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吕少英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吕少英,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天津美协艺术理论委员会理事,天津城建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简介:吕少英,生于山东莱阳,本科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取得硕士学位,2011-2012年进修于天津美术学院何家英工作室,2012-2013年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孙志钧工作室骨干访问学者。主攻中国花鸟画,受到范曾、陈玉圃、韩昌力诸先生的指教,发表过学术论文20多篇,多幅作品刊登在美术类核心刊物、画册上,其作品多被各机构或个人收藏,参与并主持了天津多个重要性科研项目,出版有《吕少英国画作品选》;《没骨花鸟画技法全解》;《中国画名家典范课堂—工笔牡丹》;《中国画名家典范课堂—工笔荷花》。
参展情况:
2003年作品在“中越书画联谊展”中获优秀奖
2003年作品获首届中国书画小精品创作大奖赛银奖
2008年《轮回》在天津美协主办的天津市第二届花鸟画大展获优秀奖
2009年《翠染晨雾》在天津美协主办的天津市第七届青年美展获铜奖
2009年《碎红栖晚》入选天津市第11届美展
2009年《细语》在山东省美协主办的庆祝建国60周年美展中获一等奖
2010年1月作品参加第三届连云港工笔画展
2010年《晨露》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
2010年《十月飞雪》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现代工笔展
2010年《静月和清》参加天津市第三届青年十佳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
2011年《春晓》参加纪念建党90周年天津市大型美术作品展中获优秀奖
2012年8月《斯文在焉-陈玉圃师生画展》在山东美术馆举办
2012作品参加“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画家作品展”
2013年3月作品参加天津女书画家佳作邀请展
2013年8月作品参加日本东京“迹与魂”——当代中国绘画展
著名画家吕少英做客天津美术网
[天津美术网]:我们非常高兴请到了天津城建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天津美协艺术理论委员会理事吕少英女士做客天津美术网。
吕老师,首先请您谈一下您是如何走上绘画这条道路的?
[吕少英]:对于绘画,我从小就喜欢。印象最深的是,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的一堂语文课上,我画过一张牡丹花,当时我没见过真的牡丹花,就完全凭想象画。由于是在课堂上画的,我理所当然地挨了老师的批评,意料之外的是,老师批评完之后还夸奖我画得不错,就是那一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也加剧了我对绘画的痴迷和热爱程度,这种痴迷从那时起就一直伴随着我的整个求学生涯。上了中学,我的思维模式明显地倾向于文科,理科学业非常不好。现在说出来也不怕大家笑话,我高中的数学成绩非常差,可以说差到很可笑的程度,以至于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曾经捶胸顿足地对我说过一段话:“我教了二十多年的学,以前从未教过这样的学生——满分150分考8分,你是第一个。”尽管我很刻苦,在数学上也下过很大的功夫,但是我实在不能理解数学的奥妙所在,数学成绩也始终没办法考过60分,因此一上数学课,我的脑子就开始犯困,总是越听越糊涂。为了强制自己不在数学课上打瞌睡,我就在数学书上画画,结果数学书上全是画,长此以往,数学成绩就更差,上课就更犯困,这样到最后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与导师孙志钧合影
与何家英合影
吕少英近照
我上学那阵,美术生特别少,美术高考还不像现在这样早已经在全国蔓延开来,如果要学美术,绝大部分初高中根本就没有专门的美术班,也没有相关的师资。幸运的是,有位中专毕业的美术老师利用暑假在莱阳市组织了一个美术培训班,凭着对画画天生的爱好和强烈的兴趣,我参加了这个班,由此我也摸清了美术专业大门的朝向,对绘画的痴爱一发而不可收拾,更加坚定了自己一定要走美术这条道路的信念。因为家乡莱阳附近没有专业的美术班和师资,我就辗转去烟台和济南学习绘画。功夫不负有心人,1997年,我考上了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接受了为期四年的专业学习。曲阜师范大学的教育以严谨踏实闻名,她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更准确地说,她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学老师,所以对基本功的要求比较严格。我们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学校安排的课程主要都是着重于基本功的锤炼,素描和色彩的强化训练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课程,国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也都涉猎过一遍,工笔与写意的画法也都让学生有所尝试和体验。我想,正是这种强调打基础的课程安排很好地增长了我的阅历和对绘画的认识,使我对艺术的认识能统观全貌,不局限于一门、一家或一种。
本科毕业之际,我的很多同学都顺利地回到各自家乡做起了中学老师。当时本科生的就业形势一片大好,读研究生相反是少数人选择的冷门去向。可能对绘画的痴迷程度太深了吧,当时的我特别想继续钻研下去,沿着这条自己喜欢的路认真走下去。也许是还年轻,对自己的人生定位还不是很明确,但是怀揣着一颗始终要求积极向上、不想停止的心,总想有所作为,于是我选择了考研,而且毕业当年就考上了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2001年,我来到南开大学,开始了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我的专业是花鸟画,就这样,我绘画的专业方向基本固定下来了。当时的东方艺术系汇聚了多位德高望重的大家,人物画有范曾、杜滋龄两位先生,山水画有陈玉圃、韩昌力两位先生,这几位先生都给我们授课或者指导我们的艺术创作。在本科阶段,我对绘画的认识,更多倾向于技法上的学习,是一种比较浅的、停留在表象上的认识,到了研究生阶段,我学到了更为深刻、更广博的专业知识,懂得了画理的重要性,才开始真正认识到:绘画原来如此深奥,它是一门博大而精深的专业,它有非常丰富的学术内涵和文化意蕴,而不只是技术的。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开始从专业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以一种学术研究式的严谨态度来对待绘画,这才感觉自己真正入了绘画的门,之前的学习,可能更多像一个幼儿园的学生一样懵懵懂懂,不知道艺术之门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只是凭着直觉和努力在不停地叩击。
吕少英作品:《晨曲》
吕少英作品:《春声》
吕少英作品:《翠染晨雾》
研究生毕业之后,我荣幸地成为了天津城建大学艺术学院的一名专业课教师,我很喜欢也很感谢我的工作单位,无论是整个学校的大氛围,还是我们艺术学院的部门小环境,都给了我自由而积极的正能量,为我更一步的深造和学习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保障,她们是我强大的后盾。2011年,我在天津美术学院何家英艺术工作室进修了一年,时间虽然不算太长,但是我感觉收获非常大。何家英老师给学生上课,更多的是从画理上来谈绘画,他从一个提纲挈领的角度上谈怎么去看待绘画,怎么去认识绘画。何老师从绘画本质上来看待中国画,把中国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模糊了山水、花鸟、人物的界限,他曾说过一句给我印象深刻的话:艺术应该是真的艺术,是真诚的。这句话对我心灵的触动是非常大的,每每我在创作写生或者审视自己的画作的时候,都会经常想起这句话,从内心叩问自己:是不是在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从心态上,从内心的感悟上,何老师对我的一种启发。另外,从画理上,我也跟着何老师学到了很多,比如他说过:抽象的东西才是最可贵的,而不是具象的,抽象的美才能够引人深思,它给人一个点,去带动想象的空间,这才是中国画美的实质。在何老师工作室进修的这一年里,我的作品不多,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反思和思考上,我反观自己的画,看到了其中的一些弊病,也看到了自己对绘画理解的浅薄。以前在探讨中国画画理的时候,我的思想常常被一些形而下的,比较表象的、具象的概念所遮蔽,或者局限于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意、某一个学说流派,比如“气韵生动”或者庄子的“虚静说”,没有将这些艺术理念与我的中国画创作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随着我对艺术理念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深入,对绘画技法的要求也随之增加,此时的我,尤为迫切地渴望开拓自己的艺术表现领域,提高表现的技巧。
2012年,恰巧单位给了我一个机会,我作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外出进修,进了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孙志钧老师的工作室。我充分利用了做访问学者的这一年宝贵时间,遍访中央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画院以及北京各大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深入到他们的工作室去参观学习和交流。我画工笔花鸟画,所以去中央美院蒋彩蘋老师的工作室交流和学习比较多,在首师大校园里,我也多次探访郭继英老师的重彩工作室。“重彩”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我之前的中国画学习都属于“淡彩”的范畴,包括我研究生期间的导师李春霞老师、韩昌力老师,他们教我的也都是淡彩的技法。通过在郭继英老师工作室和孙志钧老师工作室的学习,让我的技法精进了很多,拓宽了艺术的表现语言和表现手法。通过频繁的艺术交流也使我意识到:中国画目前是一个多元发展、多种形态并存的状态,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寻找一种语言和一个方向去表达自我的声音,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吕少英作品:《蝶恋花》
吕少英作品:《合语之春》
吕少英作品:《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