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斌水墨画首登感动中国舞台 与人物事迹相呼应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4-02-11 12:38
开场的第一幅背景画是为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所画,只见画中天空乌云翻滚,有一抹是海水,乌云压顶,海水翻滚,但画面却动中有静。展现出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不凡的胸襟。
《感动中国》节目组盛赞冯斌国画的意境体系提升了整个舞台艺术品质,“他的妙手丹青,让画的语言超出我们的想象。”
昨晚,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电视公益活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揭晓。颁奖晚会上,随着领奖人物的上台,舞台背景一幅幅水墨丹青的画卷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据《感动中国》制片人朱波称,背景共由11幅画组成,这是节目组首次让水墨画登上《感动中国》的舞台。而这些画,都出自著名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冯斌之手。
每个场景
都是对领奖人物的进一步解读
昨日晚8点,《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的名单出炉,他们分别是: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 “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90高龄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
此外,《感动中国》还向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表达了年度致敬。
每一个获奖人物身上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和震撼内心的人格力量。而且每一个获奖人物站上舞台后,身后的背景图也是根据不同的情景发生变化,记者了解到,此次颁奖晚会的舞台背景是央视特邀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冯斌设计绘制,经过两个月之久精心打磨。有一幅是层峦叠嶂的雪山,有一幅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还有宁静安详的山村。记者看到,每一个场景都是对领奖人物的进一步解读。
每一幅背景画的背后
都是“废画三千”
昨日,记者联系到在外出差的冯斌,他称,去年十一月,央视《感动中国》节目组找到他,称希望水墨画能够作为背景,登上《感动中国》的舞台,使其更有中国味道。冯斌考虑到感动中国是年度大事件,他也希望民族传统文化水墨画能够在这样的舞台上展示,就爽快地答应了。
冯斌没想到“爽快”答应为其作画后“难题”相继而至,因为央视《感动中国》节目组要求冯斌不能用曾经画过的画,而是要根据每一个上台领奖的人物主题故事来作画。去年12月,冯斌收到了央视传去的资料,到1月份投票,人物又有变动,这个过程漫长、痛苦,冯斌笑着说:后悔都来不及了。
因为央视节目组又提出要求:希望画要意象化,冯斌花了几天去冥思苦想,如何将背景和人物主题结合,又能完成节目组的需求,冯斌专门组织了一个团队来考虑“确实考脑壳!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怎么才能画出贴切的意象画呢?”他说最苦恼的是不知道怎样结合,甚至不知如何下笔,节目的编导组就提供了一些内容,在确定意向后,他和央视方面反复沟通,前后花了一个月。
白天挥洒,夜间思考,冯斌在作画过程中,又遇到新的挑战,他的构图要与舞台结合,舞台是1:3的长条形比例,构图本就很困难,发现导演要求把下面三分之一变成黑色,因此画变成了1:4,处理这些画面会变得更难。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冯斌已经许久未画过传统国画。“ 三天不摸手艺生。每一幅展示在舞台上的画的背后至少有废画十多张,画室内画纸满地。”冯斌提到古人有“若要有成,废画三千”之说,他说自己虽不达三千,但终于废而后立,金石为开。最后于1月20日左右交出了22幅作品。最终有11幅登上了舞台。
节目组赞冯斌作画
远远超过合成图的品质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到《感动中国》制片人朱波,提到为何选择冯斌为舞台画背景?朱波称因为冯斌去年在北京办过一次展览,他们节目组的导演去参观后,对冯斌的印象很深刻。每年,《感动中国》有舞美的创新,今年也需要有所突破,他们尝试联系过其他画家,都感觉画风和舞台的配合不是很到位,最后节目组策划说见过冯斌,最后他们联系到冯斌,冯斌很认真地先提供了创作的画稿,他们一看觉得大家想法不谋而合,而且冯斌的作品文化意味更浓一些。于是合作就开始了。
至于对作品最后呈现的舞台效果是否满意。朱波表示:“不是一般的满意,台里的专业人士看了也非常满意,认为画的气质和精神到了一定的境界,国画的意境体系提升了整个舞台艺术品质,冯老师的妙手丹青,让画的语言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次本来也准备了两套方案,但合成图没有意境没有艺术的涵养,冯斌创作的主题远远胜于合成图。还有一点,台里对冯斌是没有稿酬的,我们知道冯斌的画作在市面上价格不菲,但他说分文不取,这实在让我们很感动,跟我们舞台其他艺术创作家一样,主题歌韩红唱的,颁奖词余秋雨和于丹创作的,他们都是不取任何费用。”
背景:黄土高坡
“拼命支书”57岁的段爱平几乎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这个小山村……沟壑纵深的黄土高坡就像是她不平坦的人生道路,满怀苍茫却豁达一生。于丹说:“这个嫁过来的媳妇,把自己当成了返底村的女儿,扛起了返底村的希望,她就是返底村的底气,她兜住了人心的底。”
背景:水田
龚全珍是甘祖昌将军的夫人,龚全珍与丈夫,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1986年甘将军因病逝世,30年来,龚全珍继续完成丈夫梦想。水田展示了美丽的田园风光,也展示了她对田园的奉献,对龚全珍的颁奖词是:“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
背景:雪山
在暴风雪围困的危急时刻,班长把生的希望留给陈俊贵。此后30多年里,陈俊贵为牺牲的战友护陵守墓,用一生书写战友情。《感动中国》的颁奖词是:“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
背景:村庄一点光
重庆的重病母亲姚厚芝为给孩子留下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感动中国》对她的颁奖词是:“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
“感动中国二零一三年度十大人物”名单:
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
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
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 “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
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
90高龄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
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
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
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此外,《感动中国》还向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表达了年度致敬。 记者 陈谋
来源:成都商报 责任编辑:雅聑
- >>相关新闻
- • 皮道坚:中国水墨画演进的内在理路与文化环境
- • 评王清州水墨画的色彩写意:神彩奥妙
- • 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展大连站开幕
- • 林风眠水墨画的启示 拓展传统认知的狭义界定
- • 黄专:进入90年代的中国实验水墨画
- • 中国当代名家水墨画学术主题展在赖少其艺术馆开幕
- • 水墨画家颜宝臻:画人物要画内在 凝神静气不容易
- • 王璜生的“游·象”:水墨是一座牢笼也是一个平台
- • 张兆明水墨画展在吴东魁艺术馆开幕
- • 传统水墨画在当代的延伸
- • 著名画家尹沧海:水墨创作也需与时俱进
- • 组图:台湾水墨名家刘国松作品首度来津亮相
- • 观乎人文—《水墨味》志庆书画百家邀请展盛大开幕
- • 现当代水墨拍卖市场迎来新发展
- • 走进张大千的水墨世界看神州“江山万里”
- • 李纲探索独特表达方式 红专厂个展引发水墨新话题
- • 组图:当代水墨写生探索的南北对话
- • 李孝萱:都市水墨
- • 2014年策展趋势——水墨如何由热转深
- • 2014年策展趋势:水墨如何由热转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