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著名画家张亚光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张亚光,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人物画家。
简介:张亚光,1951年生于天津,自幼受家父熏陶开始习画。小学期间在天津少年宫学习素描。后考入天津美术学院,就学前后曾授业于付乃琳、李家旭、张世范、汲成、张京生、杜滋龄、肖峰等名家。早期油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展览,作品发表于各大刊物。80年代初曾组织并参加《美院校友展》由秦征先生攒写前言。1983年《啊,野麦岭》参加由中国美协和北京、天津、辽宁、三省市地方美协举办展览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87年《导盲犬—哈斯迪》参加十城市巡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近年来开始研习水墨人物画,2012年参加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举办的名家邀请展,2014年参加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举办的中朝邀请展(二次展览中有刘大为、何家英等众多名家作品参展,何家英先生出席开幕式),2014年作品《梁崎像》参加第十二届天津美展。近年作品多次在鼎天等大型书画拍卖会上拍,被各界人士收藏。
刘浩、马寒松谈张亚光
图为刘皓(右)、马寒松(中)、张亚光(左)在研究画作。
张亚光和田昆(左)在一起
张亚光正在创作
[天津美术网]:张老师,您作为二位老师所说的“亚光现象”的主体,您怎么看待中国画,您怎么看待您从西画转到国画这么一个过程,您是否也觉得中国画比西画要高,他是一个高度提炼的东西?
[刘皓]:方才亚光说了一句话,中国画画的是哲理,那么我认为中国画是讲故事。我记得介绍俄罗斯的一幅作品,这幅画表现的是一个军队的高级将领,为什么是高级的呢?因为肩章能表现出来,一看就是高级的,都已经到了掌灯的时候了还在学习,中间挂着列宁和马克思的像,一看就是正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桌子上的月份牌写的周五,这是他们休息的时间。整个画面连起来就是高级干部在利用休息的时间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已经读到很晚了。讲故事吧,现在有的西画还在讲故事。老子讲“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都是哲理,画中国画是在调和阴阳。
[马寒松]:中国画中的大小、多少、上下、左右、黑白、干湿、浓淡、开合,都是在制造矛盾,统一矛盾,在这种统一中使画面和谐,形成一种美。齐白石画萝卜、大白菜、蝈蝈、蛐蛐,这些都是大自然的现象,普通生活,这些东西恰恰就是大的宇宙中的东西,如果非要画一个暂时的、宣传的东西,和这些比起来就要小很多了。
[刘皓]:那就不是站在大的文化高度上的。
[马寒松]:刘老师刚刚说到毕加索,他之所以说“真正的艺术在中国”,是因为他明白,艺术的高段位是以意象为主的艺术,应该是反映内在灵魂的东西,这些都是抽象的,所以一直我也在说,中国画是一种精神绘画,它并非物质的,最后表达的是人类的精神,人类真善美的精神,不是假恶丑的精神。齐白石的萝卜大白菜就是告诉世人这是最纯洁的东西,这是最美的东西,最朴实的东西。
[天津美术网]:所以我们要表达的东西,其实是在画的外边的。
[刘皓]:说的特别对,毕加索也说,我们看到这个东西我们认为他并不重要,它背后的东西是什么才重要。
[天津美术网]:我们也看到西画,油画中也有很多是非常抽象的,并不是人们传统理解非常细致的,那么这又表现的是什么?
[马寒松]:古典派油画是讲故事,画得非常具象,呼之欲出,像照片一样,比照片感觉还强,但是到了近代出现了印象派之后就慢慢的分化了,就变了。把室内的搬到了室外了,后来又出现了很多流派,比如野兽派。这些个流派和中国的写意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他们是晚来的,我们是从头就有的。中国画从有的那天开始就是写意的,就是意象的。亚光画的东西就能说明他现在这个阶段在认真的观察生活,齐白石的虾如果不经过观察怎么能表现出它的透明和栩栩如生的感觉。亚光画东西的细节能体现出他对生活的观察,也能感觉到他动脑子在研究这些细节,如何起承转合,颜色怎么变化才能造成这种气氛。亚光画的小孩子的神态,皮肤的感觉,以及人物内心的活动都说的很清楚。
张亚光作品:赏春图
张亚光作品
张亚光作品
张亚光作品
张亚光作品
[天津美术网]:还是要用心去感受的。
[刘皓]:那幅画画的是他的外孙子。
[马寒松]:他投入感情了。画画一定要投入感情,没有感情想感动别人是不可能的。把感情用到画中也是一个高级境界。
[张亚光]:马老师刚才讲的,也是我追求的目标。一张画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画人物,对于人物的了解是最关键的。刘老师以画山水为主,但是刘老师的点睛人物画的是相当精彩。
[马寒松]:精彩。
[张亚光]:看得出来那种用线的流畅,那种节奏,是贯通气韵的。马老师也是,马老师在我心中也是画人物的大家。整体的画面到局部所有的细节都值得揣摩和学习。马老师很低调。我这二位兄长做人都很好,这也是我主要我学习的地方,人做不好话也绝对画不好。从我来讲,心静下来,做到无争才能安心画画,才能不浮躁。
[马寒松]:天津人有这种特质。天津人确实爱研究绘画,不浮躁,这点事全国各地没有不承认的,就不浮躁这一点来说在亚光身上表现的也是特别明显。
[刘皓]:天津画画的人多,阵容大,但是名不出津门。美协的我曾经也和美协的曹先生谈过这个问题,我说是咱们自己标榜的吗?他说不是,全国都是这样认为的。
[天津美术网]:那为什么不出津门呢?
[刘皓]:原因很多,也可能使宣传的不够,到北京去的人来天津吗?如果天津离北京1000里地,也可能反而倒好了。
[马寒松]:现在好在全国各地的人已经发现了天津的这个特质。但是我们假如说天津的画家到处去走穴,画技也很难提高。刘老师的国学底子非常深厚,一直也在提倡读书。我们一直也在想这件事,一个做中国文化的人不研究国学简直就是在痴人说梦。画家如果不读书就干脆不要画了,光靠一点雕虫小技是不行的,中国画画的是中国的文化,内在精髓的东西。
[刘皓]:中国画是中国综合的人文力量的表现。有的画家三十几岁画的就非常不错了,怎么后来越画越不行了呢?什么原因呢?文化!限制他的眼界,眼界不够了,三十多岁的时候技术还不错,怎么才能有所进步,要发现不足。
[马寒松]:中国画不是手艺。
[张亚光]:是手艺就是工匠了。
[刘皓]:还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对于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认识的不够,他不能够背负青天上下几千年。
[马寒松]:中国画最后比拼的是文化,是你读了多少书。你想了多少事儿。
[张亚光]:这才能走得远。谢谢二位老师对我的鼓励,也是鞭策我,给我能量。
[刘皓]:不能这么说,要是讲画素描,我们也得跟你学。
[张亚光]:那个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懂解剖,懂透视是可以达到的。
[刘皓]:不不不。那样也是一百个人画,有一百个成绩。
[张亚光]:中国画我入手刚学的时候,感觉是很玄奥的。
[刘皓]:就是提炼,没有用的东西全都不要了。
[马寒松]:确实难。从严谨到放松,再从放松到自由,最后到想怎么画怎么画,真的是很难的,这个过程确实是漫长的,不到一定的年龄,没有一定的积淀确实是不行的。
[天津美术网]:所以中国画中间留白的东西是非常高深的。
[马寒松]:外国人看着就不习惯,说我们这个地方没画,像是草稿。还是文化不一样。
张亚光作品《钟馗图》
张亚光作品《花雨》
张亚光作品
张亚光作品