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板块之所以被称为“水墨重镇”,除了势如长虹的市场偶像何家英之外,更有在水墨热中受到追捧的李孝萱、李津等一批明星。他们在创作理念、艺术追求以及作品的风貌上各不相同,但都以其作品所着力表现的当代性而一脉相承。近年来他们的作品都受到市场的肯定,堪称这一波当代水墨热中的弄潮儿。
李孝萱:首创都市水墨
“能这样画现代城市的国画家没有第二个人!”以毕业创作《唐山大地震》赢得著名批评家朗绍君如此感慨的李孝萱,是中国当代水墨中探索都市水墨的先行者。改革开放30年来,现代工业文明的拓展、商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都市化浪潮,都市题材成了当代艺术中人们热衷表现的主题。而李孝萱的写意人物画,因其更具现代文化特征而引人注目,他的探索和实验在业内专家看来,在中国艺术界率先完成了以水墨画形式表现都市主体的现代语言转换。
李孝萱的人生道路也因《唐山大地震》这件作品发生了转变。郎绍君将他从天津塘沽图书馆调到天津美院任教。李孝萱第一次携作品《盐滩上的人》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就获得高度评价。1990年代,李孝萱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举办了第一次个展;1993年又入选第一届“批评家提名展”。此后,他的都市水墨画作频繁地出现在亚洲地区与澳大利亚、法国等著名画展上,形象夸张而怪诞。郎绍君将李孝萱用心灵折射出的城市景观称为“城市心像”。
雅昌数据显示,李孝萱作品自2004年有作品上拍到2013年秋拍结束,总上拍作品数量为159件,成交率为89.3%,总成交额逾2420万元,均价超过每平方尺3万元。
李津:力推“饮食男女”
和李孝萱有点像,李津以他的“西藏组画”早早成名。最近在新疆国际双年展上,主办方也为他举办了特展。尽管如此,李津大火还是在近两年当代水墨热席卷画坛之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却在抱怨,有些人把他的作品归为新文人画其是一个误导。他解释说,新文人画1990年代粉墨登场时是一个“组织”——一个由十几个人组织的画会。他们以新文人画为主题,先后搞过7次展览。 “不过这7次展览我从来都没有参加过,也没有入选过作品。”
其实,让李津声名大噪的是“饮食男女”系列作品。对这个系列,李津对记者强调:“我要表现的就是物质直觉给我的诱惑。我把这种诱惑再转换出来,传递给别人。”同时他又声称:“我不会为了水墨而去水墨。我不会为了水墨去放弃很多感觉的东西。”他向记者坦承:“我的作品里有一个最大特点——好多都是我的自画像。有点儿像在文学里用第一人称"我"写作的感觉。”
也许是饱经沧桑,也许是天性使然,李津显得很低调:“你的作品是否有个性?能否给观众留下印象?作为一个艺术家这一点如果能做到的话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了,就很了不起了。”
2012年李津作品的上拍量突破200平方尺,总成交额突破千万元大关。2013年上拍量又有大幅度增加,排除近年来在拍卖场上露头的赝品,其全年拍卖成交额超过了3000万元。其中,2013年保利春拍上其88平尺的作品《民以食为天》,成交价368万元,刷新李津作品拍卖纪录。
张羽:超前的实验水墨
在眼下的当代水墨热中,张羽是一个异数。他从抽象水墨出发,沿着探索水墨的当代性的线索走在实验水墨的前沿,最终创作了指印系列。有水墨,也有宣纸,却没有了笔,取而代之的是指印。他由此颠覆了水墨,甚至颠覆了绘画性。而这个指印系列及其所代表的实验水墨的探索,恰恰足以说明天津作为“水墨重镇”的厚度和锋利度。
观众看张羽的“指印系列”,一定会有很奇特的感觉,因为看不到他们通常所期待的画面,更不用说笔墨功夫了。对此,张羽表示,《指印》是强调指纹痕迹的。相关的实验从1988年就开始了,当时摁压的是直纹图章的印迹。在张羽看来,这和文化概念有关,就是契约和画押。与此同时,在宣纸上按压指印就像在做行为艺术。而从宣纸上所呈现的图像痕迹看,不仅消解了被视为水墨艺术基本语言的笔墨,也消解了它的绘画性。他说:“做这些事情所有的目的是想超越水墨已有的规范,另外也想超越关于绘画的意向性问题。”
尽管作品超越了绘画性,让观众无所适从,但指印系列在拍卖场上却大受欢迎,而张羽的作品现身于拍卖场的,也只有指印系列。根据雅昌网的数据,张羽的拍卖纪录有70条,总成交率达到74.28%。其中,《指印 2004.2-1》在上海泓盛2011年秋拍中,以132.25万元的成交价创造了艺术家的拍卖纪录。(记者 陈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