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明
陈绶祥
天津美术网讯 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天津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天津市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联合会、南开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天津日报传媒集团主办,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天津新金融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同根同源颂中华”书画展,即将于1月16日在津开展。日前,记者分别采访了两位参展画家——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振明和南开大学特聘教授、著名文化学者、书画艺术家陈绶祥先生,谈及中国画的发展,他们都希望借此次交流展为两岸水墨创作碰撞出新的艺术火花。
李振明:台湾是水墨创作的大熔炉
台湾方面精挑细选了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师生的一批佳作参展,台湾师范大学历史悠久,其美术系亦设立较早,李振明介绍称:“早年从大陆到台湾的专家学者,很多都是已在大陆成名的,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渡海三大家’,即张大千、溥心畬和黄君璧。尽管张大千后来移居海外,但溥心畬、黄君璧都是一直在台师大美术系直到退休,三人对台湾画坛及台湾水墨的发展影响深远。”在李振明看来,“台湾的水墨与大陆一脉相承,所以台湾的创作者都希望有机会到大陆来探索水墨的源头。”
如今两岸水墨创作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李振明谈起了自己观尹沧海画作的感受,“此次一同办展的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教授尹沧海先生,之前曾来台湾举办个展,展出的作品数量不少,感觉他的水墨创作既延续传统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其实在对传统笔墨的掌握上,大陆画家的基本功更扎实,而台湾这边不是不重视传统书画技法的训练,而是希望尝试更多新的风格。台湾虽然不大,却似乎是一个实验的大熔炉,如今在台湾,单一的主流风格已经不存在,水墨创作者都在寻求更多的可能性与发展方向。”
陈绶祥:国画本身也需要当代化
陈绶祥从事教学多年,其门下书画名家辈出,他认为学国画要先懂中国,学作画要先学做个好人,这样在充分掌握绘画技巧后,才能创作出既富新意又具个性的好作品。“中国画一定要有诗有文有字有印,没有这些就不是完整的中国画。”陈绶祥提倡以文化入画,他认为:“画画不是画东西。很多人把中国人画画不画东西当作一个缺点,实际上这正是中国画的优点。如果画画只是为了画东西,临摹状物,那还有什么意思呢?所以学中国画,一上来练素描是错误的学法,而是应该先学写书法、作中国诗歌,研究中国的印刻和雕塑。”
谈及两岸水墨的交流,陈绶祥说:“我去过3次台湾,台湾的国画受西方现代哲学、现代意识形态等影响很大。”虽然这与很多大陆画家的创作理念迥异,但也诞生了一大批画艺超群的画家,“像这次参展的台湾画家就有非常有名的,比如刘国松,他不仅推动了台湾地区国画的发展与创新,而且对大陆有一阶段的绘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觉得他是一个创新者,他在创作上始终追求新的式样和新的形式,努力让国画跟上世界的潮流。”(作者:曹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