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著名画家温洪琪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温洪琪,字德玉,1954年生于天津,祖籍北京西城区人。现为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河东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民革天津画院理事。
简介:温洪琪研画几十年,从传统画入手,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勤学苦练直至今天,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艺术风格。温洪琪掌握传统技法功力深厚,不旧俗,有创新。他能结合其它姊妹艺术丰富自己的绘画技法,既有传统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解析温洪琪的花鸟构图奔放伸展视野较大,给人们以豁达宽松之势,为此也一并形成了自己的又一大艺术特点。观温洪琪的画,如其人:温文而稳重从不张扬,作画严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画面布局节奏韵律很为讲究。
著名画家温洪琪做客天津美术网
温洪琪
温洪琪在书画交流活动上
[天津美术网]:温老师,您好,您这些年的绘画经历是怎样的?有什么比较难忘的吗?
[温洪琪]:要说我最难忘的画画经历,还得属我跟咱们天津画界老前辈、著名书画教育家孙其峰先生的一段交往。我初识孙先生,是上世纪70年代末,那个年月,大家的生活都很艰苦,但也在逐步提高当中。孙先生在那个年代的生活也挺艰苦的,他从河北区蹬自行车来为我们工农兵学员还有一些书画爱好者讲课,报酬也就是3元到5元的车马费。当时孙先生给我们讲的是大课,孙老师的课,天津一些著名的画家,像邓开纪,还有一些现在岁数比较大、74岁左右的老画家,他们那时候也都去听课,我由于特殊原因,虽然年龄比较小,也跟着一块听课。听孙先生的课,我觉得真是莫大的荣幸,跟孙先生学习的这段经历,我到现在都觉得很受益,我甚至还记得当年孙先生对我的指点,孙先生讲话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他不会说:小温,你画这幅画,用笔时要一笔跟上去。他不会这样讲,他讲得很通俗,他拿京剧举例子,他说:你看京剧这一笔就上去了,等你这一笔上去之后,我再来问你。他就强调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绝对不会忘记天津书画界这些老前辈们对我们的这种普及性教育,正是他们让我们有了今天,我们能够取得成绩,跟他们的教导是不可分开的。
温洪琪扇面作品《报春图》
温洪琪扇面作品《初雪》
温洪琪作品《花开富贵》
温洪琪作品《花开富贵》局部图
温洪琪作品《花开富贵》局部图
[天津美术网]:您的绘画是自学的还是受到过很多名师指点,受谁的影响比较深?
[温洪琪]:我画画刚启蒙时,是自学的,小时候那个年月,我就是喜欢画画,但当时的家境和条件,我只能草草的画画,没条件专门拜师学习画画。随着年龄的增长,条件也相对改善了,我就到天津的第一、第二工人文化宫,也就是现在大家说的一宫、二宫学习绘画了,当年我们一起学的学员,现在好多都成名了,成了天津艺术界的大家。我们这些人在一起学习素描和速写,学习的过程中,我有幸认识了孙建平孙先生,他后来担任了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分院的副院长,也是油画家。我受到大家的影响,一发不可收地走上了自学成才的路。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除了刚才我说的孙其峰孙先生,还有霍春阳霍先生、韩文来韩先生,刘贵斌刘老师,马翰章马老师,这些老师的课,讲得都非常好。后来上课和学习的殷露殷先生,还有我现在走得比较近的邓开稷、蒋峰蒋先生,我们之间如兄如弟,关系非常好。老师对我们的影响,很多都是潜移默化的,不是单从技法上说,从他们画画的每一招每一式都能看到很多,而且有很多东西是体味不来的,特别是碟子上的东西,这不是说,生生地告诉你,这一笔怎么画,那一笔怎么画,不是这样,不是那么教条的,是非常活的,非常松动的,让人没有压力,很轻松就能学到这些。在绘画里,这些叫做小道,虽然说是小道,但是这些技法从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没有那么教条,他们的习惯,他们的用色,他们的调色以及他们在盘子上的功夫,可以说学得应有尽有,这些真是花多少钱都学不来的,也是我要感激这些老师们的地方。
温洪琪作品《露华浓》
温洪琪作品《墨海含金》
温洪琪作品《唯有牡丹真国色》
温洪琪作品《香似玉人清》
温洪琪作品《紫气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