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孝萱都市荒诞画作
李孝萱小时生活的汉沽,属于远郊,他家是个亲和的大家庭,兄弟姐妹多,李孝萱最小,受呵护也最多。父亲去世后,长兄们都成了家,原先的那种和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利益关系所扭曲,李孝萱很不理解。1978年李孝萱考入的天津美院,是文革后招的首届本科,年长的同学不少,其中不乏有丰富社会经验、会“玩心眼”人,李孝萱也不大适应,觉得人和人之间这么多不信任和虚伪。这些感受,后来都以夸张想象的形式反映在李的作品中。这些作品的特殊之处,是表现了现代城市和人的某种异化,虽然这种表现可能是不自觉的。在郎绍君写的《从写实到荒诞》这本书,在相当程度上是认为这一点特别有意义,全书着重结合时代背景和李孝萱的个性,解读这些作品,指出它们在现代美术史上的价值。李孝萱的画多以一种幽默调侃的方式出现,在艺术上很独特,不同于传统人物画,也不同于西方现代绘画。比如李孝萱画汽车从人的身上轧过去,被轧的人还在那儿笑;李孝萱画两个裸体的男女贴在半空的楼墙上亲吻,也怪怪的,但又让人感到有一种真实性存在。形象夸张而怪诞,这是李孝萱用心灵折射出的城市景观,郎绍君称之为“城市心象”。
李孝萱现代题材的作品,偏于表现人生不安、恐惧、变态甚至丑陋的一面,人物形象往往不是甜美的,漂亮的,好看的,圆通的,思想倾向不是颂美而是批判的,这与创伤记忆有关。有些事在别人看来也许不算什么,譬如李孝萱读书时曾有留校的期待,环境也给了李孝萱这个期待,结果却是李孝萱完全没有想到的,这对李孝萱也是一种创痛,也对李孝萱看待世界的眼光产生了影响。李孝萱作品中怪诞幽奇的形象,与这种创伤记忆是密切相关的。
这也包括李孝萱画的那些狗、猫形象,也都有异样的眼光。李孝萱笔下那些在地震公墓失神呆坐的人物,令人始终难以释怀。李孝萱说那是他在和"死人对话"。用理论话语说,就是一种创造性的、物我一体的想象,这想像是创痛的,苦闷和压抑的。这批作品没有什么现成的画可参考,李孝萱只能自己去创造,画得很辛苦。在中国绘画史上,还没有人像李孝萱这样去表现灾难和痛苦。地震系列之后,李孝萱画了城市系列。在此前的中国,也还没有人像李孝萱这样表现现代城市人和人之间那种不信任感以及城市的喧哗和怪诞。在80年代末李孝萱就把汽车画成了怪物,在街上横冲直撞,开汽车的人、被汽车轧的人都有些发神经似的。那时城市的小汽车还不多,李孝萱好像就预感到了汽车的某种恐怖性。这当然只是一种直觉,问题是这种直觉包含着深刻的东西。

李孝萱都市荒诞画作

李孝萱都市荒诞画作

李孝萱都市荒诞画作

李孝萱都市荒诞画作

李孝萱都市荒诞画作

李孝萱都市荒诞画作

李孝萱都市荒诞画作

李孝萱都市荒诞画作

李孝萱都市荒诞画作

李孝萱都市荒诞画作

李孝萱都市荒诞画作

李孝萱都市荒诞画作

李孝萱
李孝萱
1959年4月17日生于天津市汉沽区;
198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分配到天津塘沽区图书馆工作;
1985年调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至今。现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主任,写意人物画工作室主任,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协会会员。
评价文章
郎绍君
《我看1976年7月28日晨》,中国美术报1986年第5期
《在冷漠的背后—李孝萱的中国画》,中国美术报,江苏画刊1991年第11期
《梦魇:城市心象—李孝萱的表现主义水墨》,郎绍君《现代中国画论集》1995年
《从写实至荒诞•李孝萱和他的现代水墨画》,郎绍君《从写实到荒诞》1997年
《李孝萱的水墨画》,湖北美术文献1994年第1期
《都市水墨及期现代经验》,2000年深圳第二届国际水墨双年展文集
《现代笔法,传统风神—李孝萱的山水人物与花鸟》,艺术市场2003年第11期
陈孝信
《李孝萱访谈录》,江苏画刊1995年第5期
邓平祥
《艺术的自在者—论李孝萱的水墨艺术》,北方美术1991年第1期,2001年澳门市政厅出版李孝萱画集续文
寒 碧
《解读李孝萱》,1999年“画室探访”
《李孝萱古意画序》,2003年书画文献
卢 沉
《走向水墨造型,读李孝萱的画》,北京晚报1993年5月20日
邵大箴
《水墨与都市—新课题》,2000年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文集
鲁 虹
《现代水墨二十年—走向成熟的表现型水墨》,2002年,湖南美术出版社
吕 澎
《中国当代艺术史1990-1999》,湖南美术出版社
张 渝
《雪尘语画》,2002年,湖南美术出版社
林 白
《一口气想起来八位当代艺术家》,北京晚报2000年2月14日
扬 子
《中国水墨:不再鸟语花香》,南方周末1999年9月10日
许宏泉
《从都市到山林》 2003年 边缘艺术 第5期总第十辑
伊加平
《江湖险恶,谁能笑到最后》 2005年12月 香港中华收藏报
曹玉林
《清丽高妙,异态同质——李孝萱花鸟画读识》 中国花鸟画杂志2006总第25期
阎 正
《大疆无界.漫话李孝萱》 2006年 南国艺术 总第14期
徐 聚 一
《续梦人—看李孝萱的画》 2006年 艺术跟踪 第7期
郎绍君
《郎绍君谈李孝萱》答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记者问 收藏家俱乐部2007年总第008回
邓平祥 孙国华
《李孝萱现代化和都市化背景下的绘画》 2007年《画品》丛书李孝萱篇 河北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