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蒋兆和作品《大洪水》
蒋兆和作品《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蒋兆和作品《给志愿军叔叔写信》
蒋兆和作品《一篮春色卖遍人间》
蒋兆和,是个了不起的名字。他用崭新的笔墨创造了20世纪中国人物画史的高峰,又以深刻的人文关怀拓展了传统中国画创作的题材。他的《流民图》成为了中国画艺术永久的丰碑。
今年是蒋兆和先生诞辰110周年,为了纪念他对20世纪中国画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全面展示他的艺术成就,11月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协同中国美术家协会蒋兆和艺术研究会在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了“不尽丹心——蒋兆和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
蒋兆和出生在了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因此注定要经历多灾多难的命运。贫困的纠缠,为了生计疲于奔命的苦楚,他几乎尝遍。但是,无尽的磨难却练就了他的铁笔,一个个苦难的形象在他的腕底呼号、崛起……
蒋兆和先生的女儿蒋代平告诉记者,父亲一生的作品数量非常少,遗失的却非常多。父亲生前躺在病榻前,经常用无奈的眼神望着床前的柜子,柜子里收藏着他的作品。他想梳理自己一生的作品,想找回他遗失的许多作品,但那是多么奢侈的愿望!父亲无助的期望,成为子女们几十年为其寻找、整理遗作的动力。
“不尽丹心——蒋兆和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汇集了蒋兆和先生不同时期的100件代表作品。中国国家博物馆会同家属广泛征集散布于海内外的精品佳作,得到30余家机构及很多私人藏家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展品征集的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临时展览历史上所未有,其中有多件作品在国内是首次展出。
这次展览分为四个单元:一是“国难家仇与人情民生”,展品题材均为表现新中国成立之前国难民生的,代表作有《换取灯》(1935—1936年)、《朱门酒肉臭》(1937年)、《拜新年》(1940年)、《流民图》(1943年)、《大洪水》(1947年);二是“时代风尚与建设新貌”,展示了蒋兆和表现新中国新风貌的作品,代表作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把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叔叔》(1953年)、《向毛主席汇报我们的成绩》(1959年);三是“肖像留影与写真传神”,汇集了蒋兆和大量生动传神的肖像作品,代表作有《肖淑芳像》(1929年)、《蒋光鼐像》(1932年)、《黄震之像》(雕塑,1933年)、《老舍像》(1950年)、《茅以升像》(1980年);四是“历史人物与文学形象”,集中了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创作,代表作有《屈原》(1953年)、《杜甫》(1959年)、《曹雪芹》(1972年)等。
蒋代平说,这次展出的作品集合了中外艺术机构和收藏家的力量。从国立艺专到中央美术学院,是蒋兆和先生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也是他投入情感最深的地方。中央美院至今收藏着蒋兆和先生的教学示范作品,并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央美此次为展览送来多幅精品参展。“1947年,父亲的一些作品曾远走意大利,60多年后,这些作品出现在互联网上,今天又奇迹般地出现在了这次展览中!我们感谢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将3米高的作品《大洪水》送来与国人见面,这是这件作品首次在国内展出。”蒋兆和先生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两幅极珍贵的作品《拜新年》与《老父操琴岂奈何》一直漂泊在英国,国内的观众未曾见过它们的真容。虽然这两幅作品未能在此展中展出,但是经过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张超群先生的努力,英国收藏家方雪女士委托华协珍贵艺术品运输公司送来了《老父操琴岂奈何》的作品照片……
在蒋兆和看来,同时代的画家,处境不一样,经历不一样,作品也会不同;一个人的风格、作品的内容,与他的思想、生活、各种条件分不开。基于此,他画国难、画民生,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国难的亲历者和人民苦难的体验者。他的笔,顺从于他的心;他的心,紧贴着时代跳动的脉搏。在旧时代,他以对艺术的独特感知,用画笔为国立传、为民写真;在新中国,他更选择了合乎时代的笔墨,用自己的艺术为新中国鼓与呼。
蒋兆和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国画家,也是一位为20世纪中国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美术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自1920年代起的60年间,他相继执教于中央大学、上海美专、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他的创新与革新、教学与实践,至今影响着中国画的教学。他培养的一代代画家,如今也都活跃在当代美术创作、教学的舞台上。
这次纪念特展将持续至11月30日。展览结束后,蒋兆和先生的家属将向国家博物馆捐赠蒋兆和的代表作《一篮春色卖遍人间》(1948年)。这幅作品是美术界公认的除《流民图》之外蒋兆和最具艺术价值的代表作之一。(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