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孙恺入选十二届美展作品《天路》
10月4日上午,我应邀和几位领导以及曾经参加过我们创研班的30余位同学相聚天津美术馆观看五年一届的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这30余位学员中,有获奖的,也有入选的。
我从三楼看到一楼,又从一楼折回三楼连续看了两遍,无一漏缺。总体来说,这届美展国画展区的作品数量多,规模也大,风格多样,整体水平较高。对同学们今后的创作——无论形式,还是创作理念和创作题材,都会有一些启迪。但是,对于一个五年一届的全国性美术大展来讲,缺少让观者眼前一亮的作品也是事实。是评委们的疏漏,还是当今社会的浮躁给我们的创作带来了影响,在这里暂不探讨。我觉得,还是先做好自己,再带动学生和朋友们共同进步,争取用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创作出更多反映这一时代繁荣发展的精品力作,这才是我们这一时代美术创作者的责任。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然而,我更爱山,爱山之大,叹山之静,慈悲宽容。近些年,我常常行走于西域的群山之间,在感慨山之仁厚宽广、沉寂悠远的同时,却也被与大自然相比身形微小却开出绵延天路和将巨高巨重的高压电线杆架于山巅的人类之刚毅所震撼。这次入选十二届美展的我与范高萁合作的作品《天路》正是描绘了此番景象。山体之大、人体之小,山之仁厚、人之聪慧,如此不同却又归于和谐,皆成为宇宙万象的一个微小片段。
我研究中国绘画及其创作已三十年之久,并无一日偷闲。自1991年至2000年这十年中,我积极参加中国美协、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以及中国工笔画学会组织的大型全国美展,获金、银、铜和优秀奖多次及入选十余次,创作数量可观、完成度相对较高,中国各大专业报刊杂志也曾多次刊登我的作品。然而2000年之后,我进入了又一个十年计划,主题创作参展作品的热度骤减,将心沉了下来,潜心研究历代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走遍了祖国南北的名山大川,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感悟。美丽而神秘的大自然将我折服、令我陶醉,使我忘却了都市的喧闹和嘈杂,真正理解并体验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之境界。以无比真诚而纯净的心态在继承传统中国画精髓的基础上,对色彩、构成和绘画材料以及当代山水画创作理念和技法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在近几年重点表现的“大美西部”系列作品里面做了大量的探讨性的应用,以崭新的图式和创作理念,新旧结合的技法,创作出了一批反映当今时代的西部系列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技法相对比较成熟,但是由于纯天然矿物颜料的干、湿色相和色彩明度差异很大,所以也时常会给创作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便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探索,不断积累经验。然而也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奇迹使我激动,给我惊喜。也正是这些出乎意料的神秘感吸引着我,使我不离不弃,为之倾注了所有的精力、所有的痴心。
《天路》这幅作品主要采用了我常用的满构图形式和传统山水画构图高远、深远、平远的散点透视关系,凸显西部大山之绵延不绝、敦厚饱满之势。一条正在施工的通往深山的天路,以线的形式贯穿整个画面,路的描绘笔断而意连,更增添了大山的浑厚和叠嶂重峦的韵味。正在工地上施工的人们和帐篷分布在公路两旁的不同位置,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同时也点明了主题。山顶上耸立的几组电线杆和修路设备不但巧妙地丰富了画面,而且标志着社会发展的印记。
本幅作品选用优质绘画岩彩专用宣纸和纯天然矿物颜料,选用了冷、暖对比度较小,色彩明度、色相各不相同的6种矿物色,同时加入金箔、银箔、铝箔为绘画材料,来表现大美西部连绵群山的博大浑厚和静美。山脉的轮廓线、结构线采用了方圆结合的中锋用笔,而山体内部结构中,大胆地使用了短、方的直线作为辅助线,这样刚柔并济、曲直皆存,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山体的形态结构更加丰满。山中树木化为方点,使画面主、宾分明,点、线、面协调中求得统一,更是舍其形、求其意的诉求。山与山之间,些许留白,似云、似水,无形却使气韵流动,正是生于无形,无能生有,有归于无。在绘画过程中,在用蛤粉打好底子的画面上,除贴金属箔之外,我们依然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勾勒、填色和中国山水画的皴、擦、点、染以至最后整体画面的通染、罩色等技法。
当然,对大美西域的感悟一时无法尽述,在未来的创作中,我会不断研究、总结和探索,以更新的理念和语言描绘西域的至纯、至静、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