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郭凤祥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郭凤祥,曾任天津画院副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简介:郭凤祥,天津市人,1980年毕业于天津市美术学院版画系,多年来从事油画、水墨画创作。主要作品有:油画《那个年代》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油画《走向胜利》入选建党80周年全国美展;油画《太行春早》入选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油画《暖冬》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水墨画入选《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众多作品在全国刊物上发表。
著名画家郭凤祥和企业家张养峰在一起
[天津美术网]:您不仅研究油画,还一直从事山水画的创作,那么您的山水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郭凤祥]:油画算西画,山水画属于国画,我最初从事西画的学习和创作的时候,不懂国画,也没有画过国画。我到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工作以后,因为工作的需要,要求对整个天津美术界的方方面面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所以我就得画国画。我画国画,可以说是半道出家,没有经过专业的科班训练,如果要按最传统的练习方法学习,时间上根本不可能,怎么办呢?我走捷径,我画水墨,但是我不叫它传统国画,另外我也思考哪个题材最适合用水墨来表现,最后我选择了水乡题材,画水乡时我就想把西画的元素也融入进去,用宣纸、用水、用笔去进行渲染,这样就有了水彩的感觉和涵义,变成了一种自己能掌握的水墨形式,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大家看着也感觉不错,也能理解。
郭凤祥作品
郭凤祥作品
郭凤祥作品
[天津美术网]:您在创作山水画作品时,运用了很多巧妙的笔墨技法,请和我们谈谈您是如何去构思与运用的?
[郭凤祥]:我用水墨画的水乡题材,里面有水彩的成分,但是从技法来讲,以我自己的感觉,一定要熟悉宣纸的性格,一开始我根本不能适应在宣纸上画画,干湿的程度掌握不了,水不是太多了,就是不够,这个过程需要慢慢体会,要动脑研究,看别人是如何画水墨的,然后再想自己怎么能把水墨画得更好,借鉴别人长处的同时还得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画水墨,水性为主导,讲究画面怎么画“融”,不愿意把一个一个景物单摆浮搁在一起,我希望近景和远景的事物或者说整个画面交融在一起,“融”就有气韵。一幅画画得有气韵、有力度,一个点得掌握住了,这样才有看头,这个点是什么?就是画面里的景物要往一块融,营造出朦胧的感觉,画面交融在一起,而且融得有主次之分,点、线、面的关系也需要处理好,水墨最怕画面不管房子还是树,都是单摆浮搁,谁也不挨谁。水墨跟水彩大同小异,水墨就得有水气,让它自然中透着变化,具体景物通过干湿结合来表现。从辩证的角度讲,水墨只有湿、只有水也不行,没有干,画面肯定不厚重,一定得干湿结合,掌握好湿度,再把勾线、皴法这些传统的技法运用到画面中去,这几者结合好了,画面才有意思。
郭凤祥作品
郭凤祥作品
郭凤祥作品
郭凤祥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