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耕作品
周雪耕作品
周雪耕作品
周雪耕书法
几年前和雪耕兄说,今后我要为你写一篇文章,就叫《浸在烟缸墨缸里》,很惭愧一直没兑现。
彼时,他抽香烟很是厉害,一日两包。其工作大体就是融资,极繁琐。他却能每日放弃午休去工作室写上一个时辰,在那里他的心便很快沉静下来。工作室很空旷,位于一家厂房的三楼,不常整理,比较杂乱。雪耕不修边幅,一个真性情的人。左手夹烟,右手执笔,是他常见的写字状态。墨缸很大,烟缸很小就依在边上,烟灰弹在墨缸里也浑然不觉,有时候很厚很浓。我一直好奇就着烟灰混合的墨汁写出来的字为何就那么超凡脱俗,全无烟火气?其间断断续续戒了又抽,抽了又戒,直到有一天说再也不抽了,他说已经在佛祖面前发过愿心。这次我信了。
雪耕堂号曰半禅,然其内心满是禅意,对佛家怀着敬畏。他一直都在修心,养性。自十年前获奖之后,已多年不参加各类比赛。他每天都在不停地写,一张,又一张,不懈怠,不急躁,沉浸于自己的世界。近闻西北某地有所谓书法家字写得不怎么样,说先弄个书协主席干个两年,再学写字。呜呼,一个“弄”字,一个“干”字,便露出狰狞面目,超出书法千里之外了,与雪耕兄主动抛弃外界喧哗养心悟道真是天渊之别。
董其昌云:“学书不从临古人,必堕恶道”。雪耕临古是下了功夫的。隶书师法秦汉北齐,行书颇得董玄宰之神韵,糅合二王、米芾、苏轼各家神意,“拆肉还母”,能合能离,殊为不易。而今,雪耕的书法特色已经非常鲜明。
孙过庭《书谱》将“神怡务闲”“感惠循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视作“五合”,若“五合交臻”,佳作便应运而生。雪耕近两年退去公务,便无案牍劳形之虞,可谓“神怡务闲”,偶有好友相聚,茶禅相会,神融笔畅,产生佳作的机会自然多了。
去除烟瘾之后不知何时雪耕又染上了画瘾,迷上了刻陶。而且画画用的功夫远远超过写字。他的画以笔墨书写为主,求简尚意,寥寥数笔,却颇具“士气”,所谓“古淡天然”,有倪瓒、大痴遗风。
雪耕年轻时在山东一个海岛当兵,也得以感悟北地的雄浑。然其常因此感喟读书少。我想,一则是感慨无缘去高校深造,二则是砥砺自己多读书。事实上,他常常品读名家法帖,抄录佛经辞赋,与古人神交,与自然相融,自有所获。作画题款之际,一个词,一句话,一首诗,他都能信手拈来,恰到好处,浑然天成。
近日,他的工作室搬到一个社区里,那些书稿画稿,连同书籍、画册、碑帖、陶罐、笔墨,居然装了整整四卡车。新工作室近十米长的书架居然还放不下那些书籍画册。其勤奋刻苦可见一斑。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无意间,雪耕的工作室也搬迁了三次,第一次在一个工厂里,第二次在一幢大楼的公司里,这次是在一个社区里。三次搬迁,距离自己的出生地越来越近。雪耕兄是土生土长的陆墓人,出生在一个叫“西埂上”的村庄,村民们都搬迁到御窑社区里居住了。现在那个社区集中展示了陆墓的御窑金砖、王家缂丝、袁氏堂蟋蟀盆,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社区距离文徵明墓园不过二里路,纪念虎头将军顾恺之的河泾庙就在附近。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在走过漫长五十多年人生长途之后,雪耕又转回原点,回到自己的村里。一如沈周离不开相城,莫言离不开高密。我想如果有条件,他可能更愿意过渔樵耕读的生活。新作上常常题写的“西埂山人”款,折射出雪耕追寻诗意栖居的恬淡闲适的心境。
写此文时,正值苏州博物馆举办“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的文氏作品汇集于此。观摩真迹自是机会难得,期待雪耕兄能从这位乡贤画坛巨擘身上得到更多的收获。王少辉/文
周雪耕
周雪耕 艺术档案
号半禅堂主人,一九五七年生于苏州。现为中国书协会员,苏州书协副主席,相城区书协主席,相城区文联副主席。书法作品入展:第一届全国隶书展,第七届全国书法展、获“全国奖”,第八届中青展,第二届全国行草展,第九届全国书法展,全国千人千作展等。作品曾发表在《人民日报》、《书法》、《中国书法导报》等报刊杂志,《中国书法》、《中国书道》、《书法之友》曾有专题介绍,出版过《周雪耕书法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