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骏图》
《奔腾万里》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但凡讲点派头、客厅大点的,都爱在沙发后方墙上挂幅仿徐悲鸿的奔马,《四骏图》、《五骏图》或《八骏图》,寓意勤奋进取,马到成功。今年又逢马年,徐悲鸿的马画也迎来新一轮热潮。
近日,甲午马年首次艺术品拍卖“2014保利·半山半岛艺术品迎春拍卖会”在三亚落槌,徐悲鸿的奔马题材作品《奔腾万里》以345万元成交,再次引爆藏家对其马作的追逐热情。
徐悲鸿被视作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有“天下画马第一人”之称。但艺术界对于他马画作品艺术水准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近日,记者采访了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学院美术》执行主编银小宾和湖北美术学院教授、艺术理论家沈伟等业内人士,并搜集多方资料,试图在马年重新认识这位大师笔下的马。
“中国最贵的马”
徐悲鸿画的马堪称“中国最贵的马”。新世纪以来,《秋风立马图》、《五骏图》曾先后拍出三四千万元高价。2012年6月,纪录再被刷新。北京隆荣春拍上,《春山十骏图》以1.05亿元成交,成为“奔马”主题唯一上亿的作品。
徐悲鸿被誉为 “天下画马第一人”,有评论认为,最能代表和体现徐悲鸿艺术水平、最能反映他的个性、也最能表达他思想感情的,莫过于他对马的描绘。
从唐代开始,画马名家辈出,如曹霸、韩干、韦晏、陈闳、李公麟、赵孟頫、郎世宁等,但没有一位如徐悲鸿那般,将马画得家喻户晓。
银小宾告诉记者,中国古代鞍马画大多以工笔形式完成,而徐悲鸿的马开创了大写意画马的先河。他一改传统画马方式,去除繁缛的细节,突出马的解剖结构和动态,表现马的整体气韵和神态,以写意的方式,精练地提炼出马的神韵,创造了一种以写意方式创作写实绘画的形式。
沈伟指出,徐悲鸿的“马”是他个人艺术中的一个小分枝,作为其个人标志性创作而存在,并不像《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主题性创作一样能代表其个人艺术的主要成就。但因马题材寓意深远,并具历史背景,他画的马被大众所喜,并更为人所熟知。
徐悲鸿画马超越了传统
沈伟评价,徐悲鸿对“马”这一传统题材进行了新的拓展:一方面,借鉴西方绘画经验,让马的身体有了明暗效果,产生光影美感;另一方面,造型方面,他充分利用其较扎实的造型基础,一改古人画马膘肥体壮的特征,削减形体夸张成分,突出形体的精准和客观;第三,在笔墨方面,他基于写生经验进行了提炼、概括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程式化语言。所以,他将传统题材与西方写实绘画有机结合,完成了对传统的超越。他笔下的马,都来自于生活观察和写生经验,有着强烈的真实感和生活气息。
“马题材绘画古来有之,徐悲鸿在画马方面最大的贡献是将西方写生经验引入。”沈伟认为,受任伯年绘画的影响,徐将客观形体的严谨塑造和中国画水墨意趣较好结合,并寄予一定的思想寓意,这是他对中国画发展所作的历史性突破。
徐悲鸿自己在《徐悲鸿覆问学者的信》中强调:“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夫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
文化学者吕立新说,徐悲鸿画马眼有绝招。“他不是画的,是在画完眼部、落墨完了之后,马上用一张宣纸攥在手里边,用手按出来的。手一按,眼眶的这个骨骼的轮廓都出来了。”
由文静诗意变为雄健壮美
据相关资料,1930年起,徐悲鸿开始以水墨画画马。他早期的马文静、高雅,颇具诗意。抗战时期,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他以画马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抗战以后,他画的马更显雄健壮美,散发着英雄主义的精神。
另一方面,他性格倔强、不喜迂回,他的儿子、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曾指出,“喜欢画马在很大程度上和他的性格有关。”
沈伟认为,艺术家脱离不了文化土壤,在徐悲鸿看来,马是和本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合适的载体,便于被大众理解、接受。同时,在实现他对中国画语言、技法的认识与拓展方面,“马”也给了他一个很好的空间。
他评价,“马”在徐悲鸿的中国画作品中占有突出的艺术地位,但总体来说,其中国画水准不如西洋画成就。徐悲鸿的主要成就在于西洋画和教育,尤其是素描写生,艺术性更强,油画创作方面还缺少个人突破和创新。
跟沈伟一样,学界对徐悲鸿个人艺术成就的评价一直有褒有贬,且褒贬不一。
对他的质疑主要表现在绘画造型和笔墨水准。批评者直指其缺少个性化创新,习作化明显,生硬感强烈;潘天寿也曾指出:“中国的笔线与西洋的明暗放到一起,总是容易打架。中国画用线求概括空灵,一摸明暗,就不易纯净。”
但在对中国画的革新和创造上,评论界给予了徐悲鸿较多的肯定,而这种肯定多表现在他画的马上。
张大千曾说,“郎世宁的马,有许多西洋画的笔法,不能算纯粹的中国画”,而“徐先生的马很绝,我学不到这一手”。四川大学教授林木分析,徐悲鸿画的“马”,在笔墨上仍注重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借用西画的解剖思路,把“中国画”自然写意的传统美学理论,融进微观具象世界。
徐悲鸿重要作品创作年表
1923年 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期间,以油画《老妇》第一次入选法国国家美展。
1930年 经过两年的工作,完成油画力作《田横五百士》,歌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翌年完成中国画《九方皋》。
1933年 完成取材《书经》的大幅油画《徯我后》,表现被压迫人民渴求得到解救的迫切心情。
1937年 于重庆中央大学任教期间,创作国画《巴之贫妇》、《巴人汲水图》等。
1938年 时值日寇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徐悲鸿怨愤难忍,绘《负伤之狮》,寓意唤醒中国民众觉醒并抗击日寇。
1939年 创作《珍妮小姐画像》,展现了珍妮小姐作为海外华侨女性的时尚、优雅和自信的美,后成为其重要肖像代表作。
1940年 当年春,应印度诗人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随后创作国画《愚公移山》。此时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1941年 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1943年 于重庆创作《山鬼》、《国殇》,以及《杜甫诗意》。肖像画杰作《廖静文像》、《李印泉像》,风景画《银杏树》、《青城山》等。(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