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意花鸟画发展到今天,几百年来一直没有离开过书法对它的影响和渗透。“书画同源”讲的就是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画与中国书法的血缘关系,尤其是中国的大写意花鸟画与中国书法的血缘关系则显得更亲、更近。
谈到大写意花鸟画人们首先想到草书或狂草,认为大写意花鸟画狂放不羁,与中国书法的草书血脉相通。但用草书的笔法画大写意花鸟画,只是大写意花鸟画众多表现手法之一。八大山人的大写意花鸟画的用笔方法就不是草书,而是近似小篆,既不张扬外露,又不滑软无力,线条极有弹性和韧力,与中国书法中的小篆极为相像;吴昌硕的大写意花鸟画用笔借助于他的石鼓文和大篆,既厚重圆润又奔放内涵;齐白石的大写意花鸟画的用笔则借助于他的行书及单刀篆刻。这里讲的是书法对大写意花鸟画的影响,但画法与书法的线条还是有区别的。画法有自己的规律和程式,谢赫的“六法论”里讲绘画要“骨法用笔” ,但并没有讲绘画必须要以书法用笔。所以说中国画的用笔与书法的用笔有相同的地方,但更有许多的不同。
大写意花鸟画的用笔,笔要用到力透纸背、力能扛鼎、笔如耕牛,笔还要有一种刀的感觉、一种锤的感觉、一种斧子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握着毛笔的手就不再那么紧张,而轻松了许多。用笔要饱蘸浓墨,一笔下去,从笔尖到笔腹一直用到笔根,画到毛笔中的水墨完全枯竭为止。画面到这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达到你想要的力度和厚度。
大写意花鸟画除了它的书写性以外,在当代还应注重它的雕塑性。雕塑性就是画面要整而不碎、聚而不散,追求画面的空间感和体积感。这种追求与画西画不同,它是用笔墨来表现的。过去的大写意花鸟画不注重体积感和空间感,只注重画面的形式,所以书写性完全占据了大写意花鸟画的主导。很多大写意花鸟画家则对画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处理,以弥补笔墨表现的不足。但这些弥补终究小家子气,没有抓住当今花鸟画的根本。大写意花鸟画是不需要特技的,必须用笔墨来完成,把笔墨推到极致,让笔墨极具雕塑性,这才是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方向。那么就要求作品更具独立性与视觉效果,有更强的冲击力与张力,更适合当今迅猛发展的时代。
大写意花鸟画的雕塑性与书写性并不矛盾,书写性仍然是大写意花鸟画的筋骨,强调雕塑性是为了丰富大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手法。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雕塑性就是用笔墨结构来完成对形象的雕塑,要求你的笔墨结构要有铿锵之声,线条有力度,形象有深度,有笔与笔之间的间架结构;有块面、有线条,把线条和块面结合到一起,雕塑出来的形象比用笔临摹出来的有力度得多;笔触要宁方勿圆、宁直勿曲,形象上多少有些棱角,也是一种增加张力的表现手法。现而今大写意花鸟画之所以转入低谷,就是软弱无力的作品太多,轻描淡写的作品太多。雕塑写意的提出正好来治这一顽症。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雕塑性与书写性的区别在于:一种是用笔在写,一种是用刀在刻。道理是一样的,但效果却不同。怎样才能把笔用到极致,使笔有一种刀的感觉来雕塑写意呢?所谓用到极致,就是充分发挥毛笔各个部位的功能。中锋、侧锋、逆锋、正、反、向、背、转等,因毛笔各个部位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各个锋向用笔有不同的变化与趣味。笔在画家手里是动的、活的,是有生命力的。
提到雕塑性、空间感、体积感,人们就会联想到西画。好像中国画就从来不讲这些。其实不然,空间感、体积感、雕塑性,在中国画发展的近千年历史中比比皆是,只是过去我们没有注意罢了。山水画里的平远法、深远法、高远法,不都是谈空间吗? “石分三面,树分四枝”说的也是体积与空间,而八大山人的花鸟更具有雕塑性,他的一石、一鸟、一鱼,独立搬出画面都是一件非常精美的雕塑作品。吴昌硕的顽石、树干,也都具有雕塑性。现代大师李可染作品中的山、石、树、水牛,也都极具雕塑性。学习掌握好雕塑写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个人的气质与修养而决定,但理清大写意花鸟画的思路,掌握大写意花鸟画发展的规律,雕塑写意是今后大写意花鸟画发展的必然。
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是需要笔墨功夫的,更需要文化、修养、哲理、境界与精神,在笔墨功夫与境界精神不断升华当中才能体悟到大写意花鸟画雕塑性的必然,体悟到雕塑性的魅力所在。 作者:邢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