和硕士。尹沧海说:“此次交流展也可以说是两岸艺术教学交流展,将呈现两地在高层艺术专门人才培养方面所秉持的不同理念和方向。应该说此次交流展对两岸艺术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
谈起台湾师范大学,尹沧海还特别提及一个有意思的渊源,“曾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的书画艺术大师、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院士朱德群先生是我的同乡,我们老家都在有着书画之乡美誉的安徽萧县。所以,这次能够和台师大一起办展,我个人也觉得缘分难得,格外珍惜。”展览还有一位特邀参展人——韩国东国大学金大烈教授,“他曾求学于台湾师范大学,同时也代表着韩国书画艺术的突出成就”。
因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之一,尹沧海对台湾方面参展作品的情况相当了解,“台湾方面的画作很见功底,但在创作理念上与大陆有所不同。他们既有中华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受到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从而呈现出创作上的多元化。同样是水墨画,他们的作品借助西方艺术的表现手法,展现当代人的思维空间。而大陆这边的作品可能更倾向于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影响下的思维方式,讲究的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创作上是静以求之,欣赏时也是一种品茗静对、遥想远山明月清泉的感觉。”不过,尹沧海表示如今中国画的教学也在吸收其他画种及艺术门类的美学思想,“我们中心在理论研究上于书画美学、禅宗艺术、文人画理论等领域都展开了探索。同时,在招收书画艺术与美学硕士、博士,艺术与艺术品投资博士的基础上,陆续进行艺术管理等相关人才的培养。我们也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和更多的学术团体开展合作,进行多层次的学术研讨交流。”
尹沧海在李家峡水库写生。
尹沧海在李家峡水库写生。
谈创作 为传统水墨注入现代气息
此次展览将展出尹沧海近两年来创作的20余幅佳作,其中不乏恢宏巨制。著名作家蒋子龙曾说尹沧海的画蕴含禅机,他的画能大能小,能繁能简,能动能静,而且感叹于他创作时那种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的自由。观尹沧海作画很带劲,因为他不按常理出牌,右手画得,左手亦画得,画鱼能从鱼尾开始画,画人可自脚趾头下笔,有时甚至抛弃毛笔,用墩布、用手指头画,端着整盘的颜料或墨汁往宣纸上泼,那是种大开大合的豪迈与洒脱。他的作品既有北方的秋风干裂,也有南方的润含春雨,集奔放与灵秀于一身。尹沧海说自己追求的创作态度是“朴素而自由的”,“画一个框框圈死了就没有意义了,当一样东西在你心里是鲜活的,就看你有没有足够的本事和技法把它充分地呈现出来了。”
尹沧海教授云南、广西、青海写生墨稿
尹沧海教授云南、广西、青海写生墨稿
谈及当代水墨的发展与创新,身为实力雄厚的中生代画家,尹沧海也以自身的经历为例,“教学的重要方法是学习经典,我在天津大学教了13年历代名画欣赏,一学期教两个班,那些历史上的名画用了怎样的笔墨、构图,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但传统的真正含义应是被历史首肯的创新,也就是说,传统也需要与时俱进,要能被当代观念和历史认同,而非抱残守缺、墨守成规。”真正好的作品,不仅在创作的手段、方式和技巧上继承古代传统,同时还应赋予作品更多的时代和内心特征。“我个人以为,水墨画和文人画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进行现代水墨创作的文人,既要有士的根性的部分,又具有现代文人的生命激情。表现在作品上,则是将内在的心灵轨迹与外在的线条表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水墨画注入现代的人文气息。”而在尹沧海看来,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这次展览的两岸书画家的作品中都有着较好的体现。 (记者 曹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