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潘鹤:我做雕塑是有话要说森博会木竹工艺品展区:木雕与牙雕争奇斗艳著名油画艺术家邓家驹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王金忠玉雕作品:尽善尽美的花鸟俏色女老师坚守一个人的博物馆:九千多枚藏品如数家珍油画艺术家邓家驹:每一种绘画都有它更深刻的意境油画艺术家邓家驹:油画要表现出画家内心的激动印章市场缓慢升温:皇家印吸引高端眼球油画艺术家邓家驹:创作历史画一定要尊重历史油画艺术家邓家驹:画人物要表现出每个人的性格油画艺术家邓家驹:历史画能帮助人们加深民族记忆油画艺术家邓家驹:我对美术有一种强烈的喜爱天津画院举办“画说天津”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研讨会蒋喜:从传统玉文化中汲取玉雕创意著名书法家封俊虎:儿童学书法有指南 谨记五要点苍劲恬然凝重朴实—李克玉书画作品评析"国宝级"设计师田中一光:将日本平面设计带入世界那些在电影里跑龙套的大咖设计以艺术之名 向时计致敬萌萌哒:故宫推出《皇帝的一天》儿童iPad版应用油画艺术家邓家驹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孟宪维谈华世奎书法:人正笔正心正 书法端端正正沈宪民谈华世奎书法:用笔有六法唐云来谈华世奎书法:“气韵味美”和“二难”华克齐谈华世奎书法:展览受到天津父老的广泛关注姜维群:“天津劝业场”与“天下第一关”双星并耀孙国胜谈华世奎书法:收藏20年促成书法展于长水:《思闇诗集》彰显华世奎晚年心境王俊生金殿礼徐胜利董铁山著名画家朱彪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著名画家王印强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组图:田娟佳作欣赏·金陵十二钗
首页 >> 中国画 >> 正文

水墨家园—李小可作品展将于10月23日在上海开幕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4-10-16 11:48


李小可作品《窗口》


李小可作品《江源人家》


李小可作品《寺》

  天津美术网讯 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中华艺术宫、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水墨家园——李小可作品展”将于2014年10月23日下午15:40分在上海中华艺术宫5米层展厅举行开幕仪式,展览将持续至11月3日。

  李小可先生自80年代起先后三十余次深入西藏、青海、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甘肃等西部藏族地区进行写生及摄影创作,体验生活。近年来多次赴黄山、太行山、燕山等地写生。艺术创作在传承父亲李可染艺术精神的同时,注重研究传统并吸纳外来艺术的营养,深度的直面生活,从对生活的强烈感受中寻找自己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在重体验的基础上重表现,形成了特殊风格。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展览并被美术馆、重要机构、海内外收藏家收藏。他的“水墨家园”系列以鲜明的绘画语言、风格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及好评。

  2014“水墨家园-李小可作品展”是继中国美术馆、徐州艺术馆、广东美术馆之后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办的第四次全国巡回展览。此次展览将展出李小可先生三十余年的创作写生作品及版画作品200余幅。展览分为四部分,分别由“水墨家园”、“雪域藏迹”、“山水黄山”以及“师法自然”四个系列组成,也是此次展览的四大看点。

  “水墨家园”——北京系列

  李小可先生北京系列题材的创作始于1983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艺术的两种态度——坚持与开放。李小可先生运笔沾墨,挥写的是心中对北京城那一份独特的情怀。他的《水墨家园》以长卷与全景画结合的方式鸟瞰北京,然而这种鸟瞰并不空洞, 不仅有钟鼓楼、什刹海 ,更可由画面闻到老槐树上的蝉鸣,自行车的铃声…… 让我们看见北京的大气,并非只有故宫、长城、天坛、北海, 四合院、小胡同所建构的北京一样让你荡气回肠。此画书写的是城市风情,却又不是北京城的“清明上河图”。因为作者画的不是简单的市井人物,而是在描绘空间中所流淌的浓浓人文情怀。或可说,正因为他俯瞰的是北京城的气息与情致,所以收容在画面中的才是一段人在的历史,一个人居的自然。”北京题材作品也让我们看到了李小可先生对城市水墨的探索和他那份对北京的特殊情感。

  “雪域藏迹”——西藏系列

  自1988年至今年9月,李小可先生已30多次到藏地采风写生,先后四次到珠穆朗玛峰大本营,五次到阿里古格……几乎走遍了西部藏区和寺院;他爱藏地静谧、纯净的大美,更爱藏人的质朴和热烈,藏地于李小可,不是写生的对象,不是猎取素材的源泉,而是他的精神家园,李小可的西藏题材创作甚至融入了宗教般的虔诚,2012年春完成了一幅长达9.9米,高2.3米的巨幅作品——《远古的回声》,他说:“画到最后的时,我感觉自己就像打制玛尼石的藏人,一笔笔的把崇敬的心表现出来……站在这幅画前足以让人走入,有了壁画的感觉。画的虽是远景,却有一种沉沉的从墙面上倒向你,使你的视网膜有种涨涨的压迫感,耳畔甚至有些寂寥后的麻木。那不是简单的神秘感而是辽旷得令你无处落足,这就是远远伫立在那里来自的古格王朝无声的回声了。

  “山水黄山”——黄山系列

  早年创作中,当传统程式化与特殊意境需要的新表现形态发生矛盾时,李小可选择重表现。他大胆的尝试、探索笔墨表现新的方法,由此产生的“北京”、“西藏”系列,不但确立了较为明确的个人符号,也得到广泛肯定。但李小可没有按照已近成功的路走下去,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在重表现的前提下,更多运用传统程式化语言和本体文化元素,为此他选择的切入点是——“黄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的美尽人皆知,黄山为历代名人墨客所描写,黄山难画也是共识,然而李小可与黄山渊源深厚。1978年他陪父亲李可染到黄山写生,同时这也成为他重回水墨创作的源点;如今他还担任黄山书画院的院长,所以画黄山是他研习传统笔墨的需求,是缘分,更是责任。他说这是“补课”,补面对自然造化时,对自然感知领悟的课,补面对前人创造传统的课,由此强化水墨程式化语言的实践,确立自己对黄山的再认识。

  这一题材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李小可先生先前所建立的为人熟悉的独特符号,许多人也曾深感惋惜,但他经过这些年的潜心研究,几十次的黄山写生和大量的创作,如《黄山天下无》、《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墨韵图》等作品,让我们从中看到李小可笔下的黄山已不是梅清的黄山、不是渐江的黄山、更不是李可染的黄山,令观者领悟到的是颇具厚度、量感和水墨华滋的李小可的黄山。

  “师法自然”——写生系列

  可染先生讲要“精读大自然与传统”这本书,李小可先生认为“写生”是艺术家将大自然赋予的感动与传统程式化表现形式及个人审美选择连接起来的重要环节,是对自然、传统的再发现、再认识,是山水画基本功练习的重要一环,这也是李小可先生坚持创作中有感而发的依据。

  本次展览所呈现的是李小可先生近年来遍访造化时所留下的数百件写生作品,体现他对大自然赋予艺术家的感动与传统程式化表现、个性化审美选择连接起来的成果,李小可的写生用水墨语言精彩准确的描绘了藏地的雄浑,山川的秀美,徽剧的细腻,沙漠湿地的神奇……这是李小可先生对客观世界的深度体验后,对自然、传统的再发现与再认识。

  2014“水墨家园-李小可作品展”是第一次亮相上海,金秋十月,希望观众可以跟随李小可的“水墨家园”、“雪域藏迹”、“山水黄山”以及“师法自然”四个系列作品,感受到不一样的“水墨家园”。

  李小可自述

  “水墨”是我艺术生涯选择的主要语言方式,也是缘:父亲、山水、中国画的表现……它承载着东方文化的特征。

  “家园”是我们所处时代和赖以生存的自然,传统文化同样是一种“家园”。当你走进去时,它会给你带来深深的感动和无限的表现空间。艺术家难的是要把这种感动转化为个人化、程式化的绘画语言,这需要用“艺比天大”的态度去感悟、实践,才有可能实现这个转化。父亲讲“千难一易”、“苦学派”、“实者慧”表明了这个过程的艰辛;“学步”、“问道”、“以学为进”是我的坚持;“有无之间”是多年来我在水墨实践中的感悟;“吸纳”、“为我所用”则是我对待外来文化和当代视觉经验的态度。我一直努力把传统与自然、生活连接起来,不断寻觅水墨表现新的可能。

  我想艺术是从感动开始的,艺术也是生命所经历的岁月的痕迹。当我回顾过去,自己好像是人生旅途的一个行者,作品就是我这个行者在探索的荒途中所做的“活儿”。

  李小可简介

  李小可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黄山书画院院长,中国西藏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中国画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副会长。

来源:新浪收藏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水墨计(肆)十二人展将启幕 天津美院薛明入展
• 当下与水墨:李津的文人生活
• 天津艺术家张羽:毛笔皴擦掉了当代水墨精神
• “格桑花开——江舟水墨小品展”在恭王府开幕
• “禅•境象”木鬼个展亮相皇城艺术馆
• 何玮明:于山间树林 凭借着天性寻求回归
• “零距离——王晓辉微水墨艺术展”广州开幕
• 易象:南北写生对话展第二回在正观美术馆开幕
• 杨春华、胡石、赵跃鹏中国水墨画三人展即将开幕
• “水墨青花—邵泳水墨艺术展”在绘通当代画廊开幕
• 李可染之子阔别家乡70年 首到徐州办画展忆乡情
迎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在天津召开
  • 天津体育之光书画院作品欣赏 天津体育之光书画院作品欣赏
  • 天津花鸟四家与市民品读传统 天津花鸟四家与市民品读传统
  • 市民在西洋美术馆享受“鱼”文化 市民在西洋美术馆享受“鱼”文化
  • “此间·梅江”当代艺术家联展 “此间·梅江”当代艺术家联展
  • “中国梦·翰墨缘”五画院联展 “中国梦·翰墨缘”五画院联展
  •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