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无曲山水作品
尤无曲山水作品
尤无曲山水作品
尤无曲山水作品
尤世璜
2006年4月27日清晨,父亲不小心摔了一跤送医院诊疗后,第三天,因肺炎发高热,而出现了幻觉,他说看到了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我想知道父亲神志是否清醒,就问他说:“齐白石与潘天寿的画谁好?”父亲答:“两人不同,各有特色,齐白石的画自然、随意;潘天寿的画精心、刻意。”父亲的回答,使我非常吃惊:齐白石、潘天寿两人的艺术都非常精湛而丰富多彩,父亲在神志模糊的状态下,能如此清晰而深刻地论说两人不同的艺术特色,说明父亲对二人的艺术印象深刻在脑中。其实,这不仅是齐白石与潘天寿的不同艺术风格,古今众多国画大家的艺术风格,高度概括,大概也就是这两种:自然、随意和精心、刻意。这使我想起2005年,曾有专家访父亲时的一段问:“您喜欢潘天寿的画吗?”父亲答:“我很佩服他。他画得很好,尤其是大画,用笔雄健,笔墨也很好,但我不画那一路。”为什么心里非常佩服潘天寿,但“不画那一路”?其原因就在于父亲追求的是“自然、随意”这一路。
由于病情不断加重,到5月初父亲已很少说话,即使说话也口齿不清地让人听不懂。5月4日探望父亲时,听到父亲反复说:“人淡如菊、人淡如菊……”这是父亲病重后留下的一句话,也是父亲一生的写照。父亲有诗云:“书画辛苦九十春,平平淡淡自由身。”“淡泊人生犹个性,沦桑半世几经更。”这些话是父亲人生智慧的结晶,人淡如菊,不追名逐利,使父亲能一辈子一心一意、集中精力创造艺术、探索艺术,并真正能得到艺术和人生带来的快乐。
送父亲安然西归之后,我去医院会计室结算医药费用,父亲病危住院13天直至去世,总计医药费61646.48元,其中扣除公费医疗以及种种补助,家属支付了6666.66元,这个数字是多么神奇。这是父亲用他最后的生命凝结、自然形成。“666666”,这数字,蕴含父亲最后的心灵愿望:愿天下人永远平安、如意。父亲去世后,每当我想起这些:一段画论、一句话和一个数字时,敬畏、幸运、温暖之情,总激荡我的心。敬畏的是,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把一辈子关于人生和艺术的最重要感悟和美好的愿望,用最简洁的语言和神奇的数字留在人间;幸运的是,我能陪伴在父亲身边聆听,深入我心,将成为我晚年人生和艺术的指针和动力;温暖的是,我深深感到父亲的遗言凝聚他老人家对后代子孙的最大关爱和希望。特以此短文纪念父亲,并奉献给一切关心和研究尤无曲艺术的朋友。
尤无曲
尤无曲简历
1910年生于江苏南通的一个教育世家,名其侃、号陶风、晚年自署钝老人。5岁开始随舅父顾桓讬学画,1929年秋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由于基础好,直插二年级学习,得黄宾虹、郑午昌等诸师亲授,次年加入蜜蜂画社。同年为追随黄宾虹先生,转入中国文艺学院(后更名中国文艺专科学校),1931年夏毕业回南通,埋头修研中国画技艺。1938年得识海上实业家、大收藏家严惠宇先生。1939年经严先生举荐,赴北京拜陈半丁先生为师,主攻山水,兼学花卉、篆刻,滞京三年,得以饱览历代名画真迹,并与时贤名家游,艺事日进。1941年冬在京举办个展,白石老人为其订写了润例,一时驰誉京华。1942年至1952年寓居上海10年,临遍严惠宇先生所藏历代名画真迹。期间亲炙汤定之、秦曼青诸老,与刘伯年、潘君诺切磋绘事,被称为“云起楼三客”。1952年回故里,潜心探索中国画之新局面。
经过九十多年一以贯之地对中国山水画学习、研究、探索、创作,全面继承了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成为当代画家中传统功力最深的画家,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的集大成者。自1979年起,三上黄山,外师造化而中得心源,悟到“水”的重要性,画风一变,独创一派泼墨山水,先泼后画,加强水法运用,画出千变万化的“夺天工造物真魂魄”的新“水墨”山水。在创作理论上,创“笔墨水融”说,为中国2000年后的新千年水墨山水画发展拓展了艺术表现空间,使中国山水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名符其实的“水墨时代”。2001年在南京江苏国画院美术馆举办水墨艺术展,并举办了学术研讨会。2000年以后国内诸多新闻媒体和专业美术刊物为其进行报道、介绍并发表大量作品,引起我国美术界的高度关注和肯定。认为是继黄秋园、陈子庄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重大发现。对新世纪中国画的发展和走向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2005年,应故宫博物院邀请向故宫博物院捐精品山水画《秋山图》,由故宫博物院收藏,从而,成为中国山水画艺术长链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与前贤后彦,共辉千秋。同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其国画精品《双松图》。10月,央视《人物》栏目播放大型纪录片《水墨大师――尤无曲》。11月,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了《荣宝斋画谱》第一百八十辑《尤无曲绘山水部分》。12月,作品《梦回黄山》入选中国百家金陵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